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真的很美吗?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元旦春节期间,起源于武汉蔓延至全国乃至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暴发,有不少证据表明,这一病毒来自野生动物体内,或蝙蝠、或竹鼠等。野生动物经过了比人类多出千万年的进化,它们早已与这些病毒达成了和谐共生,或形成了对病毒的抗体。但对于人类,这些病毒往往就是致命的。然而现实中,总有那么一些不安分的人,不能顺应自然老老实实地生活,挑战性地将那些野生动物当成美味,自遭报应且祸及他人。
  在我国,捕食野生动物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禁止的,不仅早在1989年就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而且还有过本世纪初源起于广东扩散至全国和世界的SARS的教训。可让人很难想象的是,近些年一些人忘了前车之鉴,置法律法规于不顾,又大肆吃起野生动物来。有人曾在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拍下照片,显示,这家市场不只是对很多种野生动物都有明码标价,其品种之多,诸如竹鼠、狐狸、刺猬、孔雀、大雁、蝙蝠、树熊、狗狸獾、猪狸獾、香椿鸟、海狸鼠、野山羊等,更是令人乍舌。这不仅表明法律在一些地方已成为一纸空文,更表明人们对吃野生动物的挑战又大大“迈进了一步”。过去曾听老人们说,蝙蝠、蝎子、蜈蚣、壁虎等都是有巨毒的。然而现在居然有人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且不说其滋味和营养到底如何,仅仅听这些名字,就足以让人退避三舍。对于这些动物,相信先人们一定也是尝过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先人不仅自己不再吃,还代代相传告诫后人不要吃,吃了会死人。可我们一些人真是太“现代”了,以至忘乎所以。
  至于一些人为什么要钟情于野味,我想大概不外乎这样一些原因。
  觉得野味更安全,无“公害”之虞。不错,这些年食品安全是个大问题,特别是饲养动物的肉品,一些饲养者无视法律规定,唯利是图,肆意添加违禁药物,致使肉品中含有各种生长激素和抗菌素。这便使得一些人转身将眼光盯到野生动物身上,将“野生“等同”安全“。可要知道,就算你腰缠万贯,隔三差五地来一顿野味,能改变日常饮食结构吗?李嘉诚能做到?马云能做到?马化腾能做到?我相信他们也许还是不沾野味的。这不是说我们可以甘受“公害”之害,但选择野生动物无疑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或者说根本就是找错了方向,而呼吁并推动食品安全并从自身做起才是正途。
  觉得野味味更美、更营养。老实交待,早些年,我也曾尝过野味,比如知鸟、野猪肉什么的,其实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美的滋味可言,其肉质之粗糙,膻腥之浓烈,让人根本得不到嚼食的快感。清朝李渔曾有体会地说:“野味之逊于家味者,以其不能尽肥。”那种认为野味口感更好的人,其实不过是在某种心理作用下的主观感受罢了。至于其营养成分,有营养专家称,所谓野禽野畜的营养与家禽家畜的区别,不过是放养雞的蛋与笼养鸡的蛋的区别而已。这种差别除了用“微乎其微”来形容,还能用什么说明呢?更何况丰衣足食之下,我们真的缺营养吗?
  这里更要说的是,还有一些人觉得吃野味更有面子,活得上档次。我们在某些豪宴上,总能听到主人在介绍菜品时,说这道菜是从哪里弄来的,那道菜是如何获得的,以表明此宴有不少稀有之物,不仅价值不菲,也显示自己身手不凡。如此把吃到稀有之物当成有面子、上档次,实乃愚蠢之举。在有识之士看来,这恰恰是破坏自然生态的低级趣味者所为——君子者谋道而不谋食,智者更应懂得“天人合一”道理。这里更想说的是,如此之为还不只是发生在一些“穷得只剩下金钱“的人身上,有的还是处在社会金字塔上端的人。除夕临近之夜,笔者行之于某政府机关小院,几位送年货者从面包车上卸下货品,一边清点一边向收货人介绍:“这是羯羊肉,这是土鸡蛋,这是两只大雁……内蒙古……野生的……”收货人西装革履,一一笑纳,连连致谢。在他们看来,能够请人大嚼野生动物是有面子,能够收受野生动物之礼是有地位。一些人的面子成为野生动物的魔咒,他们的虚荣成了野生动物的灾难。
  对于动物世界来说,这个星球上真是没有比人类更可怕的。动物依据自身习性而捕食,且以食足为止,保持着生态的平衡。而人类的进食则无边无界,极尽贪婪,乃至打破了食物链。有人说,人是万物之灵。愚以为,在人不能正确处理与自然关系的情况下,人是万物之害,并最终戕害自身。
  十四世纪,欧洲发生瘟疫致使数十万人命丧黄泉。荷兰著名画家耶罗尼米斯·博斯绘制了《人间乐园》组画,画家将画分为三个世界,一为“伊甸园”,唯有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循规蹈矩才能形成的极乐世界。二为“人间”,人类凭借自身的智慧和狡黠纵欲无度、暴殄天物,他们在过着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生活。三为“地狱”,这里也是一个狂欢的世界,但主角已不是人,而是禽兽和鬼怪,各种禽兽和鬼怪在惩罚着曾经纵欲无度、暴殄天物的人类。这与其说是对当年欧洲瘟疫的深刻总结,不如说是对人类未来的鸣钟警示。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一部关于大自然的记录片的导语说得好,自然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自然。人类是数十亿年地球的后来客,自然生态的形成是物竞天择的结果,顺应自然是人类生存之基本法则,敬畏自然乃人类繁衍之应有心态。反之,人类偏偏要破坏这一恒定生态,那么大自然必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对人类予以惩罚。
