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闸述了森林与环境的关系,表明森林对改善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森林培育方法,以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森林培育;森林保护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32-02
  随着地球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人类对地球无限制的索取,伴之而来的是地球资源迅速匮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采取了许多措施缓解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如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整治荒漠、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由高大乔木及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居住的环境。森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生物多样性、降低空气污染等功能。另外,森林还是个生物基因库,有利于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可以极大地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清洁的能源,且不会给地球造成新的污染[1]。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对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1 森林与环境的关系
  1.1 森林与温度
  树木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为生物圈积累初始物质。在炎热的季节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保持林区的温度低于裸露地的气温。而在冬季,又可以减少风速,使林区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在林区与裸露地带的气温相对恒定的条件下,二者冬季与夏季的极端气温相差达5 ℃。
  1.2 森林与水分
  森林是一个天然的水库,其本身能截留一定量的天然降水,根系还可以吸收地下水。另外,由于树木的蒸发作用,可以降低林区内过多的水分,使林区的空气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让人心旷神怡。
  1.3 森林与大气
  大气是由氮、氧、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含量过高会极大地改变地球的温度,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森林的固碳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且能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降低空气中颗粒粉尘的含量,洁净空气。
  1.4 森林与土壤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后形成的,滋养地球上的生物,但是由于岩石的组成成分不同,风化后形成的土壤的养分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而有了森林后的土壤,由于有森林枯落物及植物根系对土壤的作用,死亡后根系的分解及其他林间生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林区的土壤富含腐殖质,养分大大提高,更加有益于植物的生长。
  1.5 森林与生物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境,也是最大的基因库,森林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对于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改变地球的环境,应当大力植树造林,进行科学的森林培育,增加地球森林覆盖率,以达到改善地球生态环境的目的[2]。
  2 森林的培育
  2.1 苗木培育
  2.1.1 苗圃地选择。苗圃地最好选在向阳的坡地或是平坦的地段,要求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将选好的土地平整,细化,消毒,施入基肥,按照圃地的大走向,把圃地做成圃床[3]。
  2.1.2 播种。根据树木种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季节,将种子播入土壤。播种方式有撒播、条播、点播。播种技术要点:①开沟。播种沟的适宜深度要根据种粒大小和覆土厚度而定,在一般情况下深度为0.5~0.6 cm,开沟深度要均匀,小种子植物造林(如杨、桉、柳类种子)一般不开沟,直接浅线播种。②播种。播种时要边开沟,边播种,边覆土,以防止播种沟失水。要控制好播种量,下种要均匀。小粒种子因播种量少,为保证下种均匀,可与细沙混合后再播。③覆土。一般覆土厚度是种子直径的5~6倍。覆土的目的是保水、保温、防止风干和鸟兽的危害等,为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能充分利用土壤中毛细管水分,在干旱和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覆土后要进行镇压[4]。
  2.1.3 育苗地管理。①覆盖。覆盖播种地的目的是保持土壤水分,减少灌溉次数,调节地表温度,防止地表板结和鸟兽侵害等。覆盖一般使用稻草或松针,覆盖苗床表面,厚度在3~5 cm,要求厚度均匀。②灌溉和排水,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土壤水分缺乏,种子将失去活性,难以萌发;含水量过大,土壤不透气,种子在土壤中会产生霉烂。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播种苗地进行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确保种子按期发芽。③中耕。为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和苗木根系的生长,要根据苗木的大小及苗木的特性决定中耕的深浅程度,浅了达不到中耕的要求和效果,深了伤及苗根,减缓苗木生长,还容易使苗木感病,致使育苗失败。④除草。苗圃的杂草种类多,生长快,繁殖力强。杂草的生长会与苗木争夺水分、养分、生长空间。另外,杂草还是病虫害的根源,使苗圃病虫害蔓延,从而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及时清除苗圃地的杂草。⑤间苗。苗木密度过大会影响苗木的质量,为保证苗木质量,要及时间苗,以为苗木提供充足的生长环境,保证水分、养分供应充足,生长成优质苗木,形成壮苗。⑥切根和截梢。优质苗木要有发达的根系,苗干粗壮,主根树种原根系只向下生长,侧根少,不利于移植后的生长,切根后可使苗木根系发达形成良好的根团,秋季切根可限制苗木吸收水分,并抑制苗木高生长,防止苗木徒长,促进苗木木质化形成壮苗。切根宜在速生后期和硬化初期进行,以两侧切根为好,切根深度在10~20 cm。截梢是为了使苗木长得规范整齐。
