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台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好恶就毫不掩饰地展现在口头或者美国社交网站推特(Twitter)上。如果要把特朗普最不喜欢的国家领导人列个清单,预测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榜上有名”。从拒绝握手到指责德国人很坏,特朗普做到了毫不留情。与此同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就拓展双边合作达成一系列协议。
TTIP存在重启可能
5月底的G7(Group of Seven,即七国集团,或称“西方七大工业国”)首脑会议开启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互相宣泄不满情绪的模式。当地时间5月25日,前来意大利参加会议的特朗普当着其他欧洲领导人的面,指责德国人“很坏很坏”。
尽管美国官员很快出面解释,5月28日,默克尔还是说出了以下的话:“最近几天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从某种程度来讲,我们互相完全依赖对方的时代已经结束。出于这一原因,我只能说,我们欧洲人必须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几个小时后,特朗普在推特上火力全开,“我们对德国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而且他们对北约组织的军事支出比其应该付出的少得多。这对美国很不利。这种情况将改变”。
有观点指出,自从柏林墙倒塌以来,美国和德国的关系还没像现在这样糟糕过,大概今天的我们会见证美国和德国从分歧走向分裂。
可是,就在6月初,事情又出现转机。在与德国商业团体的会面中,默克尔表示德国仍然愿意同美国就《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重新展开谈判,之前的不满和愤慨,似乎都已烟消云散。
“默克尔的话虽包含不满,却也有另外一层意思:曾经美国和德国关系很好,像兄弟,但是现在特朗普却百般为难德国,一定程度上,欧洲人应该更加团结、更加相信自己,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他指出,默克尔对TTIP的态度虽不能代表整个欧洲,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欧盟的未来决策产生影响。
可是,從2013年启动谈判以来,TTIP几经波折、举步维艰,为什么德国就是不愿意放弃呢?因为这一协定涉及欧盟的根本利益。
“欧盟不止一次表示,TTIP对他们很重要,能够让欧盟对美国甚至世界更开放。实际上,TTIP与欧盟的就业和贸易机会直接挂钩,高水平的TTIP对削减贸易壁垒意义非凡。以服装出口为例,从欧盟出口到美国的服装类商品面临18%的美国进口关税,如果TTIP成功,欧盟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力将被大大提升。TTIP还能减少美欧双边对商品的重复监测,能够使包括医疗产品在内的商品更容易进入对方市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徐明棋对《经济》记者如此分析。
特朗普上台之后,对双边贸易协定的支持态度和对多边贸易协定的反对态度都比较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在多边协定中,美国经常是在经济上做出让利的一方,特朗普认为美国吃亏了。如果转向双边协定,面对任何一个国家,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都能彰显出巨大优势,不容易吃亏。但是,基于欧盟的组织构架,成员国想要单独谈双边贸易协定基本不可能,需要由欧盟委员会出面开展谈判。
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对TTIP的态度并不像对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一样决绝,他上任后签署的第一份总统令就是有关退出TPP的。丁纯指出,不管特朗普对默克尔、对德国的态度多么恶劣,他没有完全关闭TTIP谈判的大门。“就算特朗普中止TTIP,他也有任期限制,而从根本上动摇美欧战略关系的因素远没有到来。”
态度摇摆,德国不看好美国
尽管今年4月24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会晤欧盟贸易专员马尔姆斯特伦,被外界解读为特朗普政府对TTIP风口的转变。从目前看,特朗普本人并没有在任何场合公开表示过支持TTIP。相比之下,反倒是德国的态度摇摆不定。
今年3月,默克尔访问美国时,曾向特朗普明确表示,德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问题需要通过TTIP来解决,当时该消息一度令外界对TTIP的前景充满期待。
5月份,德国经济部部长齐普里斯却告诉本地媒体《商报》,美国不太可能恢复关于TTIP的谈判,“我们不会把这个话题作为讨论的焦点,美国面临着更为紧迫的问题”。
如今,默克尔再谈TTIP,外界的反应已经不似从前那么热情。既然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欧盟都将TTIP看得很重要,为什么德国还不能拿出一个执着的态度呢?这还要从欧盟内部、美国、德国三方面分别说起。
TTIP宣布正式启动以来,一直受到部分欧洲民众的质疑。最初,德国民众对该协定的支持率达到55%,但到2016年的时候,下降到17%。此外,英国(当时尚未举行脱欧公投)、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多国民众还为此走上街头抗议,因为他们认为TTIP将会给欧洲农业、医药、食品安全以及劳工权利带来不利影响。加之谈判以来,美国始终未曾公布过己方利益诉求,谈判文本也长期不对民众公开,欧洲人对TTIP的怀疑与日俱增。
在奥巴马就任时期,美国曾希望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TTIP的全部谈判,但在进行到第十四轮时,因双方无法就核心问题达成一致,谈判在2016年10月份宣告中止。同年11月份,美国大选结果出炉,花落特朗普。随后,新任美国总统以“美国优先”为原则,提出了许多国内改革措施,似乎根本无暇顾及TTIP。
