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续增社会主义永在中国(上)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ncx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20世纪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当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至今为止在过去的70个春秋里,所有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无不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又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再有一年的时间,这块广袤的国土上再也不会有一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了。但是我们不会停下脚步,我们要继续向着建设更加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型国家的目标前进。
  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由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决定的。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有多个,为什么只有我们华夏文明从未间断过?这是长期以来历史学界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西方的不少历史学家把原因归结为地理环境,我认为还有一个比地理环境更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与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中国为什么能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截面,那就是我们民族的先贤早早地就把“天下意识”镶嵌在民族文化殿堂中最崇高的位置上,它成为我们历代文化精英的精神支柱,是这座不倒的精神支柱,才使得中华文明虽经历风风雨雨,却始终顽强屹立,不懈地追求民族统一,捍卫领土的完整。而别的古文明体之所以发生历史断裂,甚至消亡,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类似的能凝聚起全民族的这股精神力量。
  仔细诠释一下“天下意识”中的“天下”,我发现它比外来词语——“社会意识”中的“社会”更具有感召力,它能让历朝历代的文化精英自觉地将自身降格为遵从者,在心中仰望“天下意识”时,所有的文化精英都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成为甘愿奉献自己全部身心的原生动力,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这种精神的逼真写照。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如果总是在催生着一代又一代这样的精英群体,这个民族所造就的文明体必然会与日月同辉。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们民族开化了那么久远,却一直以波浪形的曲线向前推演,有似正弦曲线的起伏规律,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黄炎培周期律”所揭示的异象。什么原因?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内部。
  我国国土辽阔,四周有天然屏障拱卫,围成一片广袤的华夏沃土,久而久之,滋养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农耕文明体。这个文明体的农耕性质就决定了我们民族文化虽有非同一般的聚合力,却缺乏对外不断开拓、对内执着格物的创新精神,这样的对中国这个农耕民族精神世界的深刻揭示,暗合了农人社会每年春耕夏管秋收冬藏这个经久不变的作息规律。
  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国土扩张都是前外族人率土来归,时间一久也就心悦诚服地皈依了汉文化,像中华民族这种滚雪球式地扩展成多民族的聚合体在世界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不强势,但是中国文化以柔克刚的韧劲无人可及。
  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占全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人被束缚在土地上,而民族文化的建设和打理,拱卫江山社稷的安危,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等等这些公共事务的筹划,这些系维着民族命运的社会责任之实施,只能托付给从读书人中选拔出来的文化精英集团,人数庞大的农人群体已经习惯于生生世世面对黄土背对天,只问农务不管国事,久而久之形成了民族内部的阶级分野和文化割裂,而我们的先人(包括历代的文化精英们)却没有觉察出其中的缺憾及其危害性,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以此为常态。当盛世周期性地来临时,更信心满满地宣教天下、训诫外夷。1793年信心满满的乾隆皇帝在接见前来要求开埠通商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时,傲慢地以书写“我朝家法,天下一体”八个大字予以回绝。
  而当世道盛衰易位,危世降临,又总是出现一群文化精英簇拥着一代英明从草莽中崛起,重新收拾旧山河,开始了又一轮新的盛世建设工程。如此往复循环、不思突破的根本原因是文化不能突破旧传统,占人口多数的民众的精神世界被囚禁在枯井之中,社会形态也因此而只能是一次又一次地昨日重现。
  一百年前社会主义思潮西来东渐,不但结束了中国君主制国的历史,也给中国文化精英送来了崭新的思维方式。这些思想上的变革成了更新中国社会结构的原动力。然而嗣后的威权者所照搬的西方议会政治体制终因水土不服,让中国陷入风雨飘摇的内忧外患之中不能自拔。庆幸的是,七十年前人民革命运动的胜利,让中国开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道路。
  百年前绽放在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之花为什么能在中国结下这颗硕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之果?以往未曾有人能更深一步思考到足够的深度予以解析,现将我个人的思维路径和逻辑推演过程列出供各位方家指正。
  自从西方人出离蛮荒状态以后,在摸索如何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形态的实践过程中,其理性的出发点总是个人意志和个人私利,这个为历代中国文化精英所一贯不齿的生活哲学最形象的表白,是约翰·洛克所说的:“我的茅草房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引领他们精神世界的偶像和信条,分别是一个虚位的神祗和他的言行录,在他们两千年的宗教文化熏陶下,根本不会产生类似中国人“天下情怀”那样珍视世俗文明的理念。
  在地中海沿岸多民族长期纷繁残酷的争斗中,国家生生灭灭,文明断断续续,却十分偶然地产生了既立基于自身的文化自信,又能承认并尊重对方权益的契约精神。西方人能创出这样的文化成果,是对他们四千年苦难历程的回报,——中国人在历史上所领教过的“灾难深重”,和他们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假设历史再给中国人一百次机会,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也不会自发生出这样的理性认知,因为产生任何一个文化成果的温床,只能是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是契约精神而不是别的什么文化理念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石,正是这个理念最终发展成自由意志起基础作用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形态。
  大约二百年前,现代市场经济方兴未艾时,在社会化大生产尚未成气候的初期,在组建新的生产秩序时,资本者所使用的非人道手段和肮脏的金钱交易让原先失去土地的自耕农阶级感到愤恨,这样的社会变革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成为游荡在新型城市社会中的无产者,从此开启了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此时,动荡的社会呼唤着一种来世思潮,一贯富于追求天国理想的犹太民族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他试图用革命理想和革命运动来阻止这个残酷压榨底层民众的万恶社会进一步膨胀,世界性的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这种始发于伟大理想的思想运动,是与他们的西方宗教文化传统格格不入的另类,因此卡尔·马克思也将它形象地比做成一个“幽灵”。而这个思潮在传播到中国的时候,长期以“天下己任”自居的中国文化精英们如鱼得水,——那个伟大的理想,一反西方人在构建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从下而上堆积的积习,演变成跟中国古代哲人相似的从上而下的思考方式,再加上它那恢宏的理论体系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让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群体兴奋不已——那不正是通往中国人执着追求的“大同世界”理想境地的天梯吗?在几千年时间里,中国已经开拓了追求这個伟大理想的实践,没有实现关键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这块沃土上缺乏产生这个有着宏大气魄、结构严谨的理论体系的思想种籽。这样的一拍即合,表现在历史实践中就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令世界惊讶的突发性胜利和其后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功建立。
