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婆婆为主要案例,分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通过对小团圆媳妇婆婆的评价、娘娘庙烧香的人们的评价以及小团圆媳妇的评价,来阐述萧红在《呼兰河传》人物塑造中表达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萧红;《呼兰河传》;民族文化
作者简介:臧梓洁(1998-),女,汉,辽宁省丹东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
《呼兰河传》是当代著名女作家于1940年12月创作完的一部小说,该小说内容与萧红爱恨纠葛的一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无论是抗战时代的火热激情、民族独立的追求,还是男权社会的欺凌与冷漠人性,均在此中有着明显的揭露,换言之,《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塑造中蕴藏着深刻的女性意识,值得我们探索与思考。
一、小团圆媳妇的婆婆
《呼兰河传》中有一个场景是院子里所有人都在对小团圆媳妇品头论足,并众口一词的认为小团圆媳妇没有达到团圆媳妇应有的标准,此时,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为了促使小团圆媳妇符合大众“审美”,便通过毒打的方式想要将小团圆媳妇规矩成人们眼中的团圆媳妇。“跳大神”活动开始之前,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便十分笃定小团圆媳妇是不健康的,是有病的,甚至可以说病的非常严重,所以用破棉袄蒙着小团圆媳妇,脸也不能让她露出来。小团圆媳妇洗澡时,由于害羞沒有完全脱掉衣服,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却找人将其扒光,而当热水烫晕的小团圆媳妇被解救且赤身裸体躺在炕上时,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却骂她不知羞耻,并快速扯过破棉袄盖在她身上;当后来听闻小团圆媳妇在睡了一觉之后大辫子便掉了,便认定她是一个妖怪,决口否认自己减了小团圆媳妇的辫子……通过种种事件可以发现,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在男权社会中已经完全接受了男尊女卑的思想,甚至认同自身被欺压以及奴役的命运,更为可悲的是,其在长久的生活中,未曾思考过如何反抗、自处,而是将自身被扭曲的思想强赋予其他女人,甚至对其他女人更为悲惨的命运表现的乐见其成。
二、娘娘庙烧香的人们及小团圆媳妇之死
在娘娘庙烧香事件中,萧红原文大概说的是,那些去烧香的人们虽然在思想观念之中认为求子求孙是娘娘负责的事,需要烧香跪拜娘娘,但阴间应该也是以男子为尊吧,所以在去求娘娘之前,要先去老爷庙烧香跪拜。通过此段文字的形容,可以看出萧红在写作过程中,一针见血甚至略带讽刺的描绘出了当下人们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点名了此社会背景下女子的身份地位。而在对娘娘庙供奉的娘娘的描述中,萧红用了温顺一词,并表明温顺的根本原因——被毒打。
在描写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时候,萧红先是回顾了以下年轻时候姿态活泼的女孩风貌,并冠以茁壮、生命力鲜活等美好的形容词,而也正是这些美好的形容词,让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对她进行了毒打,生生出了毛病,最后分别被庸医、云游真人以及跳大神的人用开水烫,在经历了一段时间非人的折磨与摧残之后,本该鲜明的生命就此凋亡。而在小团圆媳妇埋葬方面的描述,萧红通过二伯轻描淡写的语气说着:人死不如鸡,腿一伸便完事了,这不仅置管体现了呼兰河人在思想精神层面的麻木与愚昧,更是揭露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命被践踏的悲惨遭遇。
三、小团圆媳妇分析
在《呼兰河传》一书中,萧红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便是小团圆媳妇,虽然萧红在全文之中并没有直接描绘出小团圆媳妇的面貌特征,但通过长的高、黑乎乎、眼睛骨碌骨碌的、笑呵呵以及走路风快等词,都会让人脑海浮现出一副活灵活现的面貌,而且通过刻画小团圆媳妇说玻璃球好球,破碗碟好看的事件,凸显出了其所具备的天真烂漫的性格。小团圆媳妇可以说与娘娘庙泥人形象最好的对比,一个是被毒打下形成的温顺面貌,其实也是被男权社会完全扭曲后的女性思想;一个是没有受到男尊女卑思想荼毒的,天真快乐的少女形象,同时,也是萧红所认定的女性美的标准,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无法接受小团圆媳妇这种“美好”,或是出于嫉妒,或者就是扭曲思想下的理所当然,人们尽一切可能去破坏,甚至毁坏她,将她鲜活的生命力说成病得不轻,甚至断定她是一只妖怪,一切的一切,只为了同化她,杜绝“异类”的存在,可见在萧红坎坷的一生之中,男权社会对其所造成的创伤深不可愈。
结论:
通过《呼兰河传》,萧红不仅在各个人物性格刻画之中完美融入了当下的时代背景,更是通过鲜活的笔触将这些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愚昧也好、麻木也罢,在小团圆媳妇短暂且悲惨的一生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代名词——男权社会,也是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迫害。可以说萧红通过小团圆媳妇深层揭示了呼兰河人们的魂魄,即精神面貌与文化心理,不仅引人对呼兰城文化的本质进行探索,更是引发了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本质的思考,就这一点而言,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她不仅对国民病态化的灵魂进行了深刻剖示,更提出了民族灵魂改造迫切的意蕴。
参考文献:
[1]刘艳.限知视角与限制叙事的小说范本——萧红《呼兰河传》再解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6(06):81-92.
[2]孙会军.谈小说英译中人物“声音”的再传递——以葛浩文翻译的《呼兰河传》和《檀香刑》为例[J].外语学刊,2014(05):90-94.
