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境的艺术交融

来源 :理论与创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绚彩的舞蹈、古老的弦歌、悠美的音乐、浓烈的民俗、宏大的叙事、火辣的情感,让娥皇、女英、山鬼、辛追、杨开慧……一个个历史、文学中的形象从舞台上款款走来。2007年11月16日晚,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力打造的大型情景歌舞《湘女》在湖南大剧院震撼上演,征服了全场的观众,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人们由衷的喜爱。笔者认为,《湘女》的成功推出,不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带给我们许多深层的启示。
  
  一
  
  整部舞剧从历史文化的层面去挖掘,融入时代特征,视觉、听觉相结合,用歌舞艺术来抒情,用多媒体来叙事,用已有的历史镜头结合现实的山山水水,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又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湘女》全剧以不同时代、风姿各异的湘女典范为表现对象,讴歌了湘女群体的大情、大义和大爱,展示了丰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和浓郁的长沙民俗风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震撼。《湘女》分为序、《天姿雅韵》、《风情万种》、《芙蓉朝晖》和尾声五个部分。序以多媒体投影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古老的湖湘宝地,波涛滚滚的湘江、静谧怡人的洞庭湖、巍峨俊美的衡山、多姿多彩的潇湘八景……湘江流域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古迹扑面而来,简洁的画面、明快的节奏令观众迅速进入历史的隧道。《湘女》的第一幕《天姿雅韵》由《湘妃竹笛》《云雨韶歌》《震天阙》《彩俑韵》《韶湘乐舞》五段情景歌舞组成,勾勒出从上古时代到汉朝一代代多情湘女。清脆的竹笛,飘渺的韵乐,气势磅礴的楚汉乐舞依次展现,令人应接不暇。通过富有远古神秘色彩和汉代宫廷风范的歌舞讲述了山鬼、娥皇、女英以及辛追的传奇故事。第二幕《风情万种》集中展示长沙这块生机勃勃的土地赋予现代湘女的能量和激情。在这里有“撞山”的勇士,有巧夺天工的“绣女”,更有漫漫长路都挡不住对家乡思念的“辣妹子”。当“山有情,石有情,木有情,莫谓湘女太多情,人间冷暖唱不休”的歌声在耳边唱响,当斑斓多彩的民族舞蹈在舞台上呈现,观众被湘女的妩媚多姿和生命激情深深打动了。第三幕《芙蓉朝晖》描绘了湘女们继承先人的永恒气节,融入时代洪流,巾帼英雄杨开慧和八千湘女同时在舞台上出现,壮丽的天山、柔美的杜鹃花映衬着她们灿烂的笑脸。《数风流人物》歌声H向起,“看我中华民族,前仆后继生生不息。我们继往开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激越的歌声令人心潮澎湃。在优美歌声中,卢光绣、李谷一、宋祖英、文花枝、刘璇等款款而至,光彩照人;最后,恢宏灿烂的音乐、漫天飘落的杜鹃花将全剧推向最高潮。那气势恢宏的旋律和浩大精美的舞蹈,让湘女的辉煌在观众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剧中的第一幕和第三幕是《湘女》的核心部分,第一幕集中体现湘女柔美、坚贞的品质,而这种品质的源泉可以追溯到远古,这部分中娥皇、女英、山鬼、辛追等形象相继在舞台上展现,而以韶乐、楚汉风、唐文化等为背景的历史氛围也从舞台上扑面而来。第三幕以历史画卷的方式描绘历代湘女在时代洪流中奋勇争先的气节,杨开慧、八千湘女上天山等形象在这里尽情展现。
  
