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改善,对于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越发成为了当下的首要教育问题,“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對于小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在公众视野里占有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家长相对于学习成绩,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问题。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浅析
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主要可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的环境因素,学生后天的性格养成因素等。
1) (一)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作为正规的教育体系,在学生心理影响中占很大比重,其中包括上学期间的学习,与老师、同学们的交往过程,都占小学生生活的很大比例。在孩子的心理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方面,小学生的年纪小,自制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不高,造成学习成绩不佳,带来了压力,容易使学生感到烦躁不安、学习疲劳、对其厌烦,从而打击了孩子学习积极性,使其渐渐生出自卑的感觉,越发地贪玩。便由此造成了孩子的厌学心理,不愿提及学习,一经提起便是抗拒姿态,造成了逃避的心理,最终将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社交方面,体现在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和与各科任老师的相处中。有的孩子性格开朗,容易与其他同学交往,可以积极与老师交流沟通。但有部分学生,喜欢受到大家的注意,但是不得其道,选择靠欺负其他同学或者联合其他同学一起欺负别的孩子来得到注意,于是使得其与他人产生了社交距离,甚至被孤立。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其性格暴躁,易怒,孤僻,不愿与人交往。还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多时沉默寡言,不与别的同学交流,对集体活动不积极,该学生若是未得到及时注意,容易造成其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容易产生挫败感,不易对人敞开心扉,这将不利于正确的人生观念的树立。
2)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教育中的基础部分,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家庭环境包括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思想态度、经济实力、人际关系等。国家教育部规定,未满六周岁的孩子不得接受小学教育,意味着至少从孩子出生到六岁以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几乎全部原因来自于家庭因素。家庭的环境因素也决定了家庭的教育方式,完整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生活,同时在其性格的后天养成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经研究调查显示,家庭完整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比父母离异或者由父母外的其他人员抚养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更能够感受到幸福,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也更加轻松自如。后者这两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孩子性情有缺失,自我孤立、变得自卑、不愿与人亲近。这对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都将存在影响,不容轻视。
3)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主要指的是在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耳濡目染、影响、潜移默化,属于孩子的生长环境之一。在一个落后封建的社会环境下,直接的影响到孩子父母的观念取向以及教育,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间接地对孩子造成心理潜在影响。通常会滞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得缺乏上进心,价值观养成的不完整。而一个良好文明的社会环境,使得父母群体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培养下一代的教育更加关注,为孩子的心理完善,思想观念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针对不同性格,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引导其走向健康的心理道路上。这不仅仅需要老师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以及孩子自己的努力,多方面同步完成的结果 。
1)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自身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才能以最合适的心态和方法去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师,面对一群三观尚未成型的孩子们,老师的言行、态度、思想、处理事情的方法,对孩子们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引导孩子心理健康的同时,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都予以足够的关心和注意,尽可能的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能平心对待,不偏袒、不持有个人偏见、不区别对待学生,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应有的关注。
同时,还要求教师需要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不单纯以自己的观念和经验来处理事情,对待学生态度认真亲切,真心实意的去和孩子们交流沟通,多处于孩子立场想问题,教育孩子同时要以他人立场想问题。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常与学生沟通,与其家长沟通,了解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
作为老师,也应该至少培养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教育者也是人,也需要亲近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保证有一颗明亮的心,端正而慈祥。要懂得对自己的适当放松,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一样,需要劳逸结合,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去处理事情。
2) 1.关心学生之间的社交问题,加深对以及对学生性格的了解
每个班的学生都是一个群体,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社区,每个学生之间的关系友好程度都值得老师去注意。随着科技的进步,孩子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趋向于成人化,在其尚未形成正确的观念之前,极其容易被外界的负面因素影响,学生之间的相处方式也开始慢慢趋向成人化,新闻中时常有报道初中生之间打架斗殴等情况,其实有很多学生是从小学时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导致的,这个时期的孩子们甚至不能够清楚分辨善与恶。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孩子们的社交情况有了解,一旦有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其沟通,并且要有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案。并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本来是不能互相了解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如何去与一个人合适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作为一个教育者,对待学生,不能是以一个灌输的方式来教育的,而是用真诚的沟通来取而代之。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和他们真正的打成一片,有时放下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和他们成为朋友。,了解孩子的性格与人际关系,自己心中建立起一个时常能够改动的,学生之间的关系网络,对其中的脉络清清楚楚,这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耐心和一个积极的心态。
3) 2.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给予其应有的对待和合理需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他们的心路历程里,有很多的心理需要,包括其对安全的需要;交往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信任的需要等等,这些合理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只有在这方面的种种需要得以满足,才能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顺利地前行,若是这些得不到满足,则会影响到其正常的心理发展,成长受到滞阻。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还需帮助他们树立真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良好的人生观念将能够指引他们善待自己和他人,对事情的是非曲直能够有所分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使其不受外界成人思维负面的纷乱影响,保持对自身的标准要求,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对自己的自爱与保护。
4) 3.多和家长交流,双向努力共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在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庭环境的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可缺少的。家长作为孩子最依赖的亲人,也是其最信赖的人,而家长的观念以及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观念的树立。
与家长交流心得,告知孩子的情况,以及了解家长的观念想法,也是老师的工作之一。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可以促使他们从家庭方面对孩子能有一个正面积极的影响,这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通过双方的同时关注,才能够顺利的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心理需要,对其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引导。
