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合唱,就是指多声部歌曲的每一声部各有一组人演唱。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在《音乐新课标程标准》中规定“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的合作演唱经验,培养集体的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从中年级起就加入二声部合唱。二声部合唱教学是音乐合唱队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唱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一个有难度的实践课题。
在课堂上我试着让学生合唱音乐书里的合唱歌曲,可是我尝试了好几节课都失败告终,孩子们能把第一声部、第二声部分别都唱好了,可是合唱起来的时候却只听到第一声部的旋律,完全把第二声部给掩盖了,感觉教得力不从心,遇到二声部的歌曲,我选择教第一声部,忽略第二声部。渐渐地我觉得这也不是办法呀,不能老逃避不教孩子们呀!于是带着这个教学难点,我在我们学校三四年級的班级里,挑选了一部分演唱水平比较好的学生组建了一个合唱队,合唱队组建起后,我们几个音乐教师从网上找来歌曲就开始排练,结果课堂上的问题又重蹈覆撤,当时我想是不是孩子们对自己的声部不够熟悉呢?于是我们几个音乐教师商量,把两个声部的孩子们分开教室反复唱自己的声部,练了两个星期后又把他们聚集起来合唱,虽然比原来好了一点,但是效果甚微,再合唱几次,又回到原样了,只听到第一声部的声音。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反思,我总结出了合唱教学难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一是孩子们没有打好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合唱的习惯和合唱的能力不足,组建的合唱队员音乐素质较差者占多数。
二是二声部合唱的第一声部通常是歌曲的主旋律,音区较高,曲调又比较顺畅,学生容易听、容易唱、容易记;但是,第二声部正好相反,音区较低,唱起来没那么明亮,这就导致合唱常常因唱不好第二声部而失败告终。
三是孩子们合唱中的合作观念淡薄,缺乏对声部和谐美的感性体验,他们往往不懂得倾听别人的声音,只想突出自己的声音,这样将会体验不到合唱的魅力,因而孩子们的合唱兴趣不浓,有些孩子甚至还视合唱为畏途。
针对上述问题,我不断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听”着手,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唱歌教学一般以齐唱为主,使学生逐渐感到单调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歌曲,在欣赏合唱歌曲前作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音响效果的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前者的表现力较后者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
二、从教唱歌谱入手
合作唱词只有音高上的区别,词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很容易混淆。而唱谱,因为两个声部的唱名不同,孩子们容易分辨,也较容易唱准音高。如果不先认真的教唱歌谱,甚至直接教唱歌词,势必事倍功半。如我在教《少年中国梦》这首合唱歌曲时,我让高声部的孩子们唱高音mi,低声部唱高音的do,先一个音的合作,接着两个,三个音……再到一句,以此循序渐进的训练,一段和谐的合唱旋律荡漾在音乐室里。
三、从齐唱到二声部合唱,用轮唱做过渡
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几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称为轮唱。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如:歌曲《放纸鹞》,从第一部分起作轮唱处理,相隔一小节模仿,两声部此起彼伏,前后呼应,体现了少年儿童在一起高歌的欢乐场面。这样便打破了齐唱的单调、乏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合唱兴趣。轮唱的前提是学生学会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在轮唱时,演唱技巧上要注意节拍整齐,突出强拍,两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各声部要保持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础。同时,这样更有利于突出合唱中“合”的根本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学会互相倾听,互相配合,做到默契合作。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
四、“先入为主”,“强化”低声部
学生对于二声部合唱,会有一种误解,以为低声部难唱,而高声部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高声部的发音位置较高,音色显得明亮;而低声部发声位置较低,音色略显浓厚。听起来,低声部容易受高声部干扰,而高声部比较明显,这样造成了学生最难接受第二声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声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打破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案,直接进行第二声部的教学,暂且把第一声部搁在一旁。首先,要让学生初步倾听两个声部的范唱,接着复听,复听时强调学生注意倾听低声部的旋律。其次,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在学生熟练低声部后,再学习高声部的旋律,然后再合成二声部。
五、听唱结合提高演唱技艺
在合唱练习中,学生学会自己的声部后,不用过多地进行分声部练习,这样反反复复“炒冷饭”,将会使合唱队员失去演唱的兴趣,尽可能让学生在两个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切忌让学生捂着耳朵或是隔离来唱。这时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学生练习合唱时,教师的伴奏可以同时演奏两个声部,或老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这样听唱结合,让学生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技巧。
六、利用乐器把握声部的旋律
学生在初步练习歌曲的合唱时,往往把握不住自己声部的旋律,这时就会“跑调”。我们可以用课堂乐器来帮助把握旋律。学生有时唱的不准,但乐器演奏出的旋律是准的。合唱前做一下简单的合奏练习,在奏、听的基础上再唱也可以避免合唱时的“跑调”。