  以上所说的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是从认知上说理由,——这属于“知”的层面;下面要说的就是从实践方面来看问题了,就是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让我们在这条开创性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这就属于“行”的范畴了。从历史经验上看,苏联与中国正好给后人们留下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对此,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们不可不明察秋毫,不能不认真思考。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第15号公告,宣布将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形成机制。随后,8月20日9点30分,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8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其中,新的1年期LPR为4.25%,低于此前4.31%的水平,符合市场降息的预期。  19日银行股普涨,也反映了市场
期刊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九月的长沙,虽少了一番万山红遍的苍茫雄浑,却多了几分桂花飘香的淡雅和清新。去年此时,长沙银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以湖南首家A股上市银行之姿折桂三湘。从星城到申城,从一穷二白的城市信用社到湖南首家上市银行,什么是这家银行快速发展的密码?以上市为契机,这家银行又在如何谋篇布局,呈现出哪些新的气象?带着这些疑问,值长沙银行上市一周年之际,我们对长沙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玉国进行了专访。
期刊
庚子年真是个多事的年头。有网友发帖子,历数上溯几个庚子年,都是中国人遭受天灾人祸的年头,更有人认定这是个规律——其实这与天干地支所标识的那个年代称谓根本无关,不可能存在这样一种规律。  比起2003年被称为SARS的那个“小巫”来,今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突发事件才真是个“大巫”。好在我们现在不但有了中央的果断决策,还有了比17年前丰富多了的物资资源和精神财富,让这波来势汹汹的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有
期刊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际经济组织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一直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不少国际金融机构产生于危机之中,也历经多次危机,每当危机来临时,总是担负起救火者的角色。从拉美债务危机、东亚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如此。面临公共卫生危机(如埃博拉危机)国际金融机构都发挥了救助作用。但这次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与以往的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很不一样,不仅是起到金融安全网或金融支援的作用,而首先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和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直销银行衔玫急进,屢推波澜。直销银行也因此被冠以传统银行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开放银行的实践者等诸多美誉。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快速切入战“疫”状态,进一步催化了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普及。可以预见的是,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中,直销银行可以发挥无穷的想象,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纵观我国直销银行的发展,从前几年的一拥
期刊
编者按: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全国人民过年的心情,也打乱了我们节后复工的脚步。可喜的是,最近一段时间,疫情防控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全国各地复工复产气氛渐浓。  作为2020年开年以来对经济的头号冲击,新冠疫情的影响之大,影响之深,引发各界广泛关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
期刊
发展普惠金融是国家战略,是我国金融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路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农商银行作为我国支农支小的重要力量,发展普惠金融,既是坚守初心、坚持主业、回归本源的重要体现,又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长期以来,对民营小微企业、三农等客户的金融服务是短板和弱项,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集中的领域,亟须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解决这些社会难点痛点问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是其实现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国有林区自身产业结构的特点使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与促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具有高度一致性,那么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就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和破解问题的关键。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促进国有林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持。为此,我们以有代表性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为例进行研究,以期为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和促进国有林区绿色高可持续发展做
期刊
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公司治理。本文从中小银行监管实践的视野,试图从权力制衡、关系平衡和利益均衡的角度分析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指出我国中小銀行公司治理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衡”的基本概念及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三衡”的概念  公司治理是公司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外部机制实施的共同治理。银行作为接受严格监管、具有很强负外部性金融企业,其公司治理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各项权力的
期刊
编者按:纵观2019年,银行面临着巨大的资本压力,风险资产增加、盈利增长变缓;2019年,永续债成功发行,引发资本工具创新;2019年,在上交所新设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2019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会同有关方面依法联合接管出现严重信用风险的包商银行;2019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扬帆起航;2019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2019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