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是浙江地区太平天国时期壁画的代表,侍王府保留下来的大量珍贵的壁画作品,数量之大、题材之多、范围之广举世罕见。它以经典的艺术手法、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展现出太平天国时期画师、画工们杰出的创造能力,是中国壁画艺术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
壁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它以独特创作方式、古朴的表现方法以及新奇的题材内容备受历代画家推崇和喜愛。传世的壁画作品灿若星辰,源远流长,是我国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壁画的源头,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的岩石壁画。岩石壁画以线描的手法绘制或凿刻于岩石或石壁之上,题材丰富,场面宏大,造型拙朴,反映早期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散发着纯真、稚朴的原始艺术魅力;先秦时期,有关壁画的记载多见于文字,且在当时已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秦汉时期,黄老学说曾在思想上占据主流,厚葬风气一度盛行,壁画在汉代墓葬中得以广泛运用,大量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以绘制和凿刻的方法制作出来,绘制技艺高超且独具风貌;魏晋时期,这一艺术形式得到进一步发展,许多著名画家均涉足其中;进入隋唐,大批的人物画家也转而进行壁画绘制,留下了诸多精美的壁画作品;宋朝之后,文人画兴起,壁画被士大夫们视为“不入流之作”而逐步淡出大众视野;明清时期,壁画创作承袭了前代遗风,在此基础上更加规范化和通俗化;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在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在冲击封建王朝腐朽统治的同时,将销声匿迹多年的壁画艺术重新推向了又一高峰,虽时间短暂,但保留下了大量的精美壁画作品;到了近代,壁画也是历经波折、几经起伏,还曾一度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太平天国运动虽历时短暂,但这一时期留下的壁画作品,一改宋元以来文人画盛行、壁画渐衰的局面,为壁画复兴注入了新鲜血液,是中国壁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是太平天国时期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绘制于太平天国后期,是国内现存太平天国时期壁画中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多、绘制面积最大的一处,也是现存众多太平天国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侍王府地理概况
太平天国侍王府坐落于浙江省金华市城东鼓楼里,占地面积17700平方米。据史料记载,金华侍王府是金华古代官署所在地。它位于金华古子城内,地势高峻,北依大洪山,南临婺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阳郡、金华郡设官署于此,唐宋时期为婺州州治所在,元朝时为浙东道宣慰署、肃政廉访司署,明朝时为江南行中书省分省、宁越府,后为巡按御史行台,清时为试士院。
二、历史源流
起义伊始,洪秀全就打着“拜上帝教”的旗号组建太平军,他自幼熟读中国古籍经史,在中国传统文化面前,他坚持奉行一贯的文化策略聚集人心,大力倡导壁画这一艺术形式。题材上,他反对人物形象出现在壁画中,目的是严防个人崇拜,如严令“画中不准绘人物”,而提倡传统形式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形式上,大力推崇百姓喜闻乐见的壁画、年画等艺术形式。涤浮道人在《金陵杂记》中记载:“两湖贼有知画者,为伪绣锦,掳胁各处并省中画士为之画旗、画伞、画轿衣。各贼首巢穴门扇墙壁,无一不画。”文中的“贼”即指太平军,“掳胁各处并省中画士”是因为太平天国为了绘制壁画招募画匠画师,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并在旗、伞、轿、门、窗、墙壁等看得见的地方均绘制壁画,到了“无一不画”的地步,可见当时壁画已经风靡整个太平天国,成为主流艺术形式。
1861年太平军向浙江进军,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攻占浙江地区九府七十州县,统治达四年之久,浙江也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军事重镇。1861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军攻占金华府,对试士院加以修葺,作为其议事和举办军事会议的场所;并在试士院西侧千户所旧址处构屋数重,作为其办公、生活的场所;修筑房屋的同时,招募大量民间能工巧匠,在侍王府内的墙壁、门板、走廊、房梁、天花板等处绘制大量的精美壁画。
