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爸爸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countst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
  “爸,哈佛算是最好的大学么,在全世界?”
  “算吧,至少也是最好的大学里的一个吧。”
  “那考上哈佛,算不算成功了呢?”
  “也算吧,至少也算是成功了一半吧……”
  “……”
  “你将来要考哈佛吗?”
  “不要。”
  “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当个成功人士。”
  “那你想成为什么?”
  “我只想当个普通人,做点什么都行。”
  “好吧。”
  记忆中的小男孩
  儿子13岁了。他3岁时,我到上海工作,直到他10岁,才将他接过来上学。
  我缺席的那些年,他过得怎样,我其实没什么概念。在我的印象里,他似乎还是那个看到任何一种小汽车模型就挪不动步的4岁男孩;是那个对恐龙世界迷恋、见到与恐龙有关的书就要买的5岁男孩;是那个不喜欢说话、脾气倔强的六七岁男孩……
  我经常会回想起某些片段。比如,他6岁那年的冬天,我请假回抚顺。我们在屋里玩,他在看恐龙书。我就说:“如果我们是恐龙,会是什么龙呢?”他说:“你是侏罗纪的雷龙,我是白垩纪的霸王龙。”“为什么我们不在同一个时代?”“因为我们见不到面啊。”
  还有他7岁那年的夏天,妻子带他到上海来看我。离开那天,在上海火车站的站台上,他拉着自己的绿色小拉箱,低着头站在车厢门口,一动不动。我问他怎么了,他不语。他妈妈催他快点上车,他也充耳不闻。妻子只好去提他的小拉箱,他忽然变得很生气,甩开她的手,大声吼道:“你干什么!”后来,妻子告诉我,他上了车,一路不语,眼里含着泪。
  一晃眼,他就长大了。12岁时,他身高长到了170cm。有时候,看着这个又高又壮的男孩站在面前,用开始变声的嗓音跟我说话,我忽然有些不大习惯。
  父子间的对抗
  他已不再是那个少言寡语的小男孩,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恢复了能言善辩的本色。他会跟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对你把我带到上海不满么?因为你让我失去了最好的朋友。你知道吗,我一点都不喜欢上海。”我试图说服他,证明这是正确的选择:“在上海你会有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学习条件,将来可以考更好的大学……”他说:“那又怎样?要是我不觉得你说的这些更好呢?我知道,你一定会说出一大堆理由来逼着我接受,反正你也不在乎我的感受。”
  我像他这么大时,根本不会这么表达,或者说,根本还不知道什么是表达。我那时不可能去想父母能否理解我这样的问题……我小时候学习不好,为了这个不知受了多少委屈。儿子出生时,我就想,将来绝不能让他因为学习而受委屈,只要他过得开心就行。
  可我食言了。我为了他的成绩焦虑,冲他发脾气,训斥他不努力。这让他非常失望。“你不是说你不在乎学习,只在乎我开不开心么?”他责问。我无言以对。这让我意识到,不管自己早年有何种挫折记忆,一旦为人父,变得专制起来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事。
  网络对他这代人的影响超乎想象。在我乱发脾气时,他会在网上搜出《青少年保护条例》,说我的态度和方式是违法的,“我可以告你!”在我生闷气一言不发、怒目而视时,他会搜出专家们写的《如何教育不安分的孩子》一类的文章,让我先看看再说话。
  他眼中的父亲
  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来到南方,来到上海,我当时经常想象的打拼地,是北京。我到上海,只是不想在国企那种安稳到麻木的环境里慢慢老死。只是,到上海十年了,我还在租房住。
  儿子有一次从同学家里回来,问:“爸,你为什么不买房子呢?”我说买不起。
  “那你为什么要来上海?”
  “因为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不就是喜欢看书写作么?一定要到上海来才能看书写作?”
  “这里有美术馆。”
  “我觉得这不是真正的理由……”
  “那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理由呢?”
  “不知道。反正我就是觉得你其实在哪里都能写东西。”
  显然,他是被同学家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刺激了。我告诉他,人生在世,总有比房子更重要的事吧?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比什么都重要。他听着,摇了摇头,“反正理解不了你的想法。再说了,你写作能挣多少钱呢?你出本书能挣多少钱呢?是不是只有出了名,才能挣很多的稿费?”
