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开发创造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平台,高校应从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加强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行为体系,提高教学实效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健康成长提供师资保障三方面提高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简介]杨影(1970- ),女,吉林农安人,长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任传华(1969- ),女,黑龙江龙江人,长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长春 1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213号)、2012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GH12241)和2013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吉林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B1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7-0042-03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2007年5月,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带头,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2007年10月,共青团中央印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提倡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此后,各高校以学习优异、品质优秀、素质过硬的大学生作为培养对象,相继实施“青马工程”。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质
1.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所谓信仰是“主体对某种对象(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极度信服和持有、以至于把它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精神意识状态”。①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信奉和遵循,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情”是对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的关注;“意”是一种坚定的人生意志和信念;“行”则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现实生活和历史发展的统一,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②中国之所以能在经历沧桑巨变后,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结果。因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探其精髓、合理运用。
2.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像一面旗帜,引领青年了解前进的目标,在为之奋斗的基础上明确利弊,并为个人理想不懈努力。富有激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只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以此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拥有自我约束能力。
3.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大学生思维敏捷、洞察力强,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的特点。大学生只有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才能走上正确道路,坚定个人信心。
4.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是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学以致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真正成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但需要坚定的信仰,还要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精髓、亲身经历社会实践,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大学生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成为革命事业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5.优秀的道德品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在理论学习、知识储备、实践能力等方面获得成长,最重要的首要标准与核心是思想境界。在“青马工程”中接受培养的大学生要拥有远大目标、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6.较强的开发创造能力。高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拥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其思想条框少、精力旺盛、热情饱满、大胆探索、富有毅力、充满朝气的特点,定会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平台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平台众多,如可通过党校、团校、社团干校等,采取集体自学、观看录像、座谈讨论等培训方式进行短期强化教育,每期重点培养一批思想理论与综合素质均较为突出的骨干分子。但从长期和总体上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平台。
1.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任务所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浪潮冲击下,培养一批具有良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较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实践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能够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任的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
2.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特质的内在一致性所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大学生通过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培养,了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等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最新成果;还可以通过时政报告会安排学生骨干集中理论培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特质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独特载体。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简介]杨影(1970- ),女,吉林农安人,长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任传华(1969- ),女,黑龙江龙江人,长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长春 1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213号)、2012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GH12241)和2013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吉林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B1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7-0042-03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2007年5月,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带头,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2007年10月,共青团中央印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提倡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此后,各高校以学习优异、品质优秀、素质过硬的大学生作为培养对象,相继实施“青马工程”。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质
1.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所谓信仰是“主体对某种对象(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极度信服和持有、以至于把它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精神意识状态”。①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信奉和遵循,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情”是对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的关注;“意”是一种坚定的人生意志和信念;“行”则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现实生活和历史发展的统一,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②中国之所以能在经历沧桑巨变后,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结果。因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探其精髓、合理运用。
2.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像一面旗帜,引领青年了解前进的目标,在为之奋斗的基础上明确利弊,并为个人理想不懈努力。富有激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只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以此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拥有自我约束能力。
3.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大学生思维敏捷、洞察力强,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的特点。大学生只有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才能走上正确道路,坚定个人信心。
4.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是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学以致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真正成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但需要坚定的信仰,还要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精髓、亲身经历社会实践,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大学生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成为革命事业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5.优秀的道德品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在理论学习、知识储备、实践能力等方面获得成长,最重要的首要标准与核心是思想境界。在“青马工程”中接受培养的大学生要拥有远大目标、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6.较强的开发创造能力。高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拥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其思想条框少、精力旺盛、热情饱满、大胆探索、富有毅力、充满朝气的特点,定会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平台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平台众多,如可通过党校、团校、社团干校等,采取集体自学、观看录像、座谈讨论等培训方式进行短期强化教育,每期重点培养一批思想理论与综合素质均较为突出的骨干分子。但从长期和总体上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平台。
1.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任务所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浪潮冲击下,培养一批具有良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较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实践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能够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任的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
2.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特质的内在一致性所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大学生通过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培养,了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等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最新成果;还可以通过时政报告会安排学生骨干集中理论培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特质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独特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