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硬化并发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简介
  患者,男,66岁,主诉“呕吐咖啡色液体、黑便10天,复发2天”,伴头昏、乏力、心悸,不伴反酸、嗳气,无腹痛腹胀,到当地医院就诊。查HBsAg(-),大便常规隐血(+),腹部彩超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脾脏轻度胀大。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重度),糜烂性胃炎。给予保守治疗(具体不详)后,病情暂时稳定,以“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拟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转入我科。
  既往史:否认“肝炎”病史,有饮酒史20年,每天白酒250 g,近期已戒酒。
  入院查体:T 36.2℃,P 68次/min,R 20次/min,BP 125/83 mm Hg,
  神志清,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双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腹部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约2 cm,肠鸣音3次/min,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不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2.58×109/L,N 1.35×109/L,RBC
  3.01×1012/L,Hb 89 g/L,PLT 41×109/L;生化:AST 39 U/L,ALT 36 U/L,GGT 69 U/L,ALB 34.6 g/L,GLB 38 g/L,A/G 0.91,CHE 5570 U/L,TBIL 24.5 μmmol/L;血氨15 μmmol/L;凝血功能:PT 13.7 s,PT% 61.6%,FIB 1.4 g/L;输血全套:无异常;腹部彩超、CT扫描:肝硬化,脾脏增大,胆管、胰腺、肾脏未见明显异常;腹腔少许积液;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拟行套扎术。
  分析讨论
  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
  包括长期饮酒史、肝硬化的依据及排除其他原因如病毒性、药物性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该患者饮酒史长达20年、每天饮酒的量折合为乙醇约100 g,故病史符合,无其他慢性肝病的依据,结合影像学及胃镜下的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诊断明确。慢性酒精性肝病的典型生化改变为 AST/ALT的比值>2及GGT明显增加,但上述改变在该例并没有见到,可能与其病程较长、目前肝炎不显著及戒酒有关。
  肝硬化分期
  通常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但该分期太过简单,对其预后的判断意义有限。
  国际上Baveno工作组根据静脉曲张、腹水、出血的有无,将肝硬化分为4期:1期,无静脉曲张,无腹水;2期,有静脉曲张,无腹水;3期,有腹水及静脉曲张;4期,出血±腹水。该分期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较大。
  据此,该例为第4期,如不积极处理,预后较差。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酒精性肝硬化和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的诊断方法一样: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可疑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行急诊内镜检查。美国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内镜检查及治疗应在首次出血12 h内进行,
  我国的专家共识则推荐48 h内。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包括: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两类,后者占到20%左右,其中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肿瘤、门脉高压性胃病等。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特点为:无痛、无先兆,发病率高、出血量大、再出血率高(60%)、病死率高(20%),因此危险性极大,是消化科致死性出血的首要病因,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其诊断依据包括:(1)静脉曲张的活动性出血;(2)静脉表面有白色血栓或喷嘴征;(3)静脉曲张表面有血凝块;(4)排除了其他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
  本例患者有静脉曲张的活动性出血,故酒精性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成立。
  酒精性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的内科治疗
  1 谨慎扩容,维持循环相对稳定,输注浓缩红细胞,使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7~8 g/dl,过度输液可诱发再次出血和腹水的增加,应小心避免。
  2 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和窒息,特别是活动性出血、意识不清或肝性脑病时。
  3 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包括生长抑素及类似药、特利加压素,该类药物可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脉高压,使90%左右的出血停止。由于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使用方便,故已成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常规治疗,疗程为3~5天。
  4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通常选用氟喹诺酮及头孢3代抗菌药物,疗程为3~5天,抗菌药物治疗可降低出血后继发的自发性腹膜炎、败血症等感染,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5 如上述治疗失败,可选择传统的气囊压迫止血,该方法疗效确切,可使85%左右的出血停止,使用方便,可在各级医院应用。其主要问题是患者的耐受性较差、停止压迫后出血易复发,且并发症较多,包括吸入性肺炎、食管溃疡穿孔等,因此目前一般借此行短期的压迫止血,时间以不超过48 h为宜,然后过渡到内镜下治疗。
  对于酒精性肝硬化,必须解决戒酒,注意营养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等。
  本患者入院后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同时准备行内镜下治疗。
  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包括硬化治疗、套扎术和组织胶注射术。
  1 硬化治疗 即将硬化剂如鱼肝油酸钠、乙氧硬化醇等注射入曲张静脉的管腔内或静脉旁,引起静脉内血栓形成或静脉旁的炎症,从而在食管壁上形成疤痕、闭塞或压迫曲张静脉以达到治疗目的。其优势是简便易行、无需二次进镜、止血迅速;缺点是局部和全身并发症较多,包括胸痛、发热、吞咽困难等。食管溃疡常见有20%左右发生出血,菌血症的发生可高达35%,其他并发症有食管狭窄、穿孔等,因此目前仅用于食管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时的止血治疗。
  2 套扎术 用橡皮圈结扎曲张静脉,闭塞静脉引起血栓形成,从而引起黏膜坏死,橡皮圈在几天后脱落,留下的浅溃疡愈合后形成疤痕而治疗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并发症较硬化治疗少,其中胸痛和吞咽梗阻常见但多不严重,浅溃疡多但大出血罕见。因此,套扎术的适应证广泛,可用于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及出血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不仅可用于食管,也可用于部分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如中-大食管静脉曲张和GOV1型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
  3 组织黏合剂注射术 通常采用三明治法注射组织胶(如N-丁基-氰基丙烯酸酯),适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尤其是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IGV)和胃食管静脉曲张延伸超过贲门(GOV2)。该治疗有很高的即时止血率。其主要并发症是异位栓塞,病情严重可涉及多个器官,但不常见。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内镜止血术