我们说过,动摇美欧战略关系根基的因素尚未出现,但这不代表德国没有生出其他心思。丁纯提醒《经济》记者,德国对美国的看法从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战略的时候开始有所转变。“德国认为美国开始衰落了,很多时候,不能像以前一样提供德国想要的东西。这种认识从默克尔或者德国外交部部长、国防部部长的对外讲话中都能看得到;欧洲高层越来越强调欧洲国家的独立国防能力,也是因为他们觉得美国不像从前那样值得依靠。”
对中国:听其言,观其行
5月31日至6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德国进行访问,会见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同默克尔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就拓展和充实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内涵达成一系列新的合作倡议并签署了多份政府间和商业合作协议。
鉴于上述会晤紧随G7峰会之后,不少分析认为,特朗普的言行会把德国推向中国身边,而在TTIP搁浅之际,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需要依靠中国了。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告诉《经济》记者,上述观点有失偏颇。
“过去很长时间,美国保持在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从2016年开始,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现在,美国仍然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至少说明,美欧之间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且紧密的经贸关系。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且中欧之间的贸易量不断上升,未来,或许中国能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盟会冷落美国。”
他强调,贸易伙伴不是只讲贸易量或贸易总额,也讲双方之间的贸易结构,而美欧在中高端产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之密切,令中国很难取代美国位置。纵然美国和德国、欧盟之间存在难以解决的分歧,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也不是“一身轻松”。“即使TTIP当前难以重启,从经济合作上看,欧盟未来可能会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也不意味着欧盟会因此不重视美国。”张建平如此评论。
徐明棋也指出,“欧盟对中国的防备心理还是比较强的,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学习新技术很快,所以在知识产权领域一直对中国抱有抵触态度,他们希望中国能够在欧盟关心的国际事务上做出贡献,比如全球气候治理、国际金融改革等,却也担心中国的经济实力威胁到自己。”毕竟在全球市场中,大家都是竞争对手。
“李克强总理的欧洲之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但会晤之后,我们却连一个联合公报都没能见到,这说明,德国有可能是说一套、做一套,他们对中国察言观色,也期待看到中国下一步怎么走,其中态度很值得玩味。”丁纯补充道。
TTIP存在重启可能
5月底的G7(Group of Seven,即七国集团,或称“西方七大工业国”)首脑会议开启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互相宣泄不满情绪的模式。当地时间5月25日,前来意大利参加会议的特朗普当着其他欧洲领导人的面,指责德国人“很坏很坏”。
尽管美国官员很快出面解释,5月28日,默克尔还是说出了以下的话:“最近几天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从某种程度来讲,我们互相完全依赖对方的时代已经结束。出于这一原因,我只能说,我们欧洲人必须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几个小时后,特朗普在推特上火力全开,“我们对德国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而且他们对北约组织的军事支出比其应该付出的少得多。这对美国很不利。这种情况将改变”。
有观点指出,自从柏林墙倒塌以来,美国和德国的关系还没像现在这样糟糕过,大概今天的我们会见证美国和德国从分歧走向分裂。
可是,就在6月初,事情又出现转机。在与德国商业团体的会面中,默克尔表示德国仍然愿意同美国就《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重新展开谈判,之前的不满和愤慨,似乎都已烟消云散。
“默克尔的话虽包含不满,却也有另外一层意思:曾经美国和德国关系很好,像兄弟,但是现在特朗普却百般为难德国,一定程度上,欧洲人应该更加团结、更加相信自己,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丁纯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他指出,默克尔对TTIP的态度虽不能代表整个欧洲,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欧盟的未来决策产生影响。
可是,從2013年启动谈判以来,TTIP几经波折、举步维艰,为什么德国就是不愿意放弃呢?因为这一协定涉及欧盟的根本利益。
“欧盟不止一次表示,TTIP对他们很重要,能够让欧盟对美国甚至世界更开放。实际上,TTIP与欧盟的就业和贸易机会直接挂钩,高水平的TTIP对削减贸易壁垒意义非凡。以服装出口为例,从欧盟出口到美国的服装类商品面临18%的美国进口关税,如果TTIP成功,欧盟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力将被大大提升。TTIP还能减少美欧双边对商品的重复监测,能够使包括医疗产品在内的商品更容易进入对方市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徐明棋对《经济》记者如此分析。
