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预习有时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所谓预习就是在上课之前把要学的知识先学一遍,达到对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正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更容易掌握主动。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分为三类: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学期预习。预习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讨论课前预习对学生五个积极的作用。
一、预习可以查缺补漏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发现有懂和不懂的部分。那么为什么这部分不懂呢?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发现自己知识点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学生可以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让它们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学习和理解新知识就会顺利。绝大部分学生之所以听课效果差,就是没有掌握好新课所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上课的时间被白白浪费,课后花了很多时间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使学生能提前对知识查缺补漏。
二、预习可以发现重难点
在独立预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点只需看两三次就能理解的,这一类知识属于简单的;有些知识学生在理解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如果经过积极的思考也能弄懂(当然这对中等和优等生来说);另外有些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不容易搞清楚。这就是预习中发现的重难点,同样也是新课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就应该强调:预习搞不懂是正常的,不要存在过多的恐惧心理,而要对不懂的知识多思考思考,将其作标记,以便在听课时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样,会使听课效率更高,不致于整节课都要强迫自己高度集中,否则学得累,效果却不是很好,而且影响下节课听课的质量。通过有效预习,学生带着问题才会强化有意注意。
三、预习可以有效听课
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都是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因此物理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知识加以适当的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的效率。新的知识是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新的章、节中大部分内容是完全可以看懂的,还有一些知识在预习中怎么看也看不懂,这往往就是教材中重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有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等。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听课效果自然会更好。另外上课时还要学会比较和分析,对于自己的对问题理解和老师对该问题理解要加以比较和分析,发现彼此的异同点,从而引起自己更进一步的思索。比较和思索无疑可以深化听讲的内容,进而有效听课。
四、预习可以培养自学和挖掘潜能
预习是自己独立地由已知向未知进军,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长期坚持预习,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教材中对所学的知识都有全面和系统的论述,学生阅读时,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有所理解,从而达到搞清思路、掌握要点、找出重难点的目的。因此能坚持预习的学生其今后自学能力必然较强。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在预习时,不仅看教材,而且去钻研相应的参考书,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理解所学内容,有时还能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在预习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弄懂书本的基本知识,对于有些理解不太透的知识,同时还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他们会想方设法把问题搞清楚,这样就达到了对自学能力锻炼目的。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时,其潜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有效的锻炼。
五、预习可以有效学习
由前面叙述可知,学生学习困难,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没有理解,造成听课中“拦路虎”比较多,难以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而且不可能彻底掌握,以致越学越困难,造成“恶性循环”。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对旧知识进一步的理解,了解新课的重难点,从而提高听课效率。这样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减少,虽然预习花掉了一点时间,但其它方面可以将其补偿。时间一长,学生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步入正轨,进而达到有效学习。
总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过程性学习。但学生的预习习惯需要老师加以正确指导,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能提高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还可以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另外学生通过自己预习能够让自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也正体现了学习物理的宗旨:“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潜能得到逐渐的挖掘和发挥。”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讨论课前预习对学生五个积极的作用。
一、预习可以查缺补漏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发现有懂和不懂的部分。那么为什么这部分不懂呢?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发现自己知识点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学生可以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让它们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学习和理解新知识就会顺利。绝大部分学生之所以听课效果差,就是没有掌握好新课所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上课的时间被白白浪费,课后花了很多时间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使学生能提前对知识查缺补漏。
二、预习可以发现重难点
在独立预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点只需看两三次就能理解的,这一类知识属于简单的;有些知识学生在理解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如果经过积极的思考也能弄懂(当然这对中等和优等生来说);另外有些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不容易搞清楚。这就是预习中发现的重难点,同样也是新课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就应该强调:预习搞不懂是正常的,不要存在过多的恐惧心理,而要对不懂的知识多思考思考,将其作标记,以便在听课时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样,会使听课效率更高,不致于整节课都要强迫自己高度集中,否则学得累,效果却不是很好,而且影响下节课听课的质量。通过有效预习,学生带着问题才会强化有意注意。
三、预习可以有效听课
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都是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因此物理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学生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知识加以适当的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的效率。新的知识是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新的章、节中大部分内容是完全可以看懂的,还有一些知识在预习中怎么看也看不懂,这往往就是教材中重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有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等。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听课效果自然会更好。另外上课时还要学会比较和分析,对于自己的对问题理解和老师对该问题理解要加以比较和分析,发现彼此的异同点,从而引起自己更进一步的思索。比较和思索无疑可以深化听讲的内容,进而有效听课。
四、预习可以培养自学和挖掘潜能
预习是自己独立地由已知向未知进军,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长期坚持预习,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教材中对所学的知识都有全面和系统的论述,学生阅读时,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有所理解,从而达到搞清思路、掌握要点、找出重难点的目的。因此能坚持预习的学生其今后自学能力必然较强。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在预习时,不仅看教材,而且去钻研相应的参考书,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理解所学内容,有时还能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在预习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弄懂书本的基本知识,对于有些理解不太透的知识,同时还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他们会想方设法把问题搞清楚,这样就达到了对自学能力锻炼目的。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时,其潜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有效的锻炼。
五、预习可以有效学习
由前面叙述可知,学生学习困难,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没有理解,造成听课中“拦路虎”比较多,难以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而且不可能彻底掌握,以致越学越困难,造成“恶性循环”。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对旧知识进一步的理解,了解新课的重难点,从而提高听课效率。这样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减少,虽然预习花掉了一点时间,但其它方面可以将其补偿。时间一长,学生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步入正轨,进而达到有效学习。
总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过程性学习。但学生的预习习惯需要老师加以正确指导,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能提高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还可以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另外学生通过自己预习能够让自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也正体现了学习物理的宗旨:“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潜能得到逐渐的挖掘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