七、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把学生有意识的分成红黄两个组,每节课设计一些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曲,让学生分组唱各自的不同声部,让校合唱团成员带领,自主完成各声部的初步学唱,比一比哪组唱得又快又好。就这样慢慢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二声部合唱时的一些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满腔的热情,不断地探索,不懈地努力投身其中,让小学生的合唱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课堂上我试着让学生合唱音乐书里的合唱歌曲,可是我尝试了好几节课都失败告终,孩子们能把第一声部、第二声部分别都唱好了,可是合唱起来的时候却只听到第一声部的旋律,完全把第二声部给掩盖了,感觉教得力不从心,遇到二声部的歌曲,我选择教第一声部,忽略第二声部。渐渐地我觉得这也不是办法呀,不能老逃避不教孩子们呀!于是带着这个教学难点,我在我们学校三四年級的班级里,挑选了一部分演唱水平比较好的学生组建了一个合唱队,合唱队组建起后,我们几个音乐教师从网上找来歌曲就开始排练,结果课堂上的问题又重蹈覆撤,当时我想是不是孩子们对自己的声部不够熟悉呢?于是我们几个音乐教师商量,把两个声部的孩子们分开教室反复唱自己的声部,练了两个星期后又把他们聚集起来合唱,虽然比原来好了一点,但是效果甚微,再合唱几次,又回到原样了,只听到第一声部的声音。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反思,我总结出了合唱教学难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一是孩子们没有打好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合唱的习惯和合唱的能力不足,组建的合唱队员音乐素质较差者占多数。
二是二声部合唱的第一声部通常是歌曲的主旋律,音区较高,曲调又比较顺畅,学生容易听、容易唱、容易记;但是,第二声部正好相反,音区较低,唱起来没那么明亮,这就导致合唱常常因唱不好第二声部而失败告终。
三是孩子们合唱中的合作观念淡薄,缺乏对声部和谐美的感性体验,他们往往不懂得倾听别人的声音,只想突出自己的声音,这样将会体验不到合唱的魅力,因而孩子们的合唱兴趣不浓,有些孩子甚至还视合唱为畏途。
针对上述问题,我不断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听”着手,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唱歌教学一般以齐唱为主,使学生逐渐感到单调乏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歌曲,在欣赏合唱歌曲前作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音响效果的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前者的表现力较后者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
二、从教唱歌谱入手
合作唱词只有音高上的区别,词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很容易混淆。而唱谱,因为两个声部的唱名不同,孩子们容易分辨,也较容易唱准音高。如果不先认真的教唱歌谱,甚至直接教唱歌词,势必事倍功半。如我在教《少年中国梦》这首合唱歌曲时,我让高声部的孩子们唱高音mi,低声部唱高音的do,先一个音的合作,接着两个,三个音……再到一句,以此循序渐进的训练,一段和谐的合唱旋律荡漾在音乐室里。
三、从齐唱到二声部合唱,用轮唱做过渡
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几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称为轮唱。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如:歌曲《放纸鹞》,从第一部分起作轮唱处理,相隔一小节模仿,两声部此起彼伏,前后呼应,体现了少年儿童在一起高歌的欢乐场面。这样便打破了齐唱的单调、乏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合唱兴趣。轮唱的前提是学生学会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在轮唱时,演唱技巧上要注意节拍整齐,突出强拍,两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各声部要保持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础。同时,这样更有利于突出合唱中“合”的根本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学会互相倾听,互相配合,做到默契合作。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
四、“先入为主”,“强化”低声部
学生对于二声部合唱,会有一种误解,以为低声部难唱,而高声部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高声部的发音位置较高,音色显得明亮;而低声部发声位置较低,音色略显浓厚。听起来,低声部容易受高声部干扰,而高声部比较明显,这样造成了学生最难接受第二声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声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打破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案,直接进行第二声部的教学,暂且把第一声部搁在一旁。首先,要让学生初步倾听两个声部的范唱,接着复听,复听时强调学生注意倾听低声部的旋律。其次,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在学生熟练低声部后,再学习高声部的旋律,然后再合成二声部。
五、听唱结合提高演唱技艺
在合唱练习中,学生学会自己的声部后,不用过多地进行分声部练习,这样反反复复“炒冷饭”,将会使合唱队员失去演唱的兴趣,尽可能让学生在两个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切忌让学生捂着耳朵或是隔离来唱。这时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学生练习合唱时,教师的伴奏可以同时演奏两个声部,或老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这样听唱结合,让学生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技巧。
六、利用乐器把握声部的旋律
学生在初步练习歌曲的合唱时,往往把握不住自己声部的旋律,这时就会“跑调”。我们可以用课堂乐器来帮助把握旋律。学生有时唱的不准,但乐器演奏出的旋律是准的。合唱前做一下简单的合奏练习,在奏、听的基础上再唱也可以避免合唱时的“跑调”。
七、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把学生有意识的分成红黄两个组,每节课设计一些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曲,让学生分组唱各自的不同声部,让校合唱团成员带领,自主完成各声部的初步学唱,比一比哪组唱得又快又好。就这样慢慢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二声部合唱时的一些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满腔的热情,不断地探索,不懈地努力投身其中,让小学生的合唱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