  我试图通过耐心的解释,让他明白能一直喜欢,比有没有钱重要得多。“可是我觉得你还是在乎钱的……”是,我的确在乎。我会在乎稿费的高低,会算计版税的多少,会在乎自己的薪水和年终奖的增长……好吧,就算如此,我们该有的不也都有了么?
  “你没有汽车。”
  “我不喜欢开车。”
  “那你觉得你现在算成功了么?我觉得你并不算成功。”
  我们辩论了很久。后来他表示,他并不是要否定我喜欢写作读书这件事,他觉得这没什么不好,但仍然觉得我没有成功。
  无法达成一致的未来
  他的理想,是将来能去NBA打球。我说这很难。他听了似乎想要辩论一番,但想想还是放弃了。他从网上下载了NBA训练大纲,带着几个小伙伴按照大纲要求训练。即使别人不去练球,他自己也去。
  那个篮球场我去过,它在河边的一个社区公园里,是个围着铁丝网的露天球场。因为没有教练,他很多动作都不够标准,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热情。每次训练,他都练得很刻苦,以至于我会犹豫,到底要不要送他到体校去打篮球?可我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发现在这个问题上,我有种莫名其妙的保守。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考虑将来怎么活下去啊。“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将来不会像你们这代人这么累。”他说,“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随便做点什么,都能活着……”是啊,我算了算,等他到了我这年纪,加上他老婆家的积蓄,估计会有八套房子,随便怎样都能轻松过下去吧。当然这种算法也挺搞笑的,真要是到了那个地步,房子也就不值钱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的观念差别很大。我是个保守主义者,而他呢,是个理想主义者。我对未来的忧虑,在他看来是莫名其妙的。而他的“成功”和“不需要成功”的观念的自相矛盾,在我看来则是这个年纪男孩的基本特征。他真正在意的,其实是那种自由的感觉。
  每次陪他练完球,我们都会去附近一家便利店里吃冰淇淋。我们坐在大玻璃窗前,看着外面的马路。我早已习惯了话题由他来选择,他不大喜欢跟我聊NBA,他知道我现在基本不看了。为了照顾我,他更愿意问我历史方面的问题。比如,甲午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输在了什么方面?抗美援朝志愿军死了多少人?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呆上一个多小时,然后才离开。
  我知道,他只是想多跟我呆上那么一会儿。我也是。
  对话
  “爸,明天你回来么?”
  “没什么事就会回来的。”
  “哦,那我告诉妈妈。”
  “我再陪你走一会儿吧……”
  “不用了,我自己走回去……”
  “我陪你過马路吧……”
  “不用了,你不是还要赶着写东西么?”
  “没关系,过了马路,我可以去坐地铁。”
  “你还是打车吧,节省点时间。”
其他文献
13年前,梅爱偲从一个高考落榜的Loser,在经历了孤独的异国求学生活、离婚等种种不顺后,成功迎娶乌克兰娇妻、成立公司开拓事业,华丽转身成为人生赢家。  但别人只看到梅爱偲“学渣娶美女”的幸运,少有人明晓他经历的,其实是“纨绔子弟因爱逆转人生”的成长。  “学渣”的第一次觉悟  梅家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2001年,身为“学渣”的梅爱偲高考只拿到320分时,父母和他却都决定出国留学——这点分数在国内
期刊
母亲一直担心,我嫁人生孩子之后,会不会出现婆媳矛盾。之前,她几次三番与婆婆说我的情况,希望如果我做错什么,婆婆能够多包容。确实,我在家是幼女,从小到大,我喜欢的东西无人能与我争抢,有时与长姐吵架,再无理取闹也会被原谅。每每母亲说起我小时候的事情,婆婆总是笑,嫁过来便是女儿,过了磨合期就好。  婆婆是在我生产的前一个月退休的。起初,她十分不习惯。老公家是城中村的拆迁户,其实就是被征收了土地的农民被迫
期刊