1863年,时局突变,清军反扑,侍王李世贤带领太平军被迫撤离金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对所有王府衙馆内的壁画进行销毁,侍王府西院大量的壁画均被清军以石灰覆盖,这些壁画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而销声匿迹。
1963年,侍王府修复时,文物工作者发现墙壁表层脱落之处有鲜艳的颜色,小心剥开石灰层才发现了这批精美的壁画,被掩藏百年之久的侍王府壁画得以重见天日。康熙时期的《金华府志》记载:“金华守御千户所……”可见侍王府原址已在当时就奉命裁撤不用,再看西院原建筑材料粗糙单薄,据传,太平军翻修是以旧料扩建。太平军撤离后,清军重新获得金华的管制权,原址曾被作为清通判并历经二署,后又用作金华师范学堂、省立第七中学。据调查,太平军之后阶段并未有在墙上绘制壁画的习惯,同时西院的壁画也是在数层石灰层中发现的,再根据壁画的题材、内容以及绘制规格,确认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无疑。
三、侍王府壁画概况
侍王府现已发现壁画119幅,面积达284平方米,其中单幅壁画面积最大为11.5平方米,最小为0.2平方米,是现存太平天国时期壁画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王府,其数量超过了国内其他太平天国遗址所存壁画的总和。
侍王府规模宏大,主建筑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主要作议事之用,现存建筑有照壁、正厅、后厅以及耐寒轩等,西院为住宅区域。而东院现已拆除,保留下来的壁画主要集中在西院。
西院共有四进,西院的一进、二进门厅是壁画主要绘制区域,墙壁、门板、天花板以及走廊上有大量的壁画、彩绘,以及石、木、砖雕等。进入西院,第一进门厅外墙东壁绘《太狮少狮图》,西侧北壁绘《云龙图》,外墙西壁绘《太平有象图》,西壁扇面墙上方绘《平安如意图》,外墙门框两侧及上方《群蝠拱寿图》;门厅内墙门框上方绘《鸳鸯荷花图》和卷草缠枝回纹图案,内墙四壁绘有《八仙赴会图》;东厢房南壁依次绘《梧桐牡丹图》《黄初平叱石成羊图》,西壁依次绘《八仙聚会图》《庭院梧桐图》《晨舍远山图》;西厢房东壁依次绘《瓶画卧狗图》《教子送书图》《樵夫挑刺图》《猫蝶图》。 二进的中厅是李世贤的办公用房,也是壁画绘制最多的区域。整个正厅的墙壁、房梁、斗拱、柱子以及天花板上均绘有壁画进行装饰,与建筑完美地融为一体。第二进正厅东壁第三壁绘《春季捕鱼图》,西壁第三壁绘《夏季捕鱼图》,东壁第二壁绘《秋季捕鱼图》,西壁第二壁绘《冬季捕鱼图》,东壁第一壁绘《柏鹿凤凰图》,第四壁绘《蛟龙出水图》,西壁第一壁绘《松鹤灵芝图》,第四壁绘《鲤鱼跃龙门图》,北壁第一壁绘《兵营望楼图》,第二壁绘《江南山水图》;东厢房西壁依次绘《桃树蜂猴图》《寒山读书图》《樵夫归憩图》《三阳开泰图》;西厢房东壁依次绘《秋山问琴图》《春亭教读图》;正厅东壁北面枋木上方壁绘《书》《棋》《画》三图;西山墙壁枋木上下绘组图,分别为《瓶花盆景图》两幅和《云蝠双桃图》两幅,西山墙枋木上方绘《云蝠图》;西厢房门扇上方南壁裙板绘《双龙戏珠图》。
第三进、第四进院落留存的壁画较少。第三进东厢房门扇上方南壁第一壁裙板绘《麒麟凤凰图》,门扇上方南壁第二壁裙板绘《麒麟雄鹰图》。第四进西厢房窗扇上方南壁裙板绘《白鹤图》,东厢房走廊天花板绘《云蝠雄鹰图》《云蝠白鹭图》。
由于清朝恢复府邸时采用石灰粉粉刷墙壁,加之各种历史因由,侍王府壁画损毁严重,保留下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四季捕鱼图》《樵夫挑刺图》《云龙图》《教子送书图》《桃树蜂猴图》《猫蝶图》等。
金华侍王府壁画是太平天国时期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地区太平天国时期壁画的代表。侍王府壁画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和理念,代表着太平天国时期壁画艺術的主流审美倾向,虽尚未形成较系统的艺术理念,但包含那个时代所独有的精神面貌,这对太平天国壁画风格、题材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实质上,侍王府壁画的艺术风格尚未脱离中国传统绘画理念的基本程式,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选择性继承和发展,而它所展现出来的图腾、“龙文化”、民俗生活以及“平均主义”的政治理想,具有宗教和民俗双重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楚启恩.中国壁画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2.
