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研究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ekccxea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的耐药机制及毒力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

连续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CRKP 20株,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乙二胺四乙酸(EDTA)双纸片试验进行耐药表型筛查,采用PCR方法、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

结果

20株CRKP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均≥80.0%,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敏感率≥70.0%。检出碳青霉烯酶KPC和NDM基因,分别为7株(35.0%)和8株(40.0%),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以SHV基因检出率最高,为16株(80.0%),DHA质粒介导的产AmpC酶基因检出2株(10.0%)。8株(40.0%)和13株(65.0%)分别存在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5和OmpK36缺失。耐药基因组合方式以携带碳青霉烯酶,同时携带ESBLs和/或合并膜孔蛋白变异为主,占70%(14/20);其次是携带ESBLs和/或合并膜孔蛋白变异,占30.0%(4/20)。检出荚膜血清K1型3株、K57型1株,4株均为产KPC基因菌株。rmpA基因阳性8株(40.0%),均产碳青霉烯酶,其中5株产KPC,2株产NDM,1株同时产KPC和NDM基因。aerobactin基因阳性6株(30.0%),4株产KPC基因。FimH-1基因20株(100.0%)均阳性。

结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主要耐药机制是携带KPC和NDM基因,ESBLs合并膜孔蛋白缺失也是导致耐药的重要原因,且产KPC基因的荚膜血清型菌株分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H.pylori耐药性与铋剂四联方案根除疗效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纳入260例H.pylori感染的患者,对其胃黏膜组织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检测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将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入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甲硝唑组。每日予口服枸橼酸铋钾220 mg、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评价中现有计算公式的理论依据和实用局限。方法采用简约模型眼、旁轴成像物距像距关系和量纲法则分析现有公式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参数。结果(1)现有公式来自物距像距关系式中物折合聚散力(reduced object vergence),聚散力即屈光力(refractive power);(2)现有公式评价屈光不正的两个计量指标中屈光度为屈光力的误用,屈光不正度为不规范用语,二者均不适于作为
目的探讨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的连续病例400例(786只眼)行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描述并统计分析各种手术并发症。结果术中并发症:400例(786只眼)中发生负压丢失2只眼(0.25%),角膜瓣边缘切割不全1只眼(0.13%),严重的层间不透明气泡
散光在屈光不正人群中约占60%,且对视觉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其矫正始终是各类视觉矫正手段尤其是角膜屈光手术关注的焦点。以往评价散光矫正效果仅借助术后等效球镜度数或残余柱镜屈光度为定量指标,忽略了轴向及其偏移的影响。鉴于散光具有矢量特性,应用矢量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描述散光的大小还能对其方向予以较客观、准确地描述,近年来逐渐被用于评价和分析角膜屈光手术对散光的矫正。本文就目前常见的矢量分析描述方法、评价指
长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仅能够引起肝脏损伤,而且对患者肾脏功能也会产生影响。慢性HBV感染相关的肾功能损伤,主要包括:(1)HBV相关性肾炎;(2)肝肾综合征;(3)长期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导致的肾功能损伤。该文主要介绍了HBV感染引起肾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原则,以期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基础。
目的通过大样本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临床特征相关性,为无创检查的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397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资料。采用Ridit分析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临床指标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相关性。结果1 39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G2者604例(43.24%),≥S2者504例(36.08%);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 mRNA的表达与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HBV-ACLF患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25名健康体检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ACLF、CHB患者和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指标和肝脏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1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HBeAg阳性26例,HBeAg阴性35例。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39例,阿德福韦酯(ADV)治疗22例。每3个月检测患者生化学、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根据实验室检查作肝功能CTP(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