  2.2 苗木出圃
  2.2.1 起苗。起苗时间要与造林季节相配合,冻及冻结地区,除雨季造林用苗随栽随起外,在秋季苗木停止生长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起苗要达到一定深度,要求做到少伤侧根,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
  起苗方法:①人工起苗。起播种苗时,先在第1行顺着苗行方向距苗行20 cm挖一条沟,在沟壁下侧挖一条沟槽,根据起苗的要求切断苗根。再于第1、2行苗中间切断苗根,并把苗木连土推在沟中即可起出苗木。②机械起苗。用起苗机器进行起苗,工作效率高、成本低、起苗效果好。   2.2.2 苗木分级、包装。先根据苗木质量将苗木分级。再用包装材料按一定的方式包好苗木,以便于运输。
  2.2.3 苗木运输。即用运输车辆把包装好的苗木运送到造林地点。
  2.3 人工造林
  2.3.1 造林地的选择及清理。为了发挥人造林的最大效益,需要选择土层相对深厚、土壤肥力较大的地段造林。造林地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荒山造林;二是农耕、四旁及撂荒地;三是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四是已局部更新的基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整地是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目的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造林地翻垦对苗木的成活、保存和生长发育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人工林培育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造林地整理可以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水土保持作用,提高造林存活率,促进幼林生长,造林地清理的方法包括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化学清理、堆积清理。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5]。整地前要根据造林苗木的大小和根系的状况确定整地面积和深度。根据造林苗木树种特性及苗木大小,确定造林初植密度、株行距的大小。当年生苗木,挖成60 cm×60 cm的明穴或暗穴。根据相应地区及相对树种来确定整地时间,严寒地区不能在冬季整地,否则会无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换在其他季节整地,会相对节约成本。而在相对温湿的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整地,但要考虑到造林的时间,因为整地过早,会使翻垦过的土地再次板结,还会滋生杂草,不利于新造林幼苗的生长。应当随造随整,或在杂草生长停止的秋季进行,因为此时杂草停止生长,土壤翻垦后还可以经过冬季的霜冻,减少土壤内含有的寄生虫。
  2.3.2 造林方法。①直播造林。是把树木的种子直接播入翻垦过的造林地中。②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原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是一种应用广泛且可靠的造林方法。③分蘖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4 新造林地抚育管理
  2.4.1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有害生物的侵扰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使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阻碍,细胞、组织或器官遭到破坏,甚至引起整株死亡。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源,间接因素称为诱因。病源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源和非生物病源。在森林环境中,大量的昆虫依靠取食植物的汁液和叶、花、根和果实为生,从而致使食物生长停滞甚至是植株死亡。针对以上危害植物生长的病虫害,要采取相应的物理和化学措施来加以控制。植物病害的防治:机械剪除病原菌危害的枝叶,焚烧或以化学药剂喷洒来控制病株病情的发展和保护健康植株不受病菌侵害。植物虫害的防治:要针对危害植株的昆虫的生理特性,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剂,在合理的昆虫生长期进行化学防治,以控制和消灭虫害。还可以选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加以防治。
  2.4.2 除草松土。适时除草松土,以增加土壤通透性,利于苗木根系生长,没有杂草争夺其营养生长空间,减少病虫害的侵扰。
  2.4.3 灌溉排水。苗木生长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由于新造苗木抗逆性差,需要人为进行合理的管护,所以要及时排灌。
  2.4.4 施肥。造林地土壤含有的养分无法满足幼苗的正常生长,为了促进苗木的生长,需要增施肥料。
  2.4.5 间作。新造林地最好的管理方法是在新造林地中进行间作,能使新造林地中不生长杂草。及时松土,能增加土壤通透性,同时结合施肥,增加造林地的养分。
  2.5 中幼林抚育管理
  2.5.1 修枝。苗木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许多的侧枝,如此会在下层侧枝消耗部分养分,影响树木的高生长,应合理地清除下部的侧枝。
  2.5.2 抹芽。在苗木的生长过程中,会在苗干、基部萌生不定芽,不及时清除,会形成大量的侧枝,耗费大量养分。因此,要及时进行抹芽。
