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有效方法:ICD植入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宿燕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心脏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和心脏植入性器械的植入和随访。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二上午
  尽管心脏性猝死预后凶险,但并非不能防治。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并能侥幸存活者、冠心病心肌梗死者、各种原因引起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35%)者,以及肥厚型心肌病、右室心肌病和离子通道疾病(如长或短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患者等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尤其是存在家族性猝死史者,应及时去相关医院的心内科就诊,咨询相关的专科医生有关心脏性猝死的预防问题。心脏性猝死的防治包括预防(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和治疗(发生心脏性猝死即刻的抢救)两方面。
  由于发生心脏性猝死后真正能够被抢救成功地患者屈指可数,故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医学上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常用措施主要有两种。
  药物治疗:预防效果有限
  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防治心脏性猝死的措施。比如,心力衰竭患者必须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阻断剂,因为这些药物已被证实除了能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外,还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发生过心肌梗死得冠心病患者,尚需加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且这些药物常需终身服用。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具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可达龙、心律平和慢心律等,虽然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但目前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证实这些药物并不能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有些甚至有相反的作用。因此,对预防心脏性猝死而言,应用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植入心脏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将猝死“扼杀”在萌芽中
  发生心室颤动后,如果不能在5分钟内迅速除颤,患者几乎不能生还。即便成功进行了心肺复苏,患者也多会因数分钟的脑缺氧而变成植物人(大脑最不能耐受缺氧)。实际上,一旦发生了心室颤动,迅速进行电击是唯一有效的抢救方法,其他措施(如药物、胸外按压等),往往都不能奏效,且电击越及时,转复心室颤动的成功率越高。然而事实是,临床上自发现患者心脏骤停(多为心室颤动引起)到启动体外电击的时间,大多超过5分钟,尤其是在医院外发生的心脏性猝死。即便患者在医院内发生心室颤动,自被发现到医生实施体外电击操作,通常也需要1~2分钟。尤其是很多心脏性猝死常在夜间或患者独自一人在家时发生,没有机会被施救或及时通知急救人员。
  如今,一种能够植入患者体内,全天候监测患者的心率,一旦发现心脏出现过快的跳动(如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能自动识别并自动进行放电治疗的装置——植入心脏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发挥着重要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作用。
  植入心脏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是一种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多功能、多程控参数的电子装置(见图1)。它由美籍波兰裔医生Michel Mirowski博士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并于1980年首次成功应用于人体。ICD通过置于心脏内的电极导线,能全天候监测患者的心率,自动识别心室颤动,并迅速自动放电,及时终止心室颤动,整个过程仅15秒钟左右,电击成功率接近100%,可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目前,相关医学指南中均规定:猝死存活者、EF≤35%的心力衰竭患者,都必须植入ICD,以预防发生心脏性猝死。已有很多临床研究证实,ICD能使这些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降低70%。
  美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约40万人,每年植入ICD约20万台;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55万人,而2013年全国共植入ICD约2000台,两者差距甚远,与我国的整体医疗及经济水平亦明显不对称。植入ICD少的原因,除我国的医疗保险政策问题(患者自负比例高)外,还与医生及患者对心脏性猝死的认识不够有关。提高大众对心脏性猝死的认识,知晓ICD对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有效性,刻不容缓。
  植入体内的ICD
  延伸阅读:有人猝死倒地,如何抢救?