到圣地亚哥的第二天,我去了久负盛名的圣地亚哥动物园。  圣地亚哥动物园占地100英亩,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动物园之一,整个动物园就像一个天然植物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繁茂绿林。这里栖息着多达800多种动物,其中有不少濒临绝种的动物,包括中国的大熊猫。  动物园里配备有游览汽车和空中缆车。我在动物园入口处坐上了双层游览车。我的前排坐着一个中年妇女,她的旁边站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约摸1米高,穿着一件长袖红
期刊
女人出轨,自古以来是浸猪笼的下场,当今也少不了被唾骂对待。然而,日剧《昼颜》中主妇的出轨,观众的情绪恐怕连编剧都始料未及。他们认可出轨不对,但又无限同情女人,为她们出轨的理由争论不休,这是时代的进步。  《昼颜》讲述了两位已婚少妇出轨搞外遇的经历。女主角纱和与利佳子,都是生活规律的家庭主妇。纱和循规蹈矩,老公性情温和,工作稳定。她的婚姻看似幸福,老公却是个性冷淡,她的婚外情更像是一场浪漫的恋爱。而
期刊
常识说:现代家庭的核心是妻子,她不快乐,家庭也活泼不了。  但家庭的快乐氛围并非妻子的独奏曲,它本该由两个声部组成:妻子是策划部,是设计快乐的人,决定快乐的基调;丈夫是统筹部,是执行快乐的人,有他在,美梦才能成真。  丈夫是执行力惊人的双面手。他善于破坏氛围:只需一句轻飘飘的“没兴趣”,或把“不情愿”明明白白写在脸上,便能把妻子准备已久的快乐化为泡影。但他更善营造气氛:能在沉闷时讲1000个绘声绘
期刊
一年一场的“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秀,不论男女都会喜欢,那不仅是华丽的内衣秀,更是身材的顶级视觉盛宴。但“维密”的超模身材,普通人也能通过芭蕾舞、拳击、瑜伽、普拉提等方式雕琢出,穿出不逊于超模的衣服效果。  肩膀  穿出欧美大气范儿  中国女孩穿不出欧美范儿的衣服,并非身高问题,焦点全在肩上:亚洲人的溜肩可撑不起那些线条感十足的衣服。  但只要针对性地练胳膊中部的三角肌,就可以增加肩部宽度,还可防“
期刊
漂亮的女邻居  袁莉的儿子上小学了,公婆拿到自建楼的拆迁款,立刻给他们买了市中心以学位好、富人多闻名的高档小区房,确保孙子从小接受优质的外国语学校教育,以后好光宗耀祖。  高档小区就是不一样,一梯只有两户,漂亮清净。袁莉家对门那户尤其安静斯文,男主人老张常年在北京和纽约之间飞,一个月难得回来一趟。女主人薛雪在袁莉刚搬进时带儿子过来打招呼,大方礼貌。  不过,袁莉渐渐领悟到,有一个漂亮的女邻居是一种
期刊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用做公益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和综合能力。而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经历,对于计划出国的孩子来说,还更易拿到国外学校的offer。但是父母们常常发现,几次公益活动后他们成了主角,孩子反成为配角,甚至对做公益这件事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为什么会有这种令人遗憾的结果呢?或许,看看美国男孩扎克的公益故事,父母们会有所启发。  父母是支持者与配合者  在美国犹他州,十一岁的男孩扎
期刊
北京英华联众俱乐部,一个3岁男孩正与“台球皇帝”亨得利同台PK。站在40厘米高的台子上,手拿比自己还高出一头的球杆,小豆丁左右开弓,每一次瞄准、击球都精准无误,伴随着“噗噗”的杆声,短短十几秒内,球桌中间的15粒球不偏不倚全部入袋。  这让亨得利异常兴奋:“这是我在台球桌上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一幕,这个3岁孩子真的很有天赋。”  被亨得利赞不绝口的男孩就是“台球神童”汪乌卡。自2013年8月因为一段
期刊
专家支持/黎沄云  没有人会对粉丝追捧明星时的狂乱感到陌生,这种理性与情感交错的状态,和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感情有异曲同工之处。  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忠实的粉丝。他们或热衷于为孩子营造“明星”效应,对孩子各种吹捧和溺爱;或利用明星效应为孩子做更适合的规划。2015年中国首席少儿模特大赛川渝赛区的形象代言人刘严琰,就出自后者之手。  “星妈”黎沄云在培养孩子时的独特见解,打造出一个全面均衡发展的未来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