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的视角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er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的情形在学校里是经常发生的:
  教师T对学生A、B、C所在班级的同学进行教学。首先,教师T精心备课,教师T参考各种版本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并且还做了一定数目的习题,从而掌握了最权威、最全面的知识。其次,教师T精心授课,教师T复习导入,实验展示,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概括总结。最后,教师T巩固成果,通过一节、两节甚至三节习题课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生A理解力很强,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更在练习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B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也掌握了所学知识,在习题课中通过比较、归纳的思维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成绩中游的学生C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上课积极记笔记,不漏掉黑板上的每一个字符;他遇到困惑偷偷地与同桌讨论,结果影响了听课;新授课的知识他还没有理解,遇到的问题他还没有解决,习题课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接二连三的问题打击了他的积极性,消磨了他的主动性。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学生C对学习就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
  学生A、B缘何成功?学生C为何失败?教师T的教学有没有问题?如何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可持续发展?
  一、用建构主义分析学习的成败
  皮亚杰将人类的认知过程描述为“同化—顺应”。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举个例子说明学习的过程。
  “矢量”的学习,初中教材没有涉及过,学生生活中也很难涉及,所以学生对“矢量”一般没有基础。学生在学习“矢量”时,头脑中“量”的图式就要从“量只有大小”改变为“只有大小的量是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是矢量”。这种对图式进行改造的过程,是顺应过程。
  学生通过“位移”的学习了解了矢量,当学习“速度”时,发现速度也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所以就将速度纳入矢量的图式中。这种使图式发生量的变化的过程就是同化过程。
  学生A的学习看似风平浪静,是其丰富的知识经验让他在头脑中顺利建构了有关知识的意义。学生C“上课积极地记笔记,不漏掉黑板上的每一个字符”暴露出他知识经验的贫乏。所学知识高于原有经验,所以他无法进行意义建构。学生B的知识经验正好处于其最近发展区,他通过分析和综合,很好地进行了意义建构。
  所以,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是与意义建构是否发生有关。
  二、建构主义给教学的建议
  从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意义建构的角度看,教师T的教学存在应试化、满堂灌和题海化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师T的教学呢?
  1.教学要变以考试说明为目标为以课程标准为目标
  教师T上课精讲精练的是参考各种版本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后选择的应试取向的知识,教学内容应试化的原因就是教学目标的应试化。各省、市、自治区颁布的《高考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生据此备战高考无可厚非,高三教师据此指导高考备考期间的复习也可以理解,但是拿《高考考试说明》作为日常教学的目标不利于学生意义建构学习的发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都做了明确的说明,教学以课程标准为目标,才能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打开大门。
  举例来讲,在《2012年山东省理综考试说明》中关于“质点的直线运动”的内容和要求是:参考系、质点(Ⅰ),位移、速度、加速度(Ⅱ),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Ⅱ)。根据《2012年山东省理综考试说明》进行教学,人教版物理一(必修)第二章第6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就会删掉不学或者简单一提。而国家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标准中明确要求,“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伽利略进行理想斜面实验时也用到了,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后面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建构。如果本节课删掉不学或者简单一提,学生就体会不到物理方法的魅力,也影响到知识经验的积累。
  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建构
  学生C“上课积极记笔记,不漏掉黑板上的每一个字符”,他与同学讨论问题都会影响听教师T讲的内容,可见,教师T的确在满堂灌。从建构主义学习观可以看出,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学生C如果没有知识经验的提升,就只会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只能机械地学习。要提升学生C的知识经验就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一知识,教师可以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这种“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还能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的状态。“问题情境”形式有多种,如,讲故事、做游戏、辩论、演示、角色扮演等。在“位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围绕学校标准跑道走100米、200米、300米、400米的情境,让学生心理上产生所学的“位移”与“路程”概念的“不协调”,从而更准确地建构“位移”的意义。
  (2)创设“探究学习型教学情境”。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要求首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然后是能力要求,最后才是知识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形成优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师可以为探究性学习任务创设“探究学习型教学情境”。如,探究“波的图像”,创设情境一:展示波动箱上的一段横波波形,让学生描述这段横波上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创设情境二:展示波动箱上一段纵波波形,让学生描述这段纵波上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经历波的图像的绘制过程,深刻理解了波的图像,不再把波的图像与波形混淆。教师不断营造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的不同阶段深入地学习。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更是一所特色学校的价值追求。它承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师生共同的行为文化等各种文化因素得以体现。它与学校教师的认同感、归属感、职业幸福感等关系密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对象即学生在它的规范、熏陶、暗示和管理下,思想观念、道德体系、心理人格和行为习惯等得到健全发展。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的研究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对自2014年10—12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75例长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
当前,基层学校及幼儿园视科研为“教育第一生产力”,以科研为先导,积极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的目标。为此,作为学校教科研职能部门(教科室)应紧紧围绕研究、指导、管理与服务核心职能,立足教研,依托科研,稳步推开校本科研的管理实践,积极推动科研机制的创新。  一、现阶段校本科研实践存在的问题  从科研管理角度看,在校本科研的管理实践中,不少学校未能避虚就实,远离浮躁,客观上存在着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一
2006年,全国民办教育在稳步发展中度过。从各级政府到各级各类学校,大家都日益从前一阶段的浮躁走向理性,并从理性逐步走向成熟。
围绕"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的标准,适应社会新环境和学校的实际,整合我校临床教学改革成果,对临床医学毕业生实施以临床病案、临床问题和临床教师为核心内容的仿
近几年来,北京大学医学部通过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促进技能教育,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建模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文讨论了医科院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检验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于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108例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均采集静脉血检验,观察不同HBV血清标志
针对考试方法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弊端,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PBL”、“研究设计”、“MEQ”等考试形式与题型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推进了教学
WIKI被翻译成维客或维基,该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来是“快点快点”的意思。按照社群的定义,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维护,每个人
课堂教学管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体育课堂组织与管理是学校体育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环。本文对体育课堂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