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界上无论伟人还是平凡之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作为高中学生犯错误更是在所难免。因此,老师批评学生也是常有的事,班主任则更为突出,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跟学生打交道的时间更多,责任也更大。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老师予以批评指正,以便使学生及时地改正,健康成长,这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可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心悦诚服,很快地知错就改,而有的学生却把老师的批评当做“耳边风”,满肚子的不服气,甚至在老师批评时,和老师“干”起来。于是,有的老师抱怨: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父母娇生惯养,真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关键在于老师要分析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结果。我认为,前者是老师善于批评的结果,而后者则是老师不会批评所致。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从内心深处不愿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真要和老师“较劲”和“对着干”的是极少数或极个别的。作为老师,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善于批评学生,是能够收到满意效果的。那么,怎样做到善于批评学生呢?我认为批评学生要讲辩证法。
一、要分析调查原因,不能不问青红皂白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发生,换句话说,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原因和结果。学生不论是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缺点和错误,都有其原因。家庭因素、个人心理、性格特点、社会因素和他人影响等原因不一而足。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作相关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批评,就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在听了批评后,会微笑地感激老师,带着悔恨的心情很快地改正。如果老师不问清情况,不调查原因,不问青红皂白地进行批评,往往会使被批评的对象口服心不服,有时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学生李某一向遵守纪律,可一段时间却经常迟到,班主任老师对她警告过几次,但她仍我行我素,老师一气之下,要求李某在班上作检讨,并将检讨书贴在教室里。不料,李某在含着泪水作完检讨的第二天便没有再到学校。几天后,班主任到李某家走访,进门老师的泪水就流了下来。原来,李某正在服侍卧床不起的母亲。
二、要分析对象,不能“一视同仁”
世界上的事物都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有的性格倔强,有的性情温和;有的抗挫折能力强,有的则较弱;有的性格开朗,有的性格孤僻;等等。另外,学生在班里充当的角色不同,性格也有差异。凡此种种,老师要对各种教育对象认真分析,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方式甚至不同的语气批评学生,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不分对象,“一视同仁”地进行批评,尽管老师的心愿很好,在学生中有“公平”形象,但却使受批评的学生觉得是老师有意跟他过不去。因而,虽经老师批评,却在心里跟老师赌气,有的甚至破罐破摔。学生刘某学习成绩好,上进心很强,很少受老师批评,一天他不小心打坏了教室里的一块玻璃。事后很快又在街上买来了玻璃,正准备安装时,班主任老师来了,当着全班同学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不料想,刘某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当众说他是有意打破玻璃的,并气急败坏地把他买来的玻璃在教室里摔得粉碎。
三、要全面看待学生,切忌讽刺挖苦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我们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师徒关系。学生犯了错误,理应诚恳接受老师的批评,但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人格,尤其是差生,切忌讽刺挖苦。任何一个学生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即使是差生,同样有他的闪光之处。一位教育家曾说:“爱优生的老师是人,而爱差生的老师则是神。”差生的缺点、错误很多,他们需要老师更耐心的批评教育。如果老师在批评学生时,既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又方式方法妥当,言辞诚恳,那么,他们在接受老师批评时,会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就会积极主动去改正。相反,如果老师批评学生时,不尊重其人格,讽刺挖苦,那么,学生不但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有时甚至使老师难以收场。学生王某上课迟到了,站在门口大声喊“报告”,数学老师便说:“你来得真早,第二节课还没有上你就来了!”教室里一阵哄笑后,王某索性回头走了。老师又只好派学生去追。学生胡某,长相不够好,偏偏爱好文艺活动,班里学生排练汇演节目,他在那里热情地跑龙套。班主任老师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学演戏,可班主任揪着他的耳朵说:“你长不如冬瓜,短不如葫芦,还学演戏?”胡某觉得人格受到莫大的侮辱。他冲着班主任说:“我是不好看,可比你脸上要好看得多。”原来老师脸上有块烫伤留下的疤痕。弄得班主任满脸通红,心里很不是滋味。
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切忌一棍子打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孤立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可用静止地眼光看待每个学生,不可因学生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缺点或不足而否定他的全部,甚至否定其将来。学生马某,人很聪明,头脑灵活且活动能力强,但在校期间,就是不爱学习,而且较为调皮。班主任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甚微。一次老师无奈地说:“你真是一块朽木,老师认为你无药可治了,你这样玩世不恭,将来如果有出息,有作为,你骂我!以后,老师再也不管你了!”高考结束,这位学生名落孙山。高中毕业若干年后,这位学生当上某县县长,坐着小车来拜访当年的班主任老师。马某说:“老师,感谢您高中三年对我的谆谆教诲,请问,您现在有什么困难需要学生帮忙呢?”面对当年的调皮学生,如今的县长,班主任老师不知说什么,好不尴尬。