  也许有人说,这次发自武汉而蔓延全国的疫情,贪吃野生动物只是一个诱因,还有更多的人为因素。不错,其他因素不能小觑,但毕竟诱因也是主因,如果一再将其忽视,等待我们的只能是博斯画笔下的地狱之门。
其他文献
《人寿改革运动》(《杂文月刊》2020年3月原创版),可作“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注脚。改革人寿,奇,付诸“运动”更奇,时间“公元34567年13月32日”,奇之又奇。人的命天注定,坏人和好人寿命平均,且不说人怨,玉皇老儿“天怒”了,制定改革政策:做好事增寿做坏事减寿,人间顿时成了《镜花缘》中的君子国,做好事的人多,好事不够做,便通过歪门邪道做“好事”,开虚假证明做“好事”。玉皇老儿勃
期刊
小师傅:   你好!一直以来都叫你“小尼姑”,也不知你俗家姓名,乍一提笔竟不知道怎么称呼好了。“小尼姑”自然大大的不妥,思来想去还是叫你“小师傅”吧。经过识字班扫盲,我不仅认识了一些字,还明白了一些事,原来尼姑和尚并不是一家的,之前对你多有唐突,实在该死。   对了,你肯定很纳闷我是谁吧?我是阿Q啊。未庄人住土谷祠的,当年还到静修庵偷过萝卜,被庵里的大黑狗撵,差点被它撕碎了仅有的一条裤子……估计你
期刊
读《小学生为何误解雷锋?》(《杂文月刊》2020.3上)一文,感触颇深。讲的是网上广为流传的段子,某校老师给学生讲:“50年前,某女抱子冒雨赶路,某男主动借伞给某女,并替她抱孩子送其回家。问学生,某男为何这样做?”学生答:“他是人贩子,想拐走孩子。”“他看上了女的,想套近乎。”“他想趁机偷她的钱包。”“此事若被女人的丈夫发现事儿就闹大了。”作者通过老师之口明确答案,“此人就是雷锋”一锤定音,而且客
期刊
《杂文月刊》2020年3月原创版,集中刊发了数篇对新冠肺炎疫情反思的杂文,比如《野味真的很美吗?》《疫情来袭,罪在野味?》等。   我接到这期杂志的时候,国内疫情已很大程度得到遏制,但在欧美疫情却呈爆发态势,可见对新冠肺炎疫情除隔离外的确还缺少有效的遏制手段。   多年来,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多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比如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相对有效的措施就是切断传播链条。目前,新冠肺炎疫
期刊
新冠肺炎病毒防疫战打响,小小口罩成为第一防线。看,见人先见口罩,大家听从指挥,同心协力,积极应对,连天津街头马三立、骆玉笙的雕像也戴上了口罩,这不仅是天津人的幽默,更是对艺术大师的尊重,他们同样不能感染。  口罩成了宠儿,媒体广泛宣传,社区给每户发通知讲明意义和用法,凡外出必佩戴,上地铁公交要检查,这一切正是严防死守的高招之一。  口罩,罩者,遮挡也。《孟子》中就有“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期刊
读乔国政的文章《“将错就错”“探求真相”“有错必纠”》(《杂文月刊》2020年2月原创版),我想到了一个词:约定俗成。翻翻词典,约定俗成的词语多得很。我是医生,谈点医学方面的。   心想。心是体内统领血液的器官。心是不会想的。我们的老祖先对人体脏器的功能弄不清楚,把脑的功能统统归于心。实际上,思想的功能属于脑。脑才是管知觉、运动、思维、记忆的器官。有关心的词语,好多把腦的功能误成了心的功能。  
期刊
今年春节,注定要成为一个史上最为冷清而又难忘的节日了。  由于新冠肺炎突然爆发、肆虐无忌,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大隔离、大清场方式,自觉不出行,不聚会,不逛街,不访亲拜友,同心协力抗击自然界的病毒。不料,即便在这样的紧急时刻,某些地方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仍没有歇着,还在有意无意地给人们添点小乱。  病毒爆发之初,某高校奉上级指示,开始统计教职员工出行情况,清点本单位高发疫区
期刊
某些院士该自重  “院士工作站”已到了泛滥的地步。全国院士专家工作站已近5000家。某院士居然不到两年就建了89个院士工作站。(《报刊文摘》2019年12月30日)  所谓院士工作站,是一些企事业单位,为专聘一些院士来此兼职而设。名义上是“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协作平台,主要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和技术攻关等”,但真耶假耶,各掺其半。就一般情况而言,借重院士名气,“跑门路,好办事”,拉大虎皮做旗帜的
期刊
近年来,脱离实际、盲目兴建景观亮化设施,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城镇建设中屡有发生,不仅造成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助长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   在此我们不妨先探究一下什么是“面子”?面子,最直接的含义是物体的表面,引申为体面、情面;而里子,是指事物的里面和内部,也指本质和内涵。中国的“面子”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仔细研究,我们
期刊
2020年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人们似乎不是在过节,而是在“考试”。武汉封城,高速设卡,旅游叫停,聚餐取消,公园关闭,影院停映,出行口罩,行人稀少。在这种气氛下,年味无影无踪,欢度“顿失滔滔”。  节日期间,人们除了反复观看晚会,便是不断刷手机。整日在搜索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每一条信息,关注新增病例多少,尤其关注本地有无感染者。  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投向武汉,这是疫情发源地,曾经威名赫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