  二
  
  除了内容上的震撼。《湘女》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美仑美奂。从艺术表现上来说,文学作品、非凡是长篇小说可以表现出厚重凝炼的历史沧桑和风云际会,而作为室内情景歌舞剧也以全新的艺术魅力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古老的历史、神话传说、风俗民情和时代的巨变,这不仅说明了主创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也说明了一切艺术都是相通的。重要的是,既要追求厚重扎实的“内容为王”,又要有新奇别敛、“形式至上”的深度表现。一方面,长沙市刨排《湘女》的初衷是不仅要使其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年会的一份厚礼,而且可以作为长沙旅游景点和文化经营场所的保留剧目长演不衰,为长沙文化休闲娱乐之都增添新的亮点。《湘女》将是一台长沙文化名片式的舞台剧。因此,长沙市委、市政府对这台剧给予了充分重视。另一方面,《湘女》穿越历史时空,以别样的方式讴歌湖南人的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敢于挑战—切天险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样的精神、这样的英雄气概正是当下社会迫切需要的。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属于“阳春白雪”的艺术,普通人了解它并不是很多。但是,真正美的艺术是有市场的。《湘女》表现手法大气空前,气势恢宏地体现“民族底蕴,湘楚风格,时尚演绎”的艺术标准。这台舞剧的包装也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高科技手段打造出奇异、魔幻的效果。“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脍炙人口的不朽名句,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先祖舜帝的景仰和崇敬,也为舞剧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提供了新颖、浪漫的想象空间。“形式新颖”是《湘女》的主要特点之一,翠竹斑斑湘妃泪,千滴万点不了情。漫天映衬的竹叶似泪水寄托无限的追寻和思念,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美感!竹笛舞中。演员手持的竹笛可发出荧光,当整个舞台暗下来时,演员如在星河中舞蹈;汉宫舞一段动用了几百盏电脑灯群,制造出如梦如幻的意境;彩俑舞一段出现了幻彩纱幕,展现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的“天堂”部分,同时与绘有汉代砖墙的多媒体投影结合,近景远景忽隐忽现,颜色变换魅惑绮丽;最绝的是,《湘女》将出现全国首创的“辣椒瀑布”!据悉,整整四吨的鲜红辣椒,源源不断地从天幕上如瀑布般泻下来,持续1分多钟的壮观场面将让观众在惊叹中感受艺术的神奇。全剧情节舒展于三湘四水之间,浸透着湖湘文化的神韵,使其更具有独特的隽永之美,在挖掘和利用湖南湘楚特有的民族艺术元素中,显现出“湘楚”与众不同的“风格”。她以“独特”的湖南民歌民舞民乐,展示湖南的民俗民情民风,宣传湖南的人文山水、旅游名胜,以时空交错人神融合为表现手法,以奇异的包装和情感的质朴为主要特色,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大气与恢宏昭示出湖南人“与时俱进”的新湖湘文化精神。“湘女”不仅仅是屈原笔下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八干湘女上天山的时代隐喻,它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新湖湘文化精神的显性象征。不同时代的湘女身上凝集了湖湘文化中的闪光点,成为非常鲜明而又非常丰富的湖湘文化的载体。作为长沙文化名片式的舞台剧——《湘女》虽然以湖湘文化为背景。却摆脱了以往原生态表达民俗的歌舞形式,不乏时尚感地诠释出长沙千年文化的韵味。从某种意义上说,《湘女》传递的是湖湘文化的新信息和新亮点。
其他文献
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元理论”意识的缺乏,导致了当下中国文学理论的本质残缺、知识分裂和自我丧失。作为理论的“二次平方”与“过度陈述”,元理论思维是理论本身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认知,自我论证和自我坚持。对于文学理论和文艺学学科的反思,只有保持在一种元理论的层次上才是正当的和有意义的,因为否则就是在拿一些外在的东西和不相干的要求,来苛责文学理论,而对于真正的问题却视而不见。从元理论思维出发,揭示文学理论建立的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我们这么一个急于发展的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去年开始,湖南与央视合作拍摄10集电视专题片《走向和谐》。我担任总撰稿,不说出个道道来,怕忽悠别人,非得弄明白不可。    一、构建和谐社会。追随世界潮流    关于它的意义我总结了四句话:和谐社会思想统一了知行,联系了党群,沟通了古今,贯穿了中外。  统一了知
