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刘璇讲述爱情故事 我们在婚姻里一起明媚成长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璇的名字耳熟能详,曾获得奥运冠军的她不仅是体育界的翘楚,退役后的她更是成功跨界娱乐圈,成为很多人喜欢的主持人和演员。除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刘璇把家庭也经营得有声有色。她的先生王弢是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系教授。两人结婚以来琴瑟和鸣,是圈内公认的模范夫妻。
  刘璇其实比王弢更忙
  刘璇的先生王弢是大名鼎鼎的单簧管演奏家,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他很忙,寒暑假要发新专辑、开演奏会,平时要去中央音乐学院授课、处理学生处的事隋。他在采访时说,自己已年过四旬,这个年纪的男人,本应该要全心为家庭付出,但他因为个人梦想而错失了很多与家人、孩子互动的时间。“昨天练完琴后,有朋友问我吃饭了吗?我知道自己肯定是吃了,但就是想不起来吃了什么。我竟然对生活的很多细节感知都麻木了。”王弢说。但因为专辑录下来就定格,就会伴你一生,所以每次准备新专辑,他都全力以赴,也因此无暇顾及妻儿。
  他们的儿子雄赳赳还不到3岁,王弢说,男孩在小时候更需要父亲的陪伴。但他根本没时间,所以常常只能用非常恶劣的方式去弥补,比如疯狂买玩具,儿子喜欢去哪里,就马上给他买门票。“完全是诱惑性的陪伴,你跟爸爸玩,爸爸就满足你。这种方法肯定是错误的,因为父母想要跟孩子亲密,就应该花时间。”他本来就很忙,脾气又不太温和,不能多陪伴儿子让他满是愧疚。“所幸嫁给我的女人是刘璇,我能多年来一直坚持巡演,这得力于太太的支持。”王弢忙得根本没时间陪她和孩子,回到家都是凌晨,一大早就要离开,但刘璇从不抱怨。其实作为演员和主持人,刘璇的曝光率很高,压力自然也很大,而且她有自己的事业,还要兼顾家里的大小事务。刘璇比王弢更忙,比如最近,他们家要换保姆,刘璇都会亲自处理,面试新的保姆。
  王弢说:“有时候她明明累得不行了,但只要儿子有课,她一定会马上精神抖擞地陪他去上课。”因为妈妈陪伴更多,雄赳赳更黏刘璇。有一次,因为刘璇出差不在家,雄赳赳夜里突然醒来,王弢去他的房间,轻轻地拍着他哄他入睡。小家伙不再出声,王弢以为儿子睡着了。就在他准备起身离开时,儿子突然醒了,看到面前是爸爸,崩溃大哭:“我要妈妈!不要爸爸!”那一刻,王弢很后悔,自己没有花时间陪儿子。但刘璇总是说:“没事儿,不是有我吗?”
  自从儿子出生后,刘璇就承担了照顾陪伴孩子的大部分工作。只要在北京,儿子的早教课、亲子班,她都会陪着去。有时一天有3节课,整整一个上午或下午,她都陪在孩子身边。
  一起吃饭比拿冠军重要
  因为工作领域不一样,刘璇和王弢的交集并不多。正因此,他们把所剩不多的自由时间都用在了生活的交流上。“时间再紧也要生活啊。”王弢说,他常常回到家已经凌晨一点了,刘璇却还在客厅等着他。问他今天练得怎样,感觉还好吗?无论是否在一起,他们每天都会把当天的事,尤其是孩子的一天情况,在临睡前过一遍。
  刘璇说,她从小就会安排每一分钟的时间,因为从7岁开始就是这样过来的。“特别想休息,什么事都不想干的时候,还是会陪儿子上早教课,因为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而下午要开会要工作,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她觉得,人生有特别多的规划后,分清楚体系,把时间划分清楚,即便再忙,一切都会井然有序。
  刘璇对时间的管理有着超平常人的自省,比如工作时,她一般会吃快餐。采访那天,她准时到达,边化妆边接受采访,拍摄间隙吃一对烤翅解决午餐。“工作时要停顿下来吃个饭,至少得一个小时,这太耽误大家的时间,所以我选择吃快餐。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刘璇说。
  但刘璇从不吝惜把时间留给孩子,她说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跟妈妈更亲近,平时带的也多,作为母亲当然要照顾得更细致一些。生孩子之前,她晚上工作完后还会去吃火锅,但有孩子后,她从来不安排晚上的工作。当妈妈后,刘璇晚上七八点以后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因为孩子晚上睡觉会做梦、叫妈妈,她要确保自己在他身边。她也会考虑工作地点是不是在北京,万一在外地,那也最好能够当天去当天回。
  刘璇的改变自然而然,因为她从小就特别希望有家庭生活。从小就过集体生活,曾有多年连家人都无法见到的她,跟家人吃顿饭都是奢侈,但這对普通家庭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我们练体操的,很多事不能由自己来决定。所以说与家人一起吃饭,和拿冠军同等重要。”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感恩
  从退役到现在已经18年了,刘璇坦言中间有过很不适应的时候。“从来没有过不去的时候。有过特别累、运气不那么好的时候,我知道是自己的低谷,接受它而且知道过去之后就会迎来阳光。”刘璇不爱应酬,迫不得已的应酬也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发呆是刘璇排遣情绪的常态,真正想表达时,她会主动跟一两个闺蜜倾诉,但如果有什么喜悦,刘璇通常会选择跟一帮人分享。
  从运动员到演员、主持人、创业的跨越,最不容易的地方是学习。对刘璇来说,怎样快速适应新的环境,知道新环境里的规律?“学习这件事情,有了学习能力就会很快。一开始,我转型确实花了很多时间,完全是一张白纸,除了体操技能、坚毅的品质外,我面临的是24小时得学10样东西。这么多年了,创业是我从未想到的领域,但进入没多久就能很快找到规律,并马上进入到学习状态。”对于现在的成就和状态,刘璇的语气里满足自信和骄傲。
  虽然身为艺术家,但生活中的王弢一点儿都不浪漫。比如采访那天,两人因为各自工作安排一前一后到达,为了拍摄需要,工作人员特意准备了一束花,叮嘱王弢在刘璇到达影棚时送给她。但王弢居然把这事儿给忘得一干二净,后来被人提醒才将花送上,还实话实说:“对不起,真把这事儿给忘了!”刘璇也不生气,笑容满面地接过花。她坦承自己不是一个特别需要浪漫的人,“偶尔点缀一下就行了,天天都浪漫,还怎么过日子?”