  心脏性猝死发生以后,争分夺秒就地立即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包括迅速识别心脏骤停、呼叫急救系统和迅速开展心肺复苏(CPR)。其中,迅速使用体外除颤器(AED)电击除颤是挽救心脏性猝死患者生命的最有效措施,因为导致心脏性猝死的绝大多数直接原因就是心室颤动。
  在欧美国家,体外自动除颤器(AED)已应用多年,很多民众都会使用。我国虽然也已推广AED数年,许多城市也在机场、大型公共场所等处安置了AED,但几乎从未被使用过。而心脏性猝死多发生在医院外,而中国普通民众大多不具备心脏性猝死的识别和抢救能力,也不会使用AED,故医院外发生的心脏性猝死存活率几乎为零。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普通群众中大力普及心脏性猝死急救知识,尤其是AED的使用方法。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陆建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月经病、性病、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宫颈病变等妇科疾病及疑难杂症,擅长宫腔镜操作、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等手术。  生活实例  前段时间,28岁的张小姐健身后因右下腹疼痛由母亲陪同来我院急诊,患者当时右下腹疼痛剧烈,伴有头晕、恶心及便意感,面色苍白,体型偏瘦,测血压偏低,心率较快,呼吸急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体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乳腺癌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那么,如何利用无创的检查方法发现早期乳腺癌,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呢?  超声检查,更适合中国女性  医用超声波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机械波,具有安全、无放射性
“医生,我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刚被查出有一个5.1厘米×4.6厘米的巧克力囊肿,门诊医生建议我尽快备孕。请问,我应该先做手术,还是生了孩子后再做手术?”这是一位网友的线上咨询,对病情仅有零星描述,让我很难回答。  患者寻医问诊,需要的是个体化的治疗建议,而不是长篇大论。例如咨询怀孕、不孕问题时,医生在给出治疗建议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有无不孕病史、月经情况、既往生育史、既往手术史、男方精液是否正常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于辅助生育技术  据报道,在已婚夫妇中有10%~15%的夫妇不能自然生育,且该比例有上升趋势,其中男性不育因素占50%。以往,对于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多局限于药物,各种偏方多如牛毛,真正有明确效果的却鲜有报道。当辅助生殖技术出现后,患者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往往只能选择辅助生殖技术来生育后代。长期以来,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方法并没有多大的进步。21世纪初,显微外科技术在男性不育方面的应用,
生活实例  李女士是一位公司高管,四十出头,工作压力大,总想找个释放渠道。在朋友推荐下,她开始练习长跑,有效释放了压力,体会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她平时坚持每周长跑2~3次,每次5千米左右。李女士个性要强,虽未经过系统训练,但每逢马拉松比赛总是直接跑全程(42.195千米)。几次全程马拉松跑下来,李女士感到双侧膝关节隐痛不适,就诊后被诊断为“跑步者膝”,医生建议她不要突然增加运动量,应缓慢增加长跑距
吞咽困难、呛咳是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导致吸入性肺炎和恶病质的主要原因,而吸入性肺炎常是导致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将吞咽困难称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大“杀手”毫不为过。随着疾病发展,近90%患者会出现吞咽和言语障碍,25%~50%出现呛咳、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  调整进餐方式  存在吞咽困难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尝试从进餐方式入手解决。  调整用餐姿势 保持坐姿进餐,上身尽量
按照约定时间赶到肿瘤医院时,蔡三军教授已经开始门诊了。正在就诊的是一位52岁的中年男性,他因腹痛、大便带血来医院就诊。蔡教授一边翻看他在其他医院检查报告,一边询问他的病情和家族史,然后亲自操作电脑“书写”好病史,并告诉他可以在护士台打印。这是肿瘤医院统一的病史格式,蔡教授一上午一共“书写”了50份这样的病史。每一份病史都包含了症状、病史以及详细的处理办法,而在“处理办法”一栏中都写到了“解释”两个
有没有最省事的养生方式——不吃不动,最好一觉醒来就能达到养生效果?有!那就是良好的睡眠。  “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即“养阴培元”之效。中医睡眠是指: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亥时(21点-23点)上床,争取在子时(23点-1点)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
梦由心生。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做性方面的梦的现象并不少见。那么,性梦到底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  一位女性的 5个性梦  徐光兴  有一位34岁的已婚女性来咨询个人的婚姻问题,并提出她做了很多“性梦”,希望心理医生帮她解惑。这位女性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她与老公平时沟通很少,经常“冷战”,老公在性方面也很少顾及她的感受。她很想要离婚,但是她又下不了决心……她做过什么样的性梦呢?这种性梦反映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表现最多样、治疗最棘手的慢性并发症,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如四肢周围神经、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皮肤汗腺等,主要包括3种类型:多发性神经病变(周围神经)、单一神经病变(颅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内脏植物神经)。其中,最常见的是多发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从肢端向躯干、从下向上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出现没有特定的顺序,但周围神经病变往往遵循从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