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sslov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其中蕴涵了大量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因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藉新课改之东风,在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新课改人文精神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物理学还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人文价值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物理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文化的熏陶和素质的培养,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许多物理教师,只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而轻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的培养。
  。
  1.对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剖析
  1.1物理教师人文精神的欠缺
  目前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师大都来自于高等院校的物理教育专业,其高中、大学阶段学习时期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文理分科教学。作为理科生,在中学、大学时期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都是相当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大多“营养不良”,这样就使很多教师缺乏必要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和人文修养,对人文方面的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
  1.2高考试题缺乏人文方面的导向
  我国当前物理教育偏重基础知识学习的现状是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所决定的,而全国高考物理考试模式是影响这一教学模式形成的关键。从2004年全国高考的物理试卷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的严重,笔者查看了江苏、天津、北京、广东、广西、上海七省市物理高考试卷,竟然没有一分的人文知识测试,更谈不上对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状况的考查了。
  这种考试测评模式直接影响着学校对老师的测评标准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形成学校向老师要升学率老师向学生要分的测评体系。学校不以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去要求教师,教师自然也就不会在“人文精神教育”上下功夫。这样,本是一门包含着生动鲜活人文知识的物理学,却变成了一个只需要背原理、记公式和解题就能应付的物理考试学,物理课堂上只有知识的灌输、应对考试的训练,甚至连教师自己也忘却了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重任。由此可见,我国物理教育考试的改革也已经是势在必行。
  2.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途径
  2008年秋季河南省高中全面实施新课改,使包括笔者在内的广大物理教师如沐春风,对加强人文教育充满信心。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实施新课改两学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做法。
  2.1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只有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才能改变学生原有的传统接受型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认知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的感受便得到了丰富,随之而来的,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不仅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更是是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天空和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这样的学科教学,最终才会使赋予人文指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三维教学目标一同实现。
  2.2充分挖掘以教材为主线的课程资源,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显示了相对其他自然学科独具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2.2.1突出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新课改提高了实验教学要求,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由“照方抓药”向实验设计方向发展。新教材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设计性实验,这是新课程的另一特征。
  【案例1】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物体受力后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原来静止在桌上的小车,用力推小车,小车就会动起来,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诚的原因。用大一点的力推小车,小车运动状态变化快,用相同的力作用在两辆质量不同的小车上,它们运动状态变化快慢不一样(教师演示)。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就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哪此因素有关?
  ②提出假设: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提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受力有关,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③实验验证:学生动手做实验:
  a.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在运动方向上只受一个外力作用,在垂直运动方向上受力平衡。
  b.小车质量m一定的情况下,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
  c.小力受合力F一定的情况下,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
  ④得出结论:学生通过a-F图象得到在小车质量m一定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a与所受合力F成正比关系。通过图象,得到在小车所受合力F一定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a与其质量m成反比关系。
  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去,做一个普通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当中与学生一起品味研究、实验过程中的甜酸苦辣,去和学生一起犯错,一起寻求假设、验证、品味真正的学习的乐趣。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指导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意识;当实验现象与预测不相吻合时,更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养成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同时学生也在身心的体验中得到一种团结合作、获取成功的情感满足。
  2.2.2挖掘教材中隐性的人文素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物理学科知识本身也寓含着许多人文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就会在人文精神教育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画龙点睛的效果。   学习电磁学时,可补充介绍电磁学理论的建立过程,从而深刻揭示物理知识之间深刻的统一美。公元前6、7世纪先人们就已经发现了磁石吸铁、磁石指南、摩擦生电等电磁现象,但早期的电学和磁学是彼此独立、互相隔绝的,直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这种现象才有了突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贡献尤为突出,和奥斯特一样,他坚信“自然界各种基本力之间是转化、统一的”哲学观点,在长达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完美的证实了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二次大综合。
  2.2.3发挥教材中各栏目德育功能,塑造学生高尚的品德修养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中增设了“科学漫步”、“科学足迹”、“STS”等栏目,介绍关于科学家、科研成果、物理发展史、物理与科技、物理与生活等资料介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
  【案例2】在讲授高二物理“电磁波”的内容时,对学生来说电磁波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总能听到电磁波的辐射这样的说法,实际上除了手机外的电磁波的利用了解的太少了。所以我举了这样一个实例:关于电磁波育种、种子干燥、杀菌杀虫及防治害虫、除草、增产等方面的内容,向學生介绍“电磁场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的有关内容,以进行STS教育渗透。此外,在农副产品的储藏和保鲜、在对农作物收获进行预报和估产及其他方面,电磁波都有用武之地。在实现科学种田和农业现代化方面,电磁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2.4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陶冶学生情操
  审美艺术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审美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的插图有六百余幅,三十多个表,插图的形式多样,既有彩色、黑白的实物图,还有许多漫画图式及简单的原理图,教学坐标式等。这些图表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身就给学生一种美感,使他们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正确理解美、善于欣赏美、努力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美的特征与规律来分析和理解物理问题,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2.2.5加强课外活动指导,融入人文精神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条件还布置一些课本以外的接触社会的“动手实践”活动。如桥梁的研究、调查电力生产中的安全规则、研究你身边的电磁污染以及如何防范等。这些社会活动,有些看起来“大”、“难”,学生提交上来的报告也许幼稚甚至有错误,但这些活动过程却无疑是“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身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像一对亲密的朋友,它们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的结合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潮流。我们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要把握新的课程理念,以物理教学内容为载体,以人为本,自觉推进物理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把“物理家的物理教育”真正转变成为“公民的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方法是:掌握原理、具体分析、统观全局、抓住要领,物体在最高点获得的最小速度決定于物体在最高点的最小合外力,由在最高点合力提供向心力可知,不同情况下的最小合外力决定了不同情况下的最小速度。同时,在具体问题中要弄清楚绳与杆的区别:绳对球只能提供拉力且绳对球的拉力方向指向圈心,因此在绳的约束下,物体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在最高点速度达到临界速度;杆对球既可能是支持力,也可能是拉力,在杆
【摘要】在当今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环境下,合作与交往,往往是人才最重要的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合作意识交往培养  在当今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环境下,合作与交往,往往是人才最重要的技能,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
由于感染是严重烧伤首位烧伤首位的致死原因,抗菌药物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临床上一旦明确感染或感染性并发症,则应根据微生物学诊断和抗生素敏感实验结果,有针对性地施以强有力
自1981年以来本科复主黄连油治疗烧伤患者千余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