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们除利用声音、气味等手段,与同类进行交流信息以外,而且还使用超常的“无线通讯”的手段哩。
大象的长途通话
科学家在动物园里观察到:一群大象忽然觉得空气中的间歇性震动,好像远处打雷时的轻微冲击,而这正与大象前额上的眉心颤动相吻合。科学家经过先进的超声波仪器测试,原来这是大象用超声波互通信息。科学家还发现,大象还有用自己的语言传达信息的能力,所以分散的象群能统一行动。它们可以听到七八千米之外同类发出的超声波。
安乐蜥的紫外信号
雌安乐蜥的脖子下方的喉囊,是反射紫外线的“镜子”。当雌蜥将紫外线反射给雄蜥,那些雄蜥正拼命鼓胀起喉咙,喊破了嗓子,翘首等待“意中人”发出来的信号呢。这种本领给它们带来了厄运,因为某些捕捉安乐蜥的蛇类的眼睛里,也存在接受紫外线信号的构造。循着紫外线的信号,蛇类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躲藏在树上正在得意洋洋地发信号者。
放电鱼的电信号
放电鱼可通过自身发出的电脉冲,来鉴别同类和自己的子女。它们也可通过脉冲的频率来传递更为复杂的信息。在正常情况下,其脉冲频率为10赫兹,但在与别的电鱼发生对抗、相威胁时,频率可突然增至100-120赫兹。它们还会发出干扰信号。当受到同类的“同步信号”干扰时,它的各种探测功能受到严重干扰,这时它便将自身的放电频率与干扰者的频率岔开,调低或调高自己的脉冲频率。
象鼻鱼的雷达
象鼻鱼具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它有一种奇怪的本领,当渔网离它还很远的时候,它就逃开了。这是因为它身上长有象雷达一样的器官。在它的尾部有一个发电器官,它的背上还有一个电波接收器官。从它尾部发出的电波,一碰到什么东西,电波马上反射回来。因此,非洲人称它为“有生命的雷达”。它利用自己发出的无线电波,可以探索周围情况,一发现险情便逃之夭夭了。
蝙蝠的声纳
蝙蝠是个瞎子,那么它夜里是怎样捕食而又不撞到障碍物上的呢?人的耳朵只能听到16~2万赫兹的声波,而蝙蝠能发出和听到超过10万赫兹的声波。蝙蝠的喉咙可以发出超声波,通过嘴巴和鼻子发射出去,耳朵能够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这些构成了天然的“声纳”。不同种类的蝙蝠的声纳也不尽相同:有的能发出宽阔回散的超声波,有的能发出改变方向的狭窄波束。正是科学家发现蝙蝠这一特异功能,才仿生出声纳装置。
夜蛾的超声干扰器
夜蛾和蝙蝠是一对冤家对头。夜蛾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器官:在胸腹之间,长着一个特殊的鼓膜器,专门接收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躲避蝙蝠的追踪。有一种夜蛾的足关节上,生有振动器,这是一个“抗干扰装置”,能发出一连串的超声波,干扰蝙蝠的超声探测,从而使蝙蝠失去追踪目标。更为有意思的是,有一种夜蛾能通过振动器,模仿一种体味有毒的夜蛾发出的超声波,因而使蝙蝠放弃追踪。
水黾的微波通讯
水黾有一种独特的通讯,利用水面振动产生的微波收发“电报”。在水黾繁殖的季节里,雄水黾用两只前足扣击水面,从每秒钟2 5次开始,逐渐减弱到每秒钟17次结束。雌水黾收到求婚讯息,就以每秒振动水面22~25次的频率回话,并一边回电一边向雄水黾游过去。科学家做过有趣的实验:用一个微型电子仪,以雄水黾的求偶“频率”发报,不多时一只雌水黾大上其当,向“雄水黾”游了过来。当然,水黾也还有其他的“微波语言”,如雄水黾之间会以每秒振动30次以上的频率发出警告:“我在这里,不许游过来!”