其他文献
说起电报,不仅是个暴露年龄的话题,也是一个暴露隐私的话题。在这里,我想说说我的小学同学“枕头”的故事。  “枕头”是一位女同学。之所以开篇要先交代“枕头”和她的性别,等接下来我说到她人生中的两封电报,个中原委,你自然就明白了。  “枕头”出生前那段时间,难得风调雨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似乎更迷信天气,也更迷信算命看相。很多人都指着“枕头妈”鼓起的肚子,很笃定地说:“男孩,准没错!”这话,对于“
期刊
小时候看过无数次京剧《红灯记》,知道他们是为保卫密电码而与鬼子斗争,却不知道密电码为何物,为什么这么重要。长大一点儿才知道密电码是翻译电报用的手册,从此明白电报是怎么回事。  我家原来住的地方是座二层小楼,离坐落在六部。的电报大楼很近,后窗正對着电报大楼的钟楼。所以抬眼就可看到钟表指针,听到报时的《东方红》乐曲。  我的幼儿园在建国门,在长安街上坐大一路公交车到六部口站穿胡同回家,下车站就在电报大
期刊
30年前那个春节,我和老伴儿既没去公园,也没去庙会,而是作為普通百姓逛了趟中央电视台。我们既不是幸运观众去看演出,更不是演艺圈人士去做节目,为什么能有这个机遇呢?  那是1989年2月,中央电视台为了答谢社会公众对央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决定在春节期间,开放演播大厅和部分附属设施,供广大观众参观。这条消息一公布,立即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我们老两口早就盼望能有个机会,去央视开开眼,这回可逮着了。正月初
期刊
现在说起电报,恍如隔世,至少40岁以下的人对此都非常陌生,很多人了解电报都是从一些文艺作品中得知的。电报是一种很古老的通讯技术,在电话没有普及的年代,电报是最快捷的通讯方式,报喜又报忧是它的特点。因为不具备双方通话的功能,单方的电报内容很难核实,所以,闹出了很多誤会和笑话。  在我的记忆中,一毛钱能买一根糖葫芦的年代,发电报还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发一个字要3毛钱,几块钱也发不了多少字,所以,发
期刊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薷,生于1884年,江苏仪征人。仪征刘氏是经学世家,尤以治《春秋》、《左传》,饮誉学林。他本人也尝以家学第四代传人自居。他不仅是晚清著名学者,亦是著名的革命党人。  钱幺同,本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1887年9月12日生,浙江吴兴人。著名学者,北大、北师大名教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骁将。  1919年11月10日,北京,天气很冷,北风呼啸,患肺结核已年余的刘师培躺在病榻
期刊
高中毕业那会儿,正值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应届毕业的我凭实力考上一所名牌理科大学。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仅仅上了一年大学的我却因身体有病辍学了。由于我是全家第一个大学生,上了大学左邻右舍加上爸爸妈妈喜不胜喜,我退学了,全家始料不及,犹如晴天霹雳,令全家接受不了。而我又因人生的低潮,整日,恍恍惚惚沮丧不堪。  终于在家待业了三年,才找到一份工作。初上班的第一天,我按捺不住地兴奋,工作了,再也不是游手
期刊
张允和先生出了一本新书——《最后的闺秀》,我们一行人到她家去采访。周有光先生也在,于是,周先生就做了回张先生的“配角”。  编导做了一个特别的设计——让他们夫妇并肩而坐。张先生虽为主角,坐姿却仍是夫唱妇随的做派,让她坐在周先生的右侧,她的身子就会很自然地微向左倾,反而反之,九十岁了还一副备受呵护的娇妻模样!确如坊间传言的那样,这是“一对让人眼热的情笃夫妻”。  周先生那天的“配角”也当得很是称职。
期刊
台湾作家白先勇和主持人陈文茜是好朋友。当年,白凭借他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一时。按说朋友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隋,陈文茜是应该多加关注的,但實际上,她对此却是一点兴趣都不感。  白先勇发现以后,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很少在陈文茜面前提《牡丹亭》的演出情况,更不会请她发表意见。但这完全不妨碍两人继续做朋友。 陈文茜后来表示:“对此,我非常感谢。他可以创新,我可以顽固,谁也不去说服谁。”  也许,这就是最高级
期刊
[人物简历]  譚正岩  男,京剧老生。现为北京京剧院主演,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谭派第六代传人、谭门第七代嫡传人,祖父是著名表演艺术家谭元寿、父亲是著名京剧演员谭孝曾。第四届青研班学员。历届文化部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荣获央视全国青年京剧大赛“金奖”,2018年“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文化之星年度人物。  “谭家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京剧史。生在这样的家庭,我从一出生就与京剧形成
期刊
编者的话  随着《流浪地球》的热映,科幻一下子热了起来。  科幻是什么?科幻是有科学依据的幻想,即在不与人类现在已知的最大信息量,如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已发生的事件冲突的前提下,幻想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和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起,被誉为是“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他也是“雨果奖”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