[3]刘玲莉.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人物分析——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意识[J].成才之路,2013(17):39.
关键词:萧红;《呼兰河传》;民族文化
作者简介:臧梓洁(1998-),女,汉,辽宁省丹东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
《呼兰河传》是当代著名女作家于1940年12月创作完的一部小说,该小说内容与萧红爱恨纠葛的一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无论是抗战时代的火热激情、民族独立的追求,还是男权社会的欺凌与冷漠人性,均在此中有着明显的揭露,换言之,《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塑造中蕴藏着深刻的女性意识,值得我们探索与思考。
一、小团圆媳妇的婆婆
《呼兰河传》中有一个场景是院子里所有人都在对小团圆媳妇品头论足,并众口一词的认为小团圆媳妇没有达到团圆媳妇应有的标准,此时,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为了促使小团圆媳妇符合大众“审美”,便通过毒打的方式想要将小团圆媳妇规矩成人们眼中的团圆媳妇。“跳大神”活动开始之前,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便十分笃定小团圆媳妇是不健康的,是有病的,甚至可以说病的非常严重,所以用破棉袄蒙着小团圆媳妇,脸也不能让她露出来。小团圆媳妇洗澡时,由于害羞沒有完全脱掉衣服,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却找人将其扒光,而当热水烫晕的小团圆媳妇被解救且赤身裸体躺在炕上时,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却骂她不知羞耻,并快速扯过破棉袄盖在她身上;当后来听闻小团圆媳妇在睡了一觉之后大辫子便掉了,便认定她是一个妖怪,决口否认自己减了小团圆媳妇的辫子……通过种种事件可以发现,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在男权社会中已经完全接受了男尊女卑的思想,甚至认同自身被欺压以及奴役的命运,更为可悲的是,其在长久的生活中,未曾思考过如何反抗、自处,而是将自身被扭曲的思想强赋予其他女人,甚至对其他女人更为悲惨的命运表现的乐见其成。
二、娘娘庙烧香的人们及小团圆媳妇之死
在娘娘庙烧香事件中,萧红原文大概说的是,那些去烧香的人们虽然在思想观念之中认为求子求孙是娘娘负责的事,需要烧香跪拜娘娘,但阴间应该也是以男子为尊吧,所以在去求娘娘之前,要先去老爷庙烧香跪拜。通过此段文字的形容,可以看出萧红在写作过程中,一针见血甚至略带讽刺的描绘出了当下人们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点名了此社会背景下女子的身份地位。而在对娘娘庙供奉的娘娘的描述中,萧红用了温顺一词,并表明温顺的根本原因——被毒打。
在描写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时候,萧红先是回顾了以下年轻时候姿态活泼的女孩风貌,并冠以茁壮、生命力鲜活等美好的形容词,而也正是这些美好的形容词,让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对她进行了毒打,生生出了毛病,最后分别被庸医、云游真人以及跳大神的人用开水烫,在经历了一段时间非人的折磨与摧残之后,本该鲜明的生命就此凋亡。而在小团圆媳妇埋葬方面的描述,萧红通过二伯轻描淡写的语气说着:人死不如鸡,腿一伸便完事了,这不仅置管体现了呼兰河人在思想精神层面的麻木与愚昧,更是揭露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命被践踏的悲惨遭遇。
三、小团圆媳妇分析
在《呼兰河传》一书中,萧红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便是小团圆媳妇,虽然萧红在全文之中并没有直接描绘出小团圆媳妇的面貌特征,但通过长的高、黑乎乎、眼睛骨碌骨碌的、笑呵呵以及走路风快等词,都会让人脑海浮现出一副活灵活现的面貌,而且通过刻画小团圆媳妇说玻璃球好球,破碗碟好看的事件,凸显出了其所具备的天真烂漫的性格。小团圆媳妇可以说与娘娘庙泥人形象最好的对比,一个是被毒打下形成的温顺面貌,其实也是被男权社会完全扭曲后的女性思想;一个是没有受到男尊女卑思想荼毒的,天真快乐的少女形象,同时,也是萧红所认定的女性美的标准,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无法接受小团圆媳妇这种“美好”,或是出于嫉妒,或者就是扭曲思想下的理所当然,人们尽一切可能去破坏,甚至毁坏她,将她鲜活的生命力说成病得不轻,甚至断定她是一只妖怪,一切的一切,只为了同化她,杜绝“异类”的存在,可见在萧红坎坷的一生之中,男权社会对其所造成的创伤深不可愈。
结论:
通过《呼兰河传》,萧红不仅在各个人物性格刻画之中完美融入了当下的时代背景,更是通过鲜活的笔触将这些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愚昧也好、麻木也罢,在小团圆媳妇短暂且悲惨的一生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代名词——男权社会,也是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迫害。可以说萧红通过小团圆媳妇深层揭示了呼兰河人们的魂魄,即精神面貌与文化心理,不仅引人对呼兰城文化的本质进行探索,更是引发了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本质的思考,就这一点而言,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她不仅对国民病态化的灵魂进行了深刻剖示,更提出了民族灵魂改造迫切的意蕴。
参考文献:
[1]刘艳.限知视角与限制叙事的小说范本——萧红《呼兰河传》再解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6(06):81-92.
[2]孙会军.谈小说英译中人物“声音”的再传递——以葛浩文翻译的《呼兰河传》和《檀香刑》为例[J].外语学刊,2014(05):90-94.
[3]刘玲莉.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人物分析——论《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意识[J].成才之路,2013(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