总而言之,作为备受人们关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孩子与其他人之间的交往问题的处理,处理好了这两大原因,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将会变得简单。这其中需要的是老师与家长两方面共同努力完成,只靠任何一方是十分吃力的,最终问题还需要沟通来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合适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其人格的到完善和成长,成为一个三观正、,有理想、;有追求、;有文化、;有自制的新一代人。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浅析
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主要可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的环境因素,学生后天的性格养成因素等。
1) (一)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作为正规的教育体系,在学生心理影响中占很大比重,其中包括上学期间的学习,与老师、同学们的交往过程,都占小学生生活的很大比例。在孩子的心理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方面,小学生的年纪小,自制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不高,造成学习成绩不佳,带来了压力,容易使学生感到烦躁不安、学习疲劳、对其厌烦,从而打击了孩子学习积极性,使其渐渐生出自卑的感觉,越发地贪玩。便由此造成了孩子的厌学心理,不愿提及学习,一经提起便是抗拒姿态,造成了逃避的心理,最终将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社交方面,体现在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和与各科任老师的相处中。有的孩子性格开朗,容易与其他同学交往,可以积极与老师交流沟通。但有部分学生,喜欢受到大家的注意,但是不得其道,选择靠欺负其他同学或者联合其他同学一起欺负别的孩子来得到注意,于是使得其与他人产生了社交距离,甚至被孤立。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其性格暴躁,易怒,孤僻,不愿与人交往。还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多时沉默寡言,不与别的同学交流,对集体活动不积极,该学生若是未得到及时注意,容易造成其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容易产生挫败感,不易对人敞开心扉,这将不利于正确的人生观念的树立。
2)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教育中的基础部分,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家庭环境包括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思想态度、经济实力、人际关系等。国家教育部规定,未满六周岁的孩子不得接受小学教育,意味着至少从孩子出生到六岁以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几乎全部原因来自于家庭因素。家庭的环境因素也决定了家庭的教育方式,完整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生活,同时在其性格的后天养成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经研究调查显示,家庭完整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比父母离异或者由父母外的其他人员抚养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更能够感受到幸福,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也更加轻松自如。后者这两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孩子性情有缺失,自我孤立、变得自卑、不愿与人亲近。这对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都将存在影响,不容轻视。
3)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主要指的是在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耳濡目染、影响、潜移默化,属于孩子的生长环境之一。在一个落后封建的社会环境下,直接的影响到孩子父母的观念取向以及教育,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间接地对孩子造成心理潜在影响。通常会滞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得缺乏上进心,价值观养成的不完整。而一个良好文明的社会环境,使得父母群体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培养下一代的教育更加关注,为孩子的心理完善,思想观念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针对不同性格,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引导其走向健康的心理道路上。这不仅仅需要老师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以及孩子自己的努力,多方面同步完成的结果 。
1)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自身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才能以最合适的心态和方法去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师,面对一群三观尚未成型的孩子们,老师的言行、态度、思想、处理事情的方法,对孩子们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引导孩子心理健康的同时,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都予以足够的关心和注意,尽可能的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能平心对待,不偏袒、不持有个人偏见、不区别对待学生,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应有的关注。
同时,还要求教师需要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不单纯以自己的观念和经验来处理事情,对待学生态度认真亲切,真心实意的去和孩子们交流沟通,多处于孩子立场想问题,教育孩子同时要以他人立场想问题。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常与学生沟通,与其家长沟通,了解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
作为老师,也应该至少培养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教育者也是人,也需要亲近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保证有一颗明亮的心,端正而慈祥。要懂得对自己的适当放松,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一样,需要劳逸结合,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去处理事情。
2) 1.关心学生之间的社交问题,加深对以及对学生性格的了解
每个班的学生都是一个群体,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社区,每个学生之间的关系友好程度都值得老师去注意。随着科技的进步,孩子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趋向于成人化,在其尚未形成正确的观念之前,极其容易被外界的负面因素影响,学生之间的相处方式也开始慢慢趋向成人化,新闻中时常有报道初中生之间打架斗殴等情况,其实有很多学生是从小学时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导致的,这个时期的孩子们甚至不能够清楚分辨善与恶。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孩子们的社交情况有了解,一旦有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其沟通,并且要有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案。并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本来是不能互相了解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如何去与一个人合适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作为一个教育者,对待学生,不能是以一个灌输的方式来教育的,而是用真诚的沟通来取而代之。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和他们真正的打成一片,有时放下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和他们成为朋友。,了解孩子的性格与人际关系,自己心中建立起一个时常能够改动的,学生之间的关系网络,对其中的脉络清清楚楚,这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耐心和一个积极的心态。
3) 2.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给予其应有的对待和合理需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他们的心路历程里,有很多的心理需要,包括其对安全的需要;交往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信任的需要等等,这些合理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只有在这方面的种种需要得以满足,才能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顺利地前行,若是这些得不到满足,则会影响到其正常的心理发展,成长受到滞阻。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还需帮助他们树立真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良好的人生观念将能够指引他们善待自己和他人,对事情的是非曲直能够有所分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使其不受外界成人思维负面的纷乱影响,保持对自身的标准要求,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对自己的自爱与保护。
4) 3.多和家长交流,双向努力共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在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庭环境的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可缺少的。家长作为孩子最依赖的亲人,也是其最信赖的人,而家长的观念以及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孩子观念的树立。
与家长交流心得,告知孩子的情况,以及了解家长的观念想法,也是老师的工作之一。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可以促使他们从家庭方面对孩子能有一个正面积极的影响,这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通过双方的同时关注,才能够顺利的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心理需要,对其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引导。
总而言之,作为备受人们关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孩子与其他人之间的交往问题的处理,处理好了这两大原因,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将会变得简单。这其中需要的是老师与家长两方面共同努力完成,只靠任何一方是十分吃力的,最终问题还需要沟通来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合适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其人格的到完善和成长,成为一个三观正、,有理想、;有追求、;有文化、;有自制的新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