[2]太平天国壁画全集委员会,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太平天国壁画全集:上[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3]史景迁.太平天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
壁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它以独特创作方式、古朴的表现方法以及新奇的题材内容备受历代画家推崇和喜愛。传世的壁画作品灿若星辰,源远流长,是我国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壁画的源头,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的岩石壁画。岩石壁画以线描的手法绘制或凿刻于岩石或石壁之上,题材丰富,场面宏大,造型拙朴,反映早期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散发着纯真、稚朴的原始艺术魅力;先秦时期,有关壁画的记载多见于文字,且在当时已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秦汉时期,黄老学说曾在思想上占据主流,厚葬风气一度盛行,壁画在汉代墓葬中得以广泛运用,大量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以绘制和凿刻的方法制作出来,绘制技艺高超且独具风貌;魏晋时期,这一艺术形式得到进一步发展,许多著名画家均涉足其中;进入隋唐,大批的人物画家也转而进行壁画绘制,留下了诸多精美的壁画作品;宋朝之后,文人画兴起,壁画被士大夫们视为“不入流之作”而逐步淡出大众视野;明清时期,壁画创作承袭了前代遗风,在此基础上更加规范化和通俗化;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在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在冲击封建王朝腐朽统治的同时,将销声匿迹多年的壁画艺术重新推向了又一高峰,虽时间短暂,但保留下了大量的精美壁画作品;到了近代,壁画也是历经波折、几经起伏,还曾一度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太平天国运动虽历时短暂,但这一时期留下的壁画作品,一改宋元以来文人画盛行、壁画渐衰的局面,为壁画复兴注入了新鲜血液,是中国壁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是太平天国时期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绘制于太平天国后期,是国内现存太平天国时期壁画中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多、绘制面积最大的一处,也是现存众多太平天国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侍王府地理概况
太平天国侍王府坐落于浙江省金华市城东鼓楼里,占地面积17700平方米。据史料记载,金华侍王府是金华古代官署所在地。它位于金华古子城内,地势高峻,北依大洪山,南临婺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阳郡、金华郡设官署于此,唐宋时期为婺州州治所在,元朝时为浙东道宣慰署、肃政廉访司署,明朝时为江南行中书省分省、宁越府,后为巡按御史行台,清时为试士院。
二、历史源流
起义伊始,洪秀全就打着“拜上帝教”的旗号组建太平军,他自幼熟读中国古籍经史,在中国传统文化面前,他坚持奉行一贯的文化策略聚集人心,大力倡导壁画这一艺术形式。题材上,他反对人物形象出现在壁画中,目的是严防个人崇拜,如严令“画中不准绘人物”,而提倡传统形式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形式上,大力推崇百姓喜闻乐见的壁画、年画等艺术形式。涤浮道人在《金陵杂记》中记载:“两湖贼有知画者,为伪绣锦,掳胁各处并省中画士为之画旗、画伞、画轿衣。各贼首巢穴门扇墙壁,无一不画。”文中的“贼”即指太平军,“掳胁各处并省中画士”是因为太平天国为了绘制壁画招募画匠画师,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并在旗、伞、轿、门、窗、墙壁等看得见的地方均绘制壁画,到了“无一不画”的地步,可见当时壁画已经风靡整个太平天国,成为主流艺术形式。
1861年太平军向浙江进军,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攻占浙江地区九府七十州县,统治达四年之久,浙江也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军事重镇。1861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军攻占金华府,对试士院加以修葺,作为其议事和举办军事会议的场所;并在试士院西侧千户所旧址处构屋数重,作为其办公、生活的场所;修筑房屋的同时,招募大量民间能工巧匠,在侍王府内的墙壁、门板、走廊、房梁、天花板等处绘制大量的精美壁画。
