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企业的文化意蕴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企业必然要以和谐文化为重要表现特征,并以其为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建构“和谐”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开放、包容、调适、融通的文化策略。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倡导和谐文化。因为和谐文化既是和谐企业的重要特征,也是企业和谐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没有和谐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和谐的企业。我们探究和谐企业的文化意蕴的目的,就在于要实现构建和谐企业实践的“自由”。
  
  和谐企业的文化特征
  
  和谐企业必然要以和谐文化为其最重要的表现特征。企业的和谐文化就是一种以“和谐”为基本思想内核的价值取向,融企业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企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企业文化形态。
  那么,和谐企业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呢?
  在企业内“和谐”是一种共同理想。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更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构建和谐企业,当然也是广大企业人的一个共同理想。“和谐”作为企业人的一种信仰和理想,它指明了企业发展的方向,支撑起企业人的精神世界,给企业人以建设和谐企业、和谐世界的目标和力量,引领企业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在企业内“和谐”是一种内在需求。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需要具备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企业对客户所创造的价值相对量来决定的,并且这种价值相对量的产生过程,一定是企业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合作、相同作用,并使其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中客户需要的结果。
  在企业内“和谐”是一种价值取向。和谐企业要求将“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作为企业的价值取向,并力求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企业要求相吻合的价值体系。无疑,这种以“和谐”为核心理念的价值体系在企业内可以对企业生活发挥有效的评判、凝聚、教化和定向功能,给“和谐”以肯定、赞扬、褒奖和倡导,鼓励一切和谐事物的发展,促进各种和谐因素的增长。
  在企业内“和谐”是一种思维方式。实现和谐,必然要有和谐的思维方式。把斗争片面化、绝对化,形成绝对斗争的思维方式,不可能有和谐;把“同一”片面化、绝对化,企盼绝对的“同一”,也不可能有和谐。说到底,和谐的思维方式就是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是在对立统一中以建设性态度认识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以“和谐”为价值取向,承认差异,尊重矛盾,既不激化矛盾,也不回避矛盾,而是着眼于发展、致力于和谐,尽最大努力化解矛盾,从而实现和谐。
  在企业内“和谐”是一种规范体系。 在企业内,“和谐”作为一种规范体系的人文精神,它对企业制度、规章、道德的建构发挥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并且在企业内部有效形成了保证企业和谐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卓有成效的运行保障机制,由此约束和规范着企业生活的秩序,促进各种制度机制的优化,从而维护和保持企业各要素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协调与稳定,保障现实企业在愈益和谐的轨道上运行。
  
  和谐企业的文化精神
  
  显然,与和谐企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是全体企业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以“和谐”为基本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是企业关于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企业与社会关系和谐、企业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哲学。
  那么,支撑、构成和谐企业“大厦”的文化精神的“基石”是什么呢?
  “人本”观。“人本观”要求企业承认员工的个人价值,确立员工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坚持把企业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根本利益,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愿望,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和增强人的发展动力,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让最广大的企业员工成为企业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享用者。
  “发展”观。 企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性条件,企业的和谐程度,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企业发展的协调性。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求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和谐,必须要求我们企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注重资源与环境、规模与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公平”观。企业公平的核心和实质,是全体企业成员对企业资源和企业财富的合理分配和享用,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奖惩的公正。这样的企业公平是和谐企业的本质要求,是衡量企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维护企业和谐的重要基石和深厚基础。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市场变化、体制转型和管理改组等原因,企业利益格局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如果掌控不了这种状态,企业不可能做到和谐。显然,只有坚持企业公平,真正做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全体企业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诚信”观。 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和谐的重要力量。企业内外部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不睦,说到底是因为缺乏相互信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兴企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企业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诚信,就没有相互的合作,就没有企业的团结,就不能形成普遍的企业认同,也就失去了企业和谐的现实基础。
  “共生”观。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共生共荣的。当今,全球共生化的进程与格局已经越来越明朗,共生的理念和规则正在被人们普遍接受,以共生为运作逻辑的企业共生体,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组织形式。正视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依赖关系,进而实现企业同员工、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客观要求。
  “竞合”观。 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化,但竞争并不一定遵循“你赢必然我输、我赢必要你输”的简单规则,“双赢”或“多赢”已在越来越多的场合成为协调竞争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如何在企业发展与竞争中,培养和增强合作的意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已经成为今天中国企业彼此关注的主题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意识。
  