大象的长途通话
科学家在动物园里观察到:一群大象忽然觉得空气中的间歇性震动,好像远处打雷时的轻微冲击,而这正与大象前额上的眉心颤动相吻合。科学家经过先进的超声波仪器测试,原来这是大象用超声波互通信息。科学家还发现,大象还有用自己的语言传达信息的能力,所以分散的象群能统一行动。它们可以听到七八千米之外同类发出的超声波。
安乐蜥的紫外信号
雌安乐蜥的脖子下方的喉囊,是反射紫外线的“镜子”。当雌蜥将紫外线反射给雄蜥,那些雄蜥正拼命鼓胀起喉咙,喊破了嗓子,翘首等待“意中人”发出来的信号呢。这种本领给它们带来了厄运,因为某些捕捉安乐蜥的蛇类的眼睛里,也存在接受紫外线信号的构造。循着紫外线的信号,蛇类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躲藏在树上正在得意洋洋地发信号者。
放电鱼的电信号
放电鱼可通过自身发出的电脉冲,来鉴别同类和自己的子女。它们也可通过脉冲的频率来传递更为复杂的信息。在正常情况下,其脉冲频率为10赫兹,但在与别的电鱼发生对抗、相威胁时,频率可突然增至100-120赫兹。它们还会发出干扰信号。当受到同类的“同步信号”干扰时,它的各种探测功能受到严重干扰,这时它便将自身的放电频率与干扰者的频率岔开,调低或调高自己的脉冲频率。
象鼻鱼的雷达
象鼻鱼具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它有一种奇怪的本领,当渔网离它还很远的时候,它就逃开了。这是因为它身上长有象雷达一样的器官。在它的尾部有一个发电器官,它的背上还有一个电波接收器官。从它尾部发出的电波,一碰到什么东西,电波马上反射回来。因此,非洲人称它为“有生命的雷达”。它利用自己发出的无线电波,可以探索周围情况,一发现险情便逃之夭夭了。
蝙蝠的声纳
蝙蝠是个瞎子,那么它夜里是怎样捕食而又不撞到障碍物上的呢?人的耳朵只能听到16~2万赫兹的声波,而蝙蝠能发出和听到超过10万赫兹的声波。蝙蝠的喉咙可以发出超声波,通过嘴巴和鼻子发射出去,耳朵能够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这些构成了天然的“声纳”。不同种类的蝙蝠的声纳也不尽相同:有的能发出宽阔回散的超声波,有的能发出改变方向的狭窄波束。正是科学家发现蝙蝠这一特异功能,才仿生出声纳装置。
夜蛾的超声干扰器
夜蛾和蝙蝠是一对冤家对头。夜蛾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器官:在胸腹之间,长着一个特殊的鼓膜器,专门接收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躲避蝙蝠的追踪。有一种夜蛾的足关节上,生有振动器,这是一个“抗干扰装置”,能发出一连串的超声波,干扰蝙蝠的超声探测,从而使蝙蝠失去追踪目标。更为有意思的是,有一种夜蛾能通过振动器,模仿一种体味有毒的夜蛾发出的超声波,因而使蝙蝠放弃追踪。
水黾的微波通讯
水黾有一种独特的通讯,利用水面振动产生的微波收发“电报”。在水黾繁殖的季节里,雄水黾用两只前足扣击水面,从每秒钟2 5次开始,逐渐减弱到每秒钟17次结束。雌水黾收到求婚讯息,就以每秒振动水面22~25次的频率回话,并一边回电一边向雄水黾游过去。科学家做过有趣的实验:用一个微型电子仪,以雄水黾的求偶“频率”发报,不多时一只雌水黾大上其当,向“雄水黾”游了过来。当然,水黾也还有其他的“微波语言”,如雄水黾之间会以每秒振动30次以上的频率发出警告:“我在这里,不许游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