1863年,时局突变,清军反扑,侍王李世贤带领太平军被迫撤离金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对所有王府衙馆内的壁画进行销毁,侍王府西院大量的壁画均被清军以石灰覆盖,这些壁画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而销声匿迹。
1963年,侍王府修复时,文物工作者发现墙壁表层脱落之处有鲜艳的颜色,小心剥开石灰层才发现了这批精美的壁画,被掩藏百年之久的侍王府壁画得以重见天日。康熙时期的《金华府志》记载:“金华守御千户所……”可见侍王府原址已在当时就奉命裁撤不用,再看西院原建筑材料粗糙单薄,据传,太平军翻修是以旧料扩建。太平军撤离后,清军重新获得金华的管制权,原址曾被作为清通判并历经二署,后又用作金华师范学堂、省立第七中学。据调查,太平军之后阶段并未有在墙上绘制壁画的习惯,同时西院的壁画也是在数层石灰层中发现的,再根据壁画的题材、内容以及绘制规格,确认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无疑。
三、侍王府壁画概况
侍王府现已发现壁画119幅,面积达284平方米,其中单幅壁画面积最大为11.5平方米,最小为0.2平方米,是现存太平天国时期壁画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王府,其数量超过了国内其他太平天国遗址所存壁画的总和。
侍王府规模宏大,主建筑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主要作议事之用,现存建筑有照壁、正厅、后厅以及耐寒轩等,西院为住宅区域。而东院现已拆除,保留下来的壁画主要集中在西院。
西院共有四进,西院的一进、二进门厅是壁画主要绘制区域,墙壁、门板、天花板以及走廊上有大量的壁画、彩绘,以及石、木、砖雕等。进入西院,第一进门厅外墙东壁绘《太狮少狮图》,西侧北壁绘《云龙图》,外墙西壁绘《太平有象图》,西壁扇面墙上方绘《平安如意图》,外墙门框两侧及上方《群蝠拱寿图》;门厅内墙门框上方绘《鸳鸯荷花图》和卷草缠枝回纹图案,内墙四壁绘有《八仙赴会图》;东厢房南壁依次绘《梧桐牡丹图》《黄初平叱石成羊图》,西壁依次绘《八仙聚会图》《庭院梧桐图》《晨舍远山图》;西厢房东壁依次绘《瓶画卧狗图》《教子送书图》《樵夫挑刺图》《猫蝶图》。 二进的中厅是李世贤的办公用房,也是壁画绘制最多的区域。整个正厅的墙壁、房梁、斗拱、柱子以及天花板上均绘有壁画进行装饰,与建筑完美地融为一体。第二进正厅东壁第三壁绘《春季捕鱼图》,西壁第三壁绘《夏季捕鱼图》,东壁第二壁绘《秋季捕鱼图》,西壁第二壁绘《冬季捕鱼图》,东壁第一壁绘《柏鹿凤凰图》,第四壁绘《蛟龙出水图》,西壁第一壁绘《松鹤灵芝图》,第四壁绘《鲤鱼跃龙门图》,北壁第一壁绘《兵营望楼图》,第二壁绘《江南山水图》;东厢房西壁依次绘《桃树蜂猴图》《寒山读书图》《樵夫归憩图》《三阳开泰图》;西厢房东壁依次绘《秋山问琴图》《春亭教读图》;正厅东壁北面枋木上方壁绘《书》《棋》《画》三图;西山墙壁枋木上下绘组图,分别为《瓶花盆景图》两幅和《云蝠双桃图》两幅,西山墙枋木上方绘《云蝠图》;西厢房门扇上方南壁裙板绘《双龙戏珠图》。
第三进、第四进院落留存的壁画较少。第三进东厢房门扇上方南壁第一壁裙板绘《麒麟凤凰图》,门扇上方南壁第二壁裙板绘《麒麟雄鹰图》。第四进西厢房窗扇上方南壁裙板绘《白鹤图》,东厢房走廊天花板绘《云蝠雄鹰图》《云蝠白鹭图》。
由于清朝恢复府邸时采用石灰粉粉刷墙壁,加之各种历史因由,侍王府壁画损毁严重,保留下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四季捕鱼图》《樵夫挑刺图》《云龙图》《教子送书图》《桃树蜂猴图》《猫蝶图》等。
金华侍王府壁画是太平天国时期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地区太平天国时期壁画的代表。侍王府壁画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和理念,代表着太平天国时期壁画艺術的主流审美倾向,虽尚未形成较系统的艺术理念,但包含那个时代所独有的精神面貌,这对太平天国壁画风格、题材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实质上,侍王府壁画的艺术风格尚未脱离中国传统绘画理念的基本程式,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选择性继承和发展,而它所展现出来的图腾、“龙文化”、民俗生活以及“平均主义”的政治理想,具有宗教和民俗双重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楚启恩.中国壁画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2.
[2]太平天国壁画全集委员会,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太平天国壁画全集:上[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3]史景迁.太平天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