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强农就是让农产品“优质+优价”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农产品生产大国,但却不是一个农产品品牌强国。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在市场上,国外品牌的车厘子、奇异果、都乐菠萝等,这些看上去与中国的樱桃、猕猴桃、菠萝并无大异的具有国外血统的水果,来到中国之后售价却远远高于国内同类产品。对此,我们不能不说,除了产地优势带来的消费者的心理溢价,这些国外品牌的市场营销努力,也是提升其品牌形象和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
  其实,仅仅从生产上来说,我国的农产品一点也不比国外的差,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提倡有机农产品的今天,无论是农产品安全或产品口味、营养,我国的农产品都堪称优质,那何以同样是好产品,在价格上却败在了“洋人”手下呢?
  笔者以为,败就败在了品牌营销能力上。而这一点,恰恰就是包括农产品批发在内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痛点,也是农业农村部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所要求的: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优质优价为目标,推动传统营销和现代营销相融合,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实施精准营销服务,加快品牌农产品出村上行,扩大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意见》同时要求,在未来三到五年,要重点培育一批全国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范围广、国际竞争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级农业品牌,打造300个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0个国家级农业企业品牌、1000个农产品品牌。
  有了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只是第一步,如何将之落到实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避免走弯路,笔者认为,首先需要避免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一是要厘清品牌农业定义的误区。一些地方行政部门和市场经营主体,大多认为有商标就是品牌,混淆了品牌和商标的区别,而且“重生产,轻品牌”的现象比较普遍,打造品牌的意识不强,缺乏对品牌内涵的认识和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在管理上,一些地区认为区域公用品牌就是“行政品牌”,由此造成商标注册随意性较大,认为“好吃不贵”就是品牌。
  此外,这类误区还表现在对农产品品牌定位模糊,同质化现象突出,如常常出现“一品多牌”等;但凡小有名气,就会出现产区内搭便车、蹭品牌等现象。如五常大米、赣南脐橙、西湖龙井等人们熟知的区域公用品牌。
  二是要厘清品牌宣传上的误区。这一点特别表现为所谓网红农产品上。如“讲故事”,似乎成了每个网络“爆款”的必备条件。这意味着经营者必须找到能够理解品牌精神和内涵的人群,让他们的内心有体验,并且愿意参与和传播。笔者以为,这类情怀营销只是一种“套路”,但支撑这一“套路”的,恰恰是品质。单纯围绕品牌讲故事、做情怀,而不把农产品的品质作为基础,就永远是“水中月镜中花”。对于消费者而言,只有安全好吃才是最能吸引他们的东西,因此,宣传首先必须以产品的质量为基础。以前人们总爱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很多搞营销策划的都喜欢说:酒香还怕巷子深。酒香之所以还怕巷子深,或该是因为那个酒还不够香!
  三是要厘清农产品品牌与营销体系建设的关系。营销体系是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消费者是通过营销体系了解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产品生产者是通过营销体系推销、宣传产品的。没有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就不可能形成知名品牌,即使已形成知名品牌,如果营销体系建设跟不上,品牌生命力也不会持久。那种认为只有高端的品牌才是品牌的理念是狭隘和片面的,其实中低端等大眾产品品牌更有自身发展的优势,更有其广大的消费群体,关键是要作为市场营销者,一定要找准市场需求,通过降低营销成本来提升竞争力。
其他文献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课题组负责人陆娟教授接受记者专访,解读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  记者:请您介绍下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以及其建设目的?  陆娟: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是依据相关评价标准分类遴选形成国家级农业品牌目录,并对目录品牌进行推介、管理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建立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可以构建现代农业品牌管理体系,引导规范农业品牌建设;塑强具有国际竞
期刊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农业跨步向前发展,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农业市场化品牌化助推了农业转型升级,使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影响越来越大。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关于建立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的有关要求,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下,由中国农产品
期刊
近几年,我国各地农业品牌快速发展,通过品牌强农兴农越来越成为共识。价值是品牌的灵魂,为了加强规范管理和支持引导,加快对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开展科学评估工作日益迫切、意义重大。  如何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价值评估?价值评估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本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韩一军教授。  记者:您认为开展我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
期刊
伴随着欢快的旋律,身着哈尼族服饰的少女载歌载舞,演绎着来自哈尼梯田稻作系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古歌》,很是“吸睛”;3米多长的黑龙江方正剪纸,内容丰富,工艺细腻、制作精美,展示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引来参观者驻足欣赏;哈尼梯田红米、青田田鱼、敖汉小米、从江糯禾、崔庄古冬枣、铜陵白姜等琳琅满目的遗产地农产品,占满展台,令人目不暇接……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首次亮相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期刊
由农业农村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于11月15日至18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区又一次成为农交会上备受关注的展团之一。展区里的姑娘美丽、小伙子热情,他们介绍的台湾风味农产品更是引人驻足,争相品尝。  十六年的变迁  说起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区,可能要从2004年就已经登上了第二届农交会舞台的台湾展区说起。据农业农村部对台湾农业事务办公
期刊
10月10日,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开幕。为期5天的大米节以“稻米飘香世界”为主题,以搭建國际化交流平台、促进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造一场大米行业全领域、高规格、深内涵的国际盛会。
期刊
10月10日,中国远洋鱿钓30周年总结大会暨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省舟山市隆重召开,会上全面总结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正式发布了“中国远洋鱿鱼指数”。  远洋鱿钓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洋性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1989年,我国远洋渔业企业和科技工作者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成功开发了日本海渔场,实现了中国远洋鱿钓业“零”的突破。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已
期刊
“一片叶子撬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广东省英德市正以她的独特的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依托“红茶发展、助农脱贫”的“英德模式”。  英德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3.2万亩,其中“英红九号”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均为生态茶园,茶叶类企业超过286家,带动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2018年干茶产量8300吨,实现综合产值36亿元。  为推动茶产业加快发展,富裕一方百姓,20
期刊
果园里葡萄熟了,一串串像晶莹的玛瑙闪闪发亮。前些日子,大连瓦房店市气象局为李官镇葡萄生产基地新安装了两套小气候监测仪,为葡萄生长发育提供准确的气象资料及气象服务。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小气候监测仪可帮了他们大忙,监测仪能自动测量空气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二氧化碳含量、日照时数、土壤温度及湿度等七项气象要素,每十分钟自动更新实时数据,葡萄种植户可通过手机APP查看气象数据,对葡萄种植进行科学管
期刊
8月24日,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花海山歌”2019年“赏花季”花海骑行活动在花海核心景区举办,正式拉开了四海镇“花海山歌”赏花季系列活动的序幕。据悉,从即日起至10月1日,游客在延慶逛世园的同时,还可以到延庆东部地区赏花、骑游、看演出,感受世园会为延庆带来的发展变化和丰硕成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