  急诊内镜术有利于尽早明确诊断及镜下止血治疗,提高止血率,具有高效、经济、微创的优点,所以目前认为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就应在出血的间歇期进行急诊内镜术。但此时患者和家属常有多种顾虑,主要是担心内镜术会诱发和加重出血,因此充分的解释和知情同意是必须的。
  本例患者术中出血复发,具体情况见图1~图3,经结扎后成功止血。
  内镜术在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次出血中的应用
  静脉曲张出血幸存的患者是再出血和死亡的高危人群。未经治疗者,其 1~2年内平均再出血率为60%,病死率为33%。因此目前推荐:患者应在出院之前、首次出血6天内进行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套扎术是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首选方法 ,已证明其优于硬化治疗,也是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内镜治疗方式,通常需做2~4次,平均3次左右,以根除静脉曲张或尽可能闭塞静脉为目的,总有效率为85%~90%。套扎治疗后的患者其静脉曲张可能复发,并有一定的再出血率,故静脉曲张消失后 ,应每3~6个月复查1次内镜,必要时作进一步的治疗。硬化治疗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有限,在欧美已不再推荐使用。套扎术联合硬化治疗并不增加疗效,反而增加并发症,如食管狭窄。
  我们对该患者进行了3次套扎,套扎间隔为3~4周,静脉曲张由重度到近于消失,效果良好。
  药物治疗在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次出血中的应用
  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首选的综合治疗方式,其疗效优于任一单独的治疗。通常以普萘洛尔口服,10 mg,2次/d,逐渐加大剂量使心率降低25%或降到55~60次/min。如果患者有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症或不能耐受,可用单硝酸制剂。定期随访,并告知患者学会监测脉搏,调整剂量,不得随意停药。
  该患者带药出院,至今仍坚持服药。
  关于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
  通常将TIPS治疗作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线治疗及内镜下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或救命治疗。近年来,由于覆膜支架的应用降低了闭塞率,介入技术的进步使肝性脑病发生率降低,TIPS治疗变得更为乐观,其治疗适应症有所前移,对再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也可直接进行TIPS治疗。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朱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1999年毕业于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07-2008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心血管治疗中心做访问学者。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一科行政副主任。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老年心血管
期刊
病例简介  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发作性腹痛近2年,加重2周”就诊。患者自述近两年来经常感到上腹部疼痛,无明显诱因。疼痛为钝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饭后略有加重,伴有腹胀、嗳气,偶尔出现恶心,但无呕吐。近两周腹痛加重,出现烧心、纳差、夜间失眠、消瘦等症状,并且经常感到疲乏无力、焦虑。  患者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结婚17年,有一个16岁的儿子,正在上高中。从事销售工作,单位效益不好,与领导有矛盾
期刊
危险因素  增加PAD患病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糖尿病、肥胖(体质指数>30 kg/m2)、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AD/冠心病/脑卒中家族史。  年龄  年龄是PAD的首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升高。关于PAD的调查结果显示65~69岁的男性PAD患病率为10.6%,而75~79岁的人群PAD患病率高达233%。我国的流调结果与此相似。  吸烟  吸烟是导致
期刊
患儿,女,2岁,农村儿童,汉族,因“发热、尿黄11天,柏油样便3天”入院。  患儿于2月1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 ~41 ℃,持续至今。患儿伴巩膜黄染,尿黄如茶水色及纳差。发热时不伴有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表现,无抽搐及惊厥。未见皮疹及出血点。自服“解热镇痛药”十余次,(药名及剂量不详),体温可有短暂下降,体温下降时伴有出汗。约1~2小时后体温再次升高。近3天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柏油样
期刊
专家简介  范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少将,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全军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兼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兼心血管专业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主编专著13部,担任多家国家级杂志的副主编及编委工作。作为第一负责人
期刊
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定义  心脏每次向大动脉射血约70 ml,从心脏射出血液的冲击作为波动向末梢传出,这种波动叫脉搏波。脉搏波在动脉壁的传导速度即为PWV,其数值可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和两个记录部位的距离求得。计算公式为:PWV(mm/s)=L/t。传播时间(t)为两个波形的时间差,距离L是两个探头问的距离。目前多采用测定颈动脉一股动脉(cfPWV)和肱-踝动脉(baPWV)的脉搏波传
期刊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联合主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支持,北医仁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大型公益项目“中国心血管医生介入治疗进阶工程(简称CICA)”三期培训会议于2011年9月21日在上海华亭宾馆成功举行。  此次会议由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胸科医院的方唯一教授担任主会场会议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钱菊英教授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
期刊
雷诺现象、脱发、关节肿痛、口干、眼干。睡眠、精神可,食欲欠佳,二便如常,体重较前略下降。  既往史:10年前至今频发霉菌性阴道炎,应用达克宁栓可缓解;7年前情绪激动后出现“荨麻疹”,1~2天后自行缓解;6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重大外伤史,输血史(-)。  过敏史:青霉素皮试(+)。否认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北京并久居北京,否
期刊
长期以来,诊室血压检测一直是血压测量的主要手段,然而诊室血压测量存在诸多局限性。首先,人体血压具有时间一生物学规律并随生理变化不断波动,因此诊室血压测量只能代表某一时间点的血压值。此外,诊室血压检测测量舒张压的准确度较低,存在测量者的主观偏倚,而且常常存在“白大衣效应”。还有部分患者的血压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较差或存在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测量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这部分人群。  近年来,24 h动态血压监
期刊
专家简介  刘宏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一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在军医进修学院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擅长老年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曾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获军队科技奖励1项,发表文章三十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4部。    周围动脉一般指除冠状动脉、颅内动脉以外的主动脉的分支,主要包括颈动脉、上肢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