当然,老师教育学生的手段、批评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受教育者的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和缺陷,这些弱点或缺陷包括思想、性格、行为、习惯、心理、生理等诸多方面,需要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塑造,使之成为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而学生首先是社会之人,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和社会、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学生又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身心在不断变化,他们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之所在,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就在他们之中。因此,老师教育学生要带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这样才不至于伤害学生,同时又达到批评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要分析调查原因,不能不问青红皂白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发生,换句话说,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原因和结果。学生不论是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缺点和错误,都有其原因。家庭因素、个人心理、性格特点、社会因素和他人影响等原因不一而足。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作相关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批评,就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在听了批评后,会微笑地感激老师,带着悔恨的心情很快地改正。如果老师不问清情况,不调查原因,不问青红皂白地进行批评,往往会使被批评的对象口服心不服,有时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学生李某一向遵守纪律,可一段时间却经常迟到,班主任老师对她警告过几次,但她仍我行我素,老师一气之下,要求李某在班上作检讨,并将检讨书贴在教室里。不料,李某在含着泪水作完检讨的第二天便没有再到学校。几天后,班主任到李某家走访,进门老师的泪水就流了下来。原来,李某正在服侍卧床不起的母亲。
二、要分析对象,不能“一视同仁”
世界上的事物都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有的性格倔强,有的性情温和;有的抗挫折能力强,有的则较弱;有的性格开朗,有的性格孤僻;等等。另外,学生在班里充当的角色不同,性格也有差异。凡此种种,老师要对各种教育对象认真分析,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方式甚至不同的语气批评学生,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不分对象,“一视同仁”地进行批评,尽管老师的心愿很好,在学生中有“公平”形象,但却使受批评的学生觉得是老师有意跟他过不去。因而,虽经老师批评,却在心里跟老师赌气,有的甚至破罐破摔。学生刘某学习成绩好,上进心很强,很少受老师批评,一天他不小心打坏了教室里的一块玻璃。事后很快又在街上买来了玻璃,正准备安装时,班主任老师来了,当着全班同学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不料想,刘某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当众说他是有意打破玻璃的,并气急败坏地把他买来的玻璃在教室里摔得粉碎。
三、要全面看待学生,切忌讽刺挖苦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我们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师徒关系。学生犯了错误,理应诚恳接受老师的批评,但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人格,尤其是差生,切忌讽刺挖苦。任何一个学生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即使是差生,同样有他的闪光之处。一位教育家曾说:“爱优生的老师是人,而爱差生的老师则是神。”差生的缺点、错误很多,他们需要老师更耐心的批评教育。如果老师在批评学生时,既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又方式方法妥当,言辞诚恳,那么,他们在接受老师批评时,会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就会积极主动去改正。相反,如果老师批评学生时,不尊重其人格,讽刺挖苦,那么,学生不但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有时甚至使老师难以收场。学生王某上课迟到了,站在门口大声喊“报告”,数学老师便说:“你来得真早,第二节课还没有上你就来了!”教室里一阵哄笑后,王某索性回头走了。老师又只好派学生去追。学生胡某,长相不够好,偏偏爱好文艺活动,班里学生排练汇演节目,他在那里热情地跑龙套。班主任老师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学演戏,可班主任揪着他的耳朵说:“你长不如冬瓜,短不如葫芦,还学演戏?”胡某觉得人格受到莫大的侮辱。他冲着班主任说:“我是不好看,可比你脸上要好看得多。”原来老师脸上有块烫伤留下的疤痕。弄得班主任满脸通红,心里很不是滋味。
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切忌一棍子打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孤立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可用静止地眼光看待每个学生,不可因学生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缺点或不足而否定他的全部,甚至否定其将来。学生马某,人很聪明,头脑灵活且活动能力强,但在校期间,就是不爱学习,而且较为调皮。班主任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甚微。一次老师无奈地说:“你真是一块朽木,老师认为你无药可治了,你这样玩世不恭,将来如果有出息,有作为,你骂我!以后,老师再也不管你了!”高考结束,这位学生名落孙山。高中毕业若干年后,这位学生当上某县县长,坐着小车来拜访当年的班主任老师。马某说:“老师,感谢您高中三年对我的谆谆教诲,请问,您现在有什么困难需要学生帮忙呢?”面对当年的调皮学生,如今的县长,班主任老师不知说什么,好不尴尬。
当然,老师教育学生的手段、批评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受教育者的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和缺陷,这些弱点或缺陷包括思想、性格、行为、习惯、心理、生理等诸多方面,需要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塑造,使之成为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而学生首先是社会之人,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和社会、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学生又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身心在不断变化,他们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之所在,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就在他们之中。因此,老师教育学生要带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这样才不至于伤害学生,同时又达到批评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