  和谐企业的文化策略
  
  文化策略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与功能,在组织文化的建构中,根据组织面对的现实环境,而采取的思维与方法、步骤与对策。企业要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为了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和谐文化的建构中,也必然要采取相应的文化策略,即:
  开放。保持开放的态度,这是我们在企业和谐文化的建构中,必须具备的胸怀和策略。教育的普及,闲暇的增多,参与意识的增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性需求也急剧增加;政治民主化,经济多元化,交往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大众化等等,为文化自由发展提供了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以及社会心理各方面的催化和支撑条件。因此,我们企业建设和谐文化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以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学会与不同人群、族群和际群的人和睦共处,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继承发扬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包容。“兼容并蓄”、“宽容海涵”,既是和谐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和谐文化的根本特征。和谐不仅表现为矛盾的同一性,同时也体现为矛盾的差异性,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因此,在企业和谐文化的建构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承认文化的差异性,求同存异,努力营造和谐共进的文化生态。换言之,只有以极其博大的襟怀和勇气,容忍和接纳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才能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才能实现企业最大的“和谐”。
  调适。企业内,多种文化的自我张扬与凸显,必然带来多元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碰撞、摩擦、博弈。因此,一方面,必须用企业主流思想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事关原则、方向的根本问题,明辨是非,旗帜鲜明,保持应有的警惕和战斗力,使危害企业和谐的思潮没有兴风作浪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加强塑造员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员工的境界、情趣、品位,培育员工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促进员工的素质提高、精神解放和全面发展;再一方面,企业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解决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均衡、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切实维护和实现企业公平,努力在企业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融通。融通,就是融合、通达。文化的融通是减少磨擦与冲突,加强合作的有效手段。“融通”作为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一种文化策略,就是通过文化的变革、融入、整合、创新,实现企业文化重构,创立为企业全体成员共享的以“和谐”为导向的企业价值观、风俗礼仪、制度规范等要素构成的企业文化体系的过程。“融通”的实质,是企业内不同特质的文化在保持自己个性基础上彼此欣赏、相互吸收、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作用、和谐发展的结果,并由此达到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的过程。这其中,企业的主流文化能否胜任主导者角色,起到对企业文化“融通”的引控作用,关键在于其自身能否与时俱进,始终代表文化发展前进的方向,并成为新的文化基因的选择力量。
  (作者系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政工部企业文化处处长)
  (责任编辑:郝幸田)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只要教师抓住了小学语文的特点及内涵,针对学生的基础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学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策略;寓教于乐;人文素养;情感;领悟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学习的基础之根,学不好语文,就会连最基本的理解能力都没有,学好其他学科也就无从谈起了,按理说,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
市场忧思:供求失衡调控失措中国的广播影视产业化改革启动以来,电视剧的产业化进程无疑是最快的,也是迄今为止广播影视诸行业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随着资本准入门槛的降低和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德育所涉及的原则、方法、实际操作步骤、注意问题等进行探讨,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德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贯彻德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应把重点放到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上来。”思想道德水平属于教育中的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于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一、当前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首先,很多企业的政工干部不善于从政治上思考和处理问题。很多企业政工干部在遇到事情,思考事情的解决方法的时候,虽然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但是受到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对于解决事情的方法,
中层干部既是领导又是下属,不仅要具备大局意识、协调和执行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真正起到上传下达、带领团队为企业做贡献的作用.中层干部要想获得更
期刊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很容易陷入发展瓶颈,此时仅仅依靠家族内部成员找到企业出路相对比较困难,但如果从外部引进一些新鲜血液,他们不一样的成长
期刊
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有一个徒弟名叫泰山。这个人很聪明,也很有个性。他在跟随鲁班的几年里,个性难改,常有不遵从师父教悔的事情发生。鲁班无奈就把他辞退了。 Master carpent
期刊
本文阐述了“3+4”分段培养模式的背景以及德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德育课程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德育课程内容、开发校本教材,改变德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健全德育教师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3+4”德育课程衔接的对策建议。  1 “3+4”分段培养模式概述  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期刊
Rho激酶(ROCK)是小G蛋白Rho的下游效应因子,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从发生到被吞噬清除的整个过程。一方面,ROCK通过其丰富的底物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对凋亡的激活,并与胞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