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xffx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特尔求知计划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密切相关,它需要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英特尔求知计划建立基于探究项目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学习项目,创造出一种基于探究项目的自主学习氛围,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些基本的课题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使他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以下是我在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进行的尝试。
  
  一、在活动中学——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英特尔求知计划课程采用主题式教学活动模式,初级课程以社区为主题。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的求知计划教学中,我和学生将“社区”主题进一步细化,选择以“创建无烟校园”作为更加具体的主题,将课程各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新知识点学习融入到这个主题当中。在教学中,教师先创设情境,导入新的活动,然后学生们通过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等活动完成学习。这种“以境激情、探究论证、具体实施、反馈矫正、应用评价和批判创新”的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结构,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围绕创建无烟校园主题活动时,在图形模块画图单元学习中,学生制作了“不要让烟灰吞没整个地球”、“灭烟机”等非常有创意的电脑桌面背景作品,还制作了“少抽一根烟,延长生命线”、“戒烟行动,从我做起”等具有号召力的标志牌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对活动进行宣传而自主产生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电脑桌面背景图、标志牌作品而引发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是此项活动的根本。教师在课堂不断地走动、观察学生的变化,记录下不会合作、不会使用学习助手(同伴帮助、查阅资源手册、教师指导)的学生,引导他们学会学习。
  在字处理模块学习中,学生制作出内容积极、向上的“拒绝第一口香烟”、“珍惜生命,拒绝吸烟”等优秀校园海报,“吸烟有害健康”、“烟·伤”等优秀校园小报。教师的作用不在于把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在于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当学生间对某一问题产生分歧时,教师不会把正确的答案和解决方法直接告诉他们,而是提供各种资料、创设各种情境帮助他们聚焦问题的关键点,耐心等待,给予学生主动探索、自我学习的时间。在探索过程中即便有时意识到学生的一些想法、一些假设不正确,教师也不轻易否定,因为探索的本身不在于出现问题,而在于寻找、发现答案的过程。
  在电子表格模块学习中,学生自制了中学生吸烟情况调查表和校园、班级吸烟统计分析表,同时还在班内进行调查和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快速地提升。在多媒体模块中,学生们创作了无烟公约公益广告、吸烟的危害等优秀多媒体作品。在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运用高级思维的良好途径,比如,青少年为什么要吸烟;怎样才能避免青少年学生吸烟;如何共建无烟校园,争做阳光学生等问题的设计,促进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度思考,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
  通过四个模块的学习,学生感受到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位与学生平等合作的参与者。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想法,直接与周围环境互动,与教师对话。同时,教师还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现在关心什么,想实现什么,准确地给予学生回应、支持和帮助,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二、到活动中用——大项目作业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英特尔求知计划最后的大项目作业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技术素养、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以及发挥学生多元智能的最佳手段。结合教材“问题”这个项目,我和学生针对如何创建无烟校园进行了深入探究,将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大项目作业实践中去。学生设立了多个研究项目:中学生说烟毒——调查报告、中学生说烟毒——专家访谈、如何有效地消除校园吸烟现象、中学生吸烟弊大于利等等。学生们在自主研究过程中,设计了中学生吸烟情况调查表,并进行了反复修改、多次调查和统计,发现吸烟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方案在学校试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样体现作品的原创性、作品的真实性,怎样向人群传达清晰的信息等。有时学生会为自己找不到答案而陷入苦恼,教师便会适时地介入,成为学生有力的支持者,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积极地辅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取得研究成果、提出好的方案措施时,教师又成为了学生学习成果的积极推广者。比如,我和学生没有将这个活动局限于求知计划的课堂中,而是在全校师生范围内举办了创建无烟校园的签名活动。赵剑波同学制作的无烟公约被学校采纳为土默特中学无烟公约。此外,我们还举办了创建无烟校园为主题活动的宣传画、海报和小报优秀学生作品展活动。
