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7年苹果果实日灼病的调查报告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以金岭、齐山、蚕庄、夏甸、玲珑、泉山6处乡镇为主要调查对象,以进行果园实地检查果实为主要方式,调查果实1500千克,结合与果农个别访谈,共走访面积133.3公顷,访谈果农258户。
其他文献
汉唐是由立春节向现代春节的过渡时期。它表现为两个演进过程:其一为节庆日期由以立春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正月初一为中心;其二为单一型态的立春农事节庆逐渐过渡到复合型态的新年节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以除疫、延寿为目的的饮食习俗,其主要表现就是饮椒柏酒、屠苏酒、桃汤,吃五辛盘、胶牙饧等。  早在汉代,元旦便与饮椒柏酒的习俗结合在一起了。椒酒在先秦时曾是楚人享神的酒醴。到了汉代,“椒”又与寿神之一的北斗星神挂
期刊
“百货店”由来  ● 田心林、    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打扮成庄稼人,到一个江南小镇私访。有家铺面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招牌却是“万货全”。乾隆心想,好大的口气,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不是万货全。  店铺里货架上的货的确挺全。乾隆皇帝沿柜台逛了两圈,开口对伙计说:“我买把粪杈子。”伙计连忙拿了几把粪杈子往柜台上一放:“老客请随意挑选。”乾隆皇帝边摇头边说:“我要的是金粪杈子。”  伙计转身回到柜房对掌柜说
期刊
家住八十楼的兄弟俩,在某天回家的晚上发现电梯正在维修中,想要迫切回家的两人决定爬楼梯。刚开始的时候,两人有说有笑,步伐轻盈矫健。等到了二十楼的时候,两人都感觉到累了,脚步也开始变得沉重,于是二人决定把背包等外物先存放在二十楼,等到电梯修好后再回来取,然后又心情愉悦的上路了。等到了四十楼的时候,两人都已经气喘吁吁、疲惫不堪了,两人便开始抱怨对方“怎么出门的时候没有看物业通知……”,争争吵吵中两人来到
期刊
“中国火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它改变了现代世界的格局,还体现在它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如是评价,“以此看,明末清初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最早发明火药的中国,在军用火器的道路上被西方远远甩在了身后,但却在民用烟火之路上一承前朝的绚烂,渐行渐远。    甲申之年的火器    1644年,按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轮至甲申,真可谓小国乃至世界历史上
期刊
“抢救大陆学人”    对于生逢鼎革的知识分子来说,1949年是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年。这一年在政治军事大幕背后,有悲欢离合的社会生活,有人生十字路口的彷徨踯躅。在这个改朝换代的易辙之时,他们注定要进行一次地震般的分化与聚合。因为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命运不可避免地与云谲波诡的政治粘合在了一起,国共两党的历史和纷争无情地影响了他们的选择,透显出时代是如何摆布个人命运的。当时整个知识界都面临着
期刊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看不到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    120年前,1894年
期刊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千百年来,一批批从中原大地迁徙来的各族儿女,在云贵高原的乌蒙山麓、苗岭山区,开恳、耕耘着这片热土,世世代代在这里播种收获,繁衍生息。贵州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使得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筑寨而居,傍水而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信仰和民族风情。《百苗图》,即是清代贵州各民族人物风情的真实写照。此图的绘画风格是由实地写生所绘,绘者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传统工笔画的特长,把人物举止、服饰和有
期刊
壹    天下最大的学校,一定是孔子创办的那一所。  我知道,说出这句话,立即会有人拿出各种数字来反驳。  我今天要说的理由,比较特殊。按照我以前的说法,孔子开办“私学”,完全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召唤陋巷间的平民弟子到杏坛听课,把高层文化播撒到了社会底层。而且,我说过,他早早地感觉到了大地太大,杏坛太小,便带着学生们拔脚出走,组成了一个“游士集团”,一所流亡学校。  就在这样一所流亡学校中,他们建立了
期刊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
期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婺源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这里的民居是徽派民居,有很多明清时代的建筑,石库门坊、高宅厚墙、水磨青砖,精雕细刻,显示出婺源曾经拥有的繁华与富裕。如今,岁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