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挑战》及其他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f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两篇文章,都是关于三十年前的那一场真理标准讨论的。一篇是在《报刊文摘》上看到的,题为《华国锋在“真理标准”讨论中》(以下简称《讨论》),原载《财经杂志》第9期,作者胡德平;一篇是在网上看到的,题为《邓小平怎样挑战“两个凡是”》(以下简称《挑战》),《文摘报》转载时,标题为《从历史看邓小平与华国锋斗争的政治艺术》)。坦率地说,我赞赏胡德平的《讨论》一文,以为这篇文章最可贵的一条,就是尊重历史事实,给人们一个有关真理标准讨论的完整的历史概念。
  从胡德平的《讨论》一文中,人们可以看到华国锋在真理标准讨论的整个过程中,至少有这样三条应当肯定:
  其一,“真理标准”讨论,并非无的放矢,这是针对“两个凡是”展开的讨论,提出“两个凡是”的,恰恰就是华国锋。然而,华国锋没有因此而失态。他是允许讨论(或争论)的。胡德平的《讨论》一文说:“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他认为是个理论问题,要搞清楚。他更没有暴怒、不计后果地把形势搞乱弄糟”,其依据是“《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并未因刊登《实》(按: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社长、总编辑就遭到撤职查办的处分;耀邦同志也未因组织、引领、推动这一讨论而停止他的党校副校长和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工作”。
  其二,《讨论》一文披露1978年8月18日胡耀邦在中央党校说的一件事:“王任重问华主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怎么回事?华主席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搞清楚,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达到团结”。胡德平认为这段史料“应引起历史学家的注意”。这是华国锋对那场讨论的基本态度。他在那年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是下了决心叫大家讲话,既然把大家请来了,就要让大家讲话,集思广益。”下决心“叫大家讲话”,大家讲的会是什么话,他也是估计得到的,但他还是“把大家请来了”。
  其三,华国锋说的要把问题“搞清楚”,不是“搞”到与他一致了才算“清楚”;他所说的“团结”,不是在“搞”到与他一致了后,再居高临下地去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甚至是“反对过自己而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他是真正践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具有准备随时修正错误的勇气和格调,“最终还为自己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要求停止对个人崇拜的种种宣传”。
  综上所述,《讨论》一文始终没有忽略一条:“华国锋同志当时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和中央军委主席,处于最高领导地位”。所以,文章在说到当时的“政治空气”时,认为“国锋同志的克制、宽容态度也是相当重要的”。接着这个话头,我想再说一句: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以及此后的三中全会之所以取得成功,不仅得益于邓小平、陈云以及胡耀邦等人的思想鲜活开放,也得益于华国锋的胸怀坦白开阔。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能有这样的宽容与克制,能有这种并非作秀的民主作风,在我党的历史上还相当罕见。
  令人遗憾的是,在不少文人笔下,华国锋这种政治品质以及他的历史功绩,没有得到比较客观的肯定。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及此后的三中全会,变成了邓小平战胜华国锋(包括挑战华国锋)的斗争。《挑战》一文就是这样的一个范本。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记得,关于邓小平的工作问题,华国锋曾经有过八个字的意见,叫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邓小平也曾写信相当诚恳地表示“完全听从中央的考虑与安排”。在此几个月后,邓小平恢复党内外一切职务。他在十届三中全会上又相当诚恳地说:“我今年七十三岁,当英明领袖华主席不很称职的助手,至少还可以再干十年。”在这封信和这次讲话中,邓小平确实都说到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这是他的思想的自然流露。但在《挑战》一文(以及其他许多诸如此类的文章)中,那些相当诚恳的话都被隐去了,似乎根本就没有过这回事。有的只是“悄悄地”隐藏在那封信中的“华国锋可能还没有觉察到”的“深刻用意”,有的只是在公开场合的“策略”和私下谈话中的“挑战”,诸如“抓住华国锋讲话中的矛盾,直接向‘两个凡是’提出挑战”,诸如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华国锋无回旋之地”,等等。此类文章的作者或许根本就没有想到,当还很清晰地记得这一切的人们在看了他们的文章之后,会对他们以及他们褒贬的历史人物生发怎样的感慨?!
  最近有一部关于邓小平的书,好像是说他如何“改变中国”的。此前似曾见过一些类似的人物传记,所说的“他”却另有其人。我看过说邓小平“改变中国”一书的部分章节,感到内容比较翔实,看得出,作者力求尽可能完整地反映那一段历史,但我不欣赏这样的书名。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无论说谁“改变了中国”,都不符合历史事实。记得邓小平曾对外国友人说过,粉粹“四人帮”,“不是一两个人的事”。那么,“改变中国”,能是一两个人的事么?一个人“改变”了中国,其他人都干什么去了?一个人就能“改变中国”,还要其他人干什么?如果中国不断地被某一个人所“改变”,是否就值得庆幸?这一连串的问题,恐怕都很难解答。
  邓小平在否定个人迷信与个人崇拜、重新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从而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里程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这是他的历史功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不能忘了真理标准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初衷。我推崇胡德平的《讨论》,出于这样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对于那段历史,应当实事求是,不能半遮半掩;其二,深化政治体制的改革,需要有人思想鲜活开放,有人胸怀坦白开阔,此二者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福建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张功杭
其他文献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缓解了巨大的农村就业压力,繁荣了城乡经济。但受体制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在城市遭受着多重弱势,甚至受到城镇居民的歧视和排斥。通过
本文以资源经济为着眼点,以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建立在资源经济对全国范围内经济影响的基础上,从新疆的资源发展特性出发,对其在资源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国家软实力决定着未来世界的排序,各国软实力相互博弈又相互融合。
本文分析了人们对人民币汇率的认识误区以及我国作为债权国的特殊性,指出人民币之所以采取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并非为了增加出口而人为操纵汇率,而是为了减轻我国私人部门持有外
概述了广西无公害果品产业格局与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无公害果品开发的总体思路,从完善无公害果品标准到形成无公害果品产业的生产技术体系、监测体系和营销体系,阐述了广
阐述了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以河南省黄淮4市为实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粮食主产区培育粮食产业集群的对策。
2010安利(中国)爱心评选精彩揭晓10月28日,2010安利(中国)爱心评选晚会"爱·绽放"于北展剧场盛大揭幕。不是为了加入当下的慈善洪流、不是为了聚焦媒体的眼光,在这条公益的道路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各个行业进入炽热化的局面。要想在竞争中稳步发展,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实力。但是企业怎样才能够加强自身竞争实力,成为了现阶段企业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事实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1种新型农业。阐述了天津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将天津观光农业与国内外进行比较,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行业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建筑企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建筑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成为建筑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危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筑业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实现建筑业及企业的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