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是教育的命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优质教研应成为学校、教师的共识。
【关键词】质量 教研 倾情服务 特色模式 制度保障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因素影响,某种程度上处于停顿状态,如何改变现状,让农村教研工作迎来春天?
一、营造和谐温馨工作氛围,倾情服务一线教师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关键。以心换心,真诚对待每一位教师。其实农村老师要的并不多,重要的是心情愉悦,所做的工作能得到社会、家长的肯定,这种朴素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就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幸福感。
首先,要及时了解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在课改中出现的困惑,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享老师成功的喜悦;其次,经过由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到宽带接入的建设,逐步完善村小教育技术现代化,使师生共享现代教育资源;同时花大力气抓村小的后勤建设,师生都能拥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最后,加强激励制度的完善,评优评先以教研教绩为核心,让教优者脱颖而出,并带动全体教师专心于教学。
二、找准突破口,构建特色教学模式
我镇教育受制约的主要因素是点多面广、师资匮乏、生源不足。
(一)构建“小班化分层教学”模式
由于生源不足,我镇村小平均班额不足20人,但恰恰为我们开展“小班”教改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其核心是“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跟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时间用于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多的因素,加强教师辅导,中低年级基本不留家庭作业,所有学习基本在学校完成,做到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极大减轻家长后顾之忧,学生学得轻松,家长也放心。
“小班化分层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完善,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创造了自全县统一小学毕业素质检测以来,连续获得农村组数一数二的佳绩。
(二)注重“班级网点”的整合
我镇七个村完小,光六年级就需17位毕业班教师,但能胜任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还不到三分之二,新增的支教教师还处在成长期。通过“班级网点”的整合,进行优势互补。如:我镇庄上小学六年级成绩一直上不去,又无优秀教师任教,我把该校与邻村徐田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合并到镇中心小学,合并成一个班,人数也不到40人,都享受到了中心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
(三)实施“跨校走教”措施,解决师资不足难题
我镇两个村小没有合适的英语教师,就选派一位教学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跨校“走教”,这种方式不但解决了教师紧缺的难题,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他如音乐、科学等学科也采取这种模式安排教师。經过这几年的努力,我镇的毕业生不仅语数英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
三、完善制度,以制度促教研。追求一流高效的教学质量
秉承“以制度促教研,以务实求质量”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规范教研管理制度,向管理要质量。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活动双向交流,“走出去”,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开阔视野,锻炼提高;“请进来”,请教研员及专家来我镇培训辅导。这样下来既能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水平,又能促进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缩短同城区小学的教研差距。
二是坚持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每学期期末检测后,镇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就一些学科专业开展讨论,分析优缺,以城区小学为标准寻找差距,提出解决方案;并安排一两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介绍交流。
三是开创新的校本教研形式。创造性地把集体备课转变成微时段,微参与、微内容的“微”模式,真正让集体备课活、巧、热。因为每所村小教师都在6人左右,每人兼教不同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无法进行正常形式上的集体备课,我们因地制宜,有意识地安排业务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带新教师进行教学探讨,新教师能在这样的探讨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也能取“三人之长”。此外,各校负责人把平时收集到的教学困惑、难题或好的做法、需求与愿望反馈上来,通过全镇的教研会议探讨,经过集体智慧,互动交流。以形成大圈套小圈的教研方式,融入老师的血液里。
四是加强学生的管理,倾情于留守儿童。在农村,家长对孩子是放羊式的监护,也做不到辅导孩子。针对这一状况,我综合一些村小的做法在全镇实行早、中校本课程。具体做法是:学校每天安排一位老师提前一小时来学校,规定学生来校后便开始早读或自习;中午由班主任带领本班在校午餐的学生在教室内休息。既确保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得到老师的辅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使学生在校有教师监护,杜绝安全隐患。
【关键词】质量 教研 倾情服务 特色模式 制度保障
农村小学教研工作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因素影响,某种程度上处于停顿状态,如何改变现状,让农村教研工作迎来春天?
一、营造和谐温馨工作氛围,倾情服务一线教师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关键。以心换心,真诚对待每一位教师。其实农村老师要的并不多,重要的是心情愉悦,所做的工作能得到社会、家长的肯定,这种朴素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就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幸福感。
首先,要及时了解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在课改中出现的困惑,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享老师成功的喜悦;其次,经过由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到宽带接入的建设,逐步完善村小教育技术现代化,使师生共享现代教育资源;同时花大力气抓村小的后勤建设,师生都能拥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最后,加强激励制度的完善,评优评先以教研教绩为核心,让教优者脱颖而出,并带动全体教师专心于教学。
二、找准突破口,构建特色教学模式
我镇教育受制约的主要因素是点多面广、师资匮乏、生源不足。
(一)构建“小班化分层教学”模式
由于生源不足,我镇村小平均班额不足20人,但恰恰为我们开展“小班”教改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其核心是“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跟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时间用于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多的因素,加强教师辅导,中低年级基本不留家庭作业,所有学习基本在学校完成,做到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极大减轻家长后顾之忧,学生学得轻松,家长也放心。
“小班化分层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完善,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创造了自全县统一小学毕业素质检测以来,连续获得农村组数一数二的佳绩。
(二)注重“班级网点”的整合
我镇七个村完小,光六年级就需17位毕业班教师,但能胜任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还不到三分之二,新增的支教教师还处在成长期。通过“班级网点”的整合,进行优势互补。如:我镇庄上小学六年级成绩一直上不去,又无优秀教师任教,我把该校与邻村徐田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合并到镇中心小学,合并成一个班,人数也不到40人,都享受到了中心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
(三)实施“跨校走教”措施,解决师资不足难题
我镇两个村小没有合适的英语教师,就选派一位教学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跨校“走教”,这种方式不但解决了教师紧缺的难题,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他如音乐、科学等学科也采取这种模式安排教师。經过这几年的努力,我镇的毕业生不仅语数英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
三、完善制度,以制度促教研。追求一流高效的教学质量
秉承“以制度促教研,以务实求质量”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规范教研管理制度,向管理要质量。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活动双向交流,“走出去”,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开阔视野,锻炼提高;“请进来”,请教研员及专家来我镇培训辅导。这样下来既能提高年轻教师的专业水平,又能促进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缩短同城区小学的教研差距。
二是坚持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每学期期末检测后,镇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就一些学科专业开展讨论,分析优缺,以城区小学为标准寻找差距,提出解决方案;并安排一两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介绍交流。
三是开创新的校本教研形式。创造性地把集体备课转变成微时段,微参与、微内容的“微”模式,真正让集体备课活、巧、热。因为每所村小教师都在6人左右,每人兼教不同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无法进行正常形式上的集体备课,我们因地制宜,有意识地安排业务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带新教师进行教学探讨,新教师能在这样的探讨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也能取“三人之长”。此外,各校负责人把平时收集到的教学困惑、难题或好的做法、需求与愿望反馈上来,通过全镇的教研会议探讨,经过集体智慧,互动交流。以形成大圈套小圈的教研方式,融入老师的血液里。
四是加强学生的管理,倾情于留守儿童。在农村,家长对孩子是放羊式的监护,也做不到辅导孩子。针对这一状况,我综合一些村小的做法在全镇实行早、中校本课程。具体做法是:学校每天安排一位老师提前一小时来学校,规定学生来校后便开始早读或自习;中午由班主任带领本班在校午餐的学生在教室内休息。既确保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得到老师的辅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使学生在校有教师监护,杜绝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