期刊
一    如果把2002年“上市”与“救市”的《英雄》谓为本土“大片时代”肇始的象征,从《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一直到2006岁末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区区五年间,中国电影完成了作为一种准类型形态的“大片”的谱系建构,也以空前亢奋的方式书写着极尽华美绚烂的消费主义影像美学。将如上“巨制”进行关联性的思考,不难得出这样的印象:慨当以慷的史诗情结,去现实化的叙事策略,宫廷权谋、欲望角
期刊
罗兰·巴特在其名篇《艾菲尔铁塔》中以19世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经历作为引子:  莫泊桑时常在埃菲尔铁塔内午餐,但他的注意力并没放在菜肴上:这是巴黎唯一的让我身处其中而无法看到它的地方,他常常这样说道。因为在巴黎,你必须永无休止地采取预防措施来阻止埃菲尔铁塔出现在你的视线中。①  艾菲尔铁塔作为巴黎的至高之处,其存在象征性地成为了高瞻远瞩的媒介,“这铁塔凝望着巴黎。参观艾菲尔铁塔就意味着把自己完全坦露
期刊
一、电子传媒下文学场的生成    正如雅克·德里达所说,进入二十世纪后期,文本的传播开始呈现出了比“机械复制”更为迅速的速度。本雅明所恐慌的机械复制终于在二十世纪末期在全球呈现出了一种急速膨胀的倾向,大量的艺术作品开始利用电子计算机创作,利用因特网进行传播。软件公司开发出的字符输入软件与绘图软件开始让艺术创作表现出了后机械复制化的征兆。尤其是文学创作,在二十世纪的后十年,逐渐显露出了一种非常特殊的
期刊
田耳的中篇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喜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在我看来,是因为该部作品以温情的人文精神,淡定的叙事策略,深刻地反映了一群底层人物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命运挣扎,彰显了该奖项的理想宗旨。田耳的获奖是湖南作家原创文学在此次奖项实现的零的突破,它对于重振文学湘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张灯结彩》的授奖词是:“各色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在老警察的尽职尽责中一一展现,理想的持守在心
期刊
一、解放区文学中“大众化”的两种态度    “大众化”是解放区文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左翼知识分子与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民间派之间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者更多地是把大众化看作一种“手段”;即把它看作创造新兴无产阶级文学的一个环节。认为左翼文学的最终目标是创造新兴的无产阶级文学,而“新兴无产阶级文学”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了为无产者大众服务这样
期刊
贺享雍凭借丰厚的农村生活积累和对农民的天然的深厚的感情,还有他把心交给农民,作农民代言人的创作姿态,因此他的作品对当下农村现实生活有比较深入的开掘与发现,在小说文体以及艺术表现诸方面也做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    一    真实地反映当下农村的现实生活,描述农民的生存状态,“乐农民所乐,忧农民所忧,哭农民所痛”,也就是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从而“为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呼吁与呐喊
期刊
说起来,黑帮片的定义是明确的。“‘黑帮’是广义地包括一切不法之徒和犯罪分子。与描写破案过程的侦破片不同,黑帮片不聚焦在某桩罪案上,不以执法人员为中心人物,也不一定非以犯罪分子落网为结局。黑帮片以黑帮头目或黑帮分子为中心人物,以黑帮人物的犯罪活动或兴衰历史为中心内容。”① 可以看出,黑帮片拒绝现实社会的理性“执法人员”,将黑帮虚构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空间,描述黑帮兴衰历史的同时也潜在地诠释了存在的合理性
期刊
随着“世纪初文学”的命名成为一种趋势,20世纪文学已经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概念。在这一前提下,“新时期文学”特别是1980年代文学研究成为晚近的热点并不是偶然的。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独特的个体而言,“新时期文学”一直是和“五四新文学”时期构成文学两极并峙的局面。毕竟,在文学领域特别是怀有某种理想情结与怀旧情结的心态意识中,这两个时代是20世纪中国文学最为激动人心和从属于文学本身的时代。而对于“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