特朗普上台之后,对双边贸易协定的支持态度和对多边贸易协定的反对态度都比较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在多边协定中,美国经常是在经济上做出让利的一方,特朗普认为美国吃亏了。如果转向双边协定,面对任何一个国家,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都能彰显出巨大优势,不容易吃亏。但是,基于欧盟的组织构架,成员国想要单独谈双边贸易协定基本不可能,需要由欧盟委员会出面开展谈判。
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对TTIP的态度并不像对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一样决绝,他上任后签署的第一份总统令就是有关退出TPP的。丁纯指出,不管特朗普对默克尔、对德国的态度多么恶劣,他没有完全关闭TTIP谈判的大门。“就算特朗普中止TTIP,他也有任期限制,而从根本上动摇美欧战略关系的因素远没有到来。”
态度摇摆,德国不看好美国
尽管今年4月24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会晤欧盟贸易专员马尔姆斯特伦,被外界解读为特朗普政府对TTIP风口的转变。从目前看,特朗普本人并没有在任何场合公开表示过支持TTIP。相比之下,反倒是德国的态度摇摆不定。
今年3月,默克尔访问美国时,曾向特朗普明确表示,德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问题需要通过TTIP来解决,当时该消息一度令外界对TTIP的前景充满期待。
5月份,德国经济部部长齐普里斯却告诉本地媒体《商报》,美国不太可能恢复关于TTIP的谈判,“我们不会把这个话题作为讨论的焦点,美国面临着更为紧迫的问题”。
如今,默克尔再谈TTIP,外界的反应已经不似从前那么热情。既然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欧盟都将TTIP看得很重要,为什么德国还不能拿出一个执着的态度呢?这还要从欧盟内部、美国、德国三方面分别说起。
TTIP宣布正式启动以来,一直受到部分欧洲民众的质疑。最初,德国民众对该协定的支持率达到55%,但到2016年的时候,下降到17%。此外,英国(当时尚未举行脱欧公投)、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多国民众还为此走上街头抗议,因为他们认为TTIP将会给欧洲农业、医药、食品安全以及劳工权利带来不利影响。加之谈判以来,美国始终未曾公布过己方利益诉求,谈判文本也长期不对民众公开,欧洲人对TTIP的怀疑与日俱增。
在奥巴马就任时期,美国曾希望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TTIP的全部谈判,但在进行到第十四轮时,因双方无法就核心问题达成一致,谈判在2016年10月份宣告中止。同年11月份,美国大选结果出炉,花落特朗普。随后,新任美国总统以“美国优先”为原则,提出了许多国内改革措施,似乎根本无暇顾及TTIP。
我们说过,动摇美欧战略关系根基的因素尚未出现,但这不代表德国没有生出其他心思。丁纯提醒《经济》记者,德国对美国的看法从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战略的时候开始有所转变。“德国认为美国开始衰落了,很多时候,不能像以前一样提供德国想要的东西。这种认识从默克尔或者德国外交部部长、国防部部长的对外讲话中都能看得到;欧洲高层越来越强调欧洲国家的独立国防能力,也是因为他们觉得美国不像从前那样值得依靠。”
对中国:听其言,观其行
5月31日至6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德国进行访问,会见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同默克尔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就拓展和充实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合作内涵达成一系列新的合作倡议并签署了多份政府间和商业合作协议。
鉴于上述会晤紧随G7峰会之后,不少分析认为,特朗普的言行会把德国推向中国身边,而在TTIP搁浅之际,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需要依靠中国了。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告诉《经济》记者,上述观点有失偏颇。
“过去很长时间,美国保持在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从2016年开始,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现在,美国仍然是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至少说明,美欧之间能够长期保持稳定且紧密的经贸关系。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且中欧之间的贸易量不断上升,未来,或许中国能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盟会冷落美国。”
他强调,贸易伙伴不是只讲贸易量或贸易总额,也讲双方之间的贸易结构,而美欧在中高端产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之密切,令中国很难取代美国位置。纵然美国和德国、欧盟之间存在难以解决的分歧,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也不是“一身轻松”。“即使TTIP当前难以重启,从经济合作上看,欧盟未来可能会更加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也不意味着欧盟会因此不重视美国。”张建平如此评论。
徐明棋也指出,“欧盟对中国的防备心理还是比较强的,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学习新技术很快,所以在知识产权领域一直对中国抱有抵触态度,他们希望中国能够在欧盟关心的国际事务上做出贡献,比如全球气候治理、国际金融改革等,却也担心中国的经济实力威胁到自己。”毕竟在全球市场中,大家都是竞争对手。
“李克强总理的欧洲之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但会晤之后,我们却连一个联合公报都没能见到,这说明,德国有可能是说一套、做一套,他们对中国察言观色,也期待看到中国下一步怎么走,其中态度很值得玩味。”丁纯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