  从主题式教学活动中学,到大项目作业中用,是一个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多种角色,批判性思维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实施教学活动的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思维是活跃的。主题式教学活动在学生与教师自然和谐地互动中进行着,它真正给学生创造了个性化、情境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和提高。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学科,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与其他学科有较大差别,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强的要求。由于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等的不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表现出的能力差异似乎更明显一些。信息技术教师更应重视和面对学生的这些差异,运用差异教学法,改善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各得其所,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那么,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
信息技术在理科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就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创新价值而言,目前还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例如,虽然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了数字化,但没有真正解决学生认知困难的问题;信息技术中的互动特性仅仅停留在提高媒体使用的灵活性上,并没有真正切入课程设计和实施,没有体现互动的创新之处;传感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简单数据获取的浅层阶段,谈不上深入面向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过程等等。面对这些状况
余华是我喜欢的作家,他直抵现世的勇气和疏离社会的气质一度让我着迷,他作品中的温情与冷酷、荒诞与实在,以及作品中的诸多细节让我难忘。然而,《第七天》的阅读,却是一场巨大期待中收获的遗憾。说遗憾,不是说小说的情节不吸引人,不是说小说的语言不精到,也不是说余华面对现实时不够犀利,而是说,《第七天》中,现实的控制力胜过了作家的想象力,繁杂的信息抑制了经验的书写。  从《第七天》出版到现在,迎接这部作品更多
目前,我国的民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作为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古老民族,民俗的传承举足轻重。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入手,只有让青少年参与其中,才能避免断层并使其焕发活力。《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法……。”在新课程观的指导下,我们让网络应用与民间美术传承超链接,开拓民间美术
“在信息技术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购买了投影机等多媒体设备,然而很多人可能都忽视了一个问题,购买与安装之后的维护和保养有可能需要学校花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6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创新投影技术论坛”上,德州仪器DLP前投产品业务拓展经理Vivek Thakur提醒教育投影机用户,在选择投影机时必须仔细衡量其总持有成本,才能确保达到最高的使用效益。  此次论坛中,在全球投影市场占有50%份
人的世界,充满杀戮;人的社会,是同物种间的互残社会。生物学上有个词语,叫作 cannibalism,常翻译为同类相残,或者同类相食,以为是生物界中最恶劣的行为。古代人类是不是有相食阶段,是有争议的。不过说到相残,人类是最会同类相残的动物。人类为什么这样残忍?我想并非先天基因所致,而是后天发明所致。这些导致人类残忍的发明,重点在武器与群居。动物也有武器,但是和人类的武器不一样。动物也有群居,但是和人
Quest Atlantis(以下简称QA)是由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育学院Sasha Barab教授等人开发的一款教育网络游戏,也是一项公益性、国际性教学项目。该项目集学习、娱乐和培养学生责任感于一体,主要针对9岁~15岁的儿童。自2002年免费向全球开放至今,已有超过2万名儿童注册,并被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丹麦等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应用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    一、QA的特色及关键元素    Q
这个九月,我们要讲述这样一群奋斗在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的“典型”教师的“典型”故事。他们的梦想与信念激荡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波澜。20世纪80年代,当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刚刚起步之时,他们义无反顾地放下了本已轻车熟路的老学科,从零开始,承担起这门新生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1世纪初,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渐入正轨之时,他们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积极探索着创新型的教育
编者按:  为什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叫好不叫座?有效的整合途径和方法是怎样的……这是绝大多数一线教师面临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并不是将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应该按照各自的知识体系、特点进行无缝融合,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本期我
不久前,《方大曾:遗落与重拾——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再寻之旅》新书正式向海内外发行。这本书以新闻人为主角,新闻史为主题,以新闻界为主向,共同向世界讲好我们新闻人的中国故事。  阅读这本书,让我們穿越时空,看到陌生而熟悉的好记者:永远25岁、今天依然年轻的小方,也让我们瞩目身边,打量平凡而高尚的好记者:曾经年轻、今天有点苍老的老冯。正如方汉奇先生所言,小方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在抗战新闻史上与范长江双峰并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