  2.5.3 除蘖。有许多树木有根蘖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大径才,为了培育目的的需要,要及时清除萌发的枝条。
  2.5.4 平茬。有些树木新生时苗干不直,或受到病虫的侵害,要在苗木的基部平茬,待来年萌发优良的萌发条,择优留取。
  2.5.5 抚育间伐。在新造林郁闭后,个体间会竞争营养空间,后期会造成林木分化。因此,要在合理的时期进行抚育间伐,为保留木提供更大的营养空间,还可以清除林分中的劣质林木[6]。
  2.6 成熟林管理
  林分进入成熟龄后,由于个体差异,林木会因竞争等原因,致使部分个体死亡,要及时地清除枯死木,保证林分的环境卫生,避免保留树木感病。从新造林开始,就要对森林进行妥善保护,才可以造林得林,否则会形成年年造林年年空的局面。
  森林保护分为新造未成林地保护和有林地保护。新造未成林主要是苗木刚栽成,造林地上裸地多,易滋生杂草,招引牲畜的践踏,降低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此时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牲畜。在新造林郁闭后,森林保护的主要措施即转变为森林防盗,这是成熟林保护的重点。
  自造林后,防火始终贯穿森林生长的始末。因为不论在任何时候,林火可以使任何林分化为乌有。因此,森林防火是森林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3 参考文献
  [1] 杨玉清.黑龙江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1):53-54.
  [2] 张传文,左换发.浅议植树造林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2):48.
  [3] 杨文廷.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30(5):53.
  [4] 赵萍,马莉,赵功强.干旱地区抗旱播种优化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54-155.
  [5] 周盛.林区整地与造林的方法研究[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2):63.
  [6] 秦平书.森林抚育间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2(2):65-66.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化已步入新阶段,新阶段要求新的发展观。新阶段和新发展观对产业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一、新阶段对产业政策的新要求(一)改革进入现代法治市场经济阶段要求产业政
山区水稻“3414”肥料肥效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山区水稻最佳产量施肥量为施纯氮13.18kg/667m2、五氧化二磷7.62kg/667m2、氧化钾9.25kg/667m2,其中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00:0.58:0.70,
我们提出并实现了几何信息搜索系统,它可用于找出所给几何图形的“所有”性质,记GP为一给定的几何谓词之集,LM为涉及GP中谓词的某些几何引理之集。若LM中的引理不引入新的几何元素,则用GISS能
【正】不知不觉在机关工作了10多年。10多年来,机关人来人往,自己不仅换了几个岗位,也换了工作,环顾各个时期众多机关干部做事情形,一直存在三种境界。一是用手做事。看起来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大学本科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是对自己知识水平、综合能力的检测;对教师而言,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优劣,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
摘要目的:讨论腺苷蛋氨酸对肝内胆汁瘀积治疗的效果及分析。方法:将46例肝内胆汁瘀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保肝治疗,治疗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思美泰,雅培制药),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65%,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显效率为26.1%,总有效率65.2%,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多种不同原因肝
阐述了佛坪县森林资源概况,分析了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林地资源保护、改善林政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森林资
ELISA是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时可使用血液、唾液、尿液样品,HIV抗原或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检样品和酶标记的HIV抗原或抗体,加底物显色,用酶标仪测定结果,试验的阴性和阳性对照必须符合试剂盒规定,经过6年的HIV抗体检测工作,总结体会如下。   造成白板的原因   白板现象:阳性对照孔及室内质控孔不显色或显色淡,OD值达不到试剂盒说明书阳性对照值的范围。2010年初使用某试剂
二维形状调整目前主要采用顶点插值法和几何内在参数法,顶点插值法由于会引起多边形边长变化不单调而出现边的萎缩现象,几何内在参数法计算量较大。本文提出的一种新的方法;边向
摘 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死亡风险及其救治。方法:回顾分析7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死亡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高钠血症115症,死亡76例,病死率661%。高钠血症在入院1~18天出现,平均314天。其中43例在24小时内,10例在48小时内,6例在72小时内,3天内出现高钠血症共59例(776%);血钠值148~196mmol/L,平均162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