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网络时代,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基础课程的外国文学教学更是如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全球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下提升外国文学教学水平是每个从事外国文学教学的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全文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时间段对外国文学的教学进行的探讨,涵盖了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外国文学 教学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外国文学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老师和课本不再是高踞神坛的权威,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时代,信息资源规模大且获取便利,加上电脑、手机等电子工具的普及,学生们不再受课堂空间的限制,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搜索到大量相关信息,找到教材和教师那里得不到的答案。而对这一新的挑战,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策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各环节入手精心设计课程,以求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有限的课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布置相关阅读材料
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文学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而单靠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显然无法实现这个目的,这需要学生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课前,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参考书目。网络上能搜集到的外国文学作品很多,学生想要全面阅读是不可能的,而其自身又缺乏对作品的選择能力,这时教师的作用就已经开始显现。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与出发点,选择与课堂教学相关、难易程度相当、学生又完全能在课余时间完成的精华书目。课前阅读使学生们掌握了教材的相关背景知识,这些知识与课堂内容结合在一起,不断得到认证和加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师精心选择的课前阅读书目学生未必领情,这就需要教师拿出其致胜法宝——作业。教师在布置课前阅读材料的同时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既能使阅读更具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考核以及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要以文本内容为基础,不需要有多深入,但要具体细微且无法简单翻看教材或是在网络上搜索就能轻松找到的,例如可以针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故事情节、具体描写等方面进行发问。
二、课堂个性化讲授
网络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给外国文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们认为自己能够从网络上学到足够多的,且比教师课堂讲授更易于理解的知识,教师和课堂的权威性被打破。教师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转变思维方式,找准角色定位,利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来获得学生的认可,重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经过了课前的阅读,学生就是带着问题有备而来。教师就要紧密联系这些参考阅读书目,并以教材为基础,将阅读与授课内容相结合。这样,不仅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之前的问题也在与教师思想的碰撞中找到了答案,获得了阅读的成就感,提升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形成了良性循环。
进入大学后,学生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再限于书本知识的获取。加上网络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创新潜能被激发出来,对知识也有了自己独到地见解。教师的教学也不能再是一刀切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要不断创新,进行个性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和影像等结合起来,增强听觉和视觉效果,使文学作品更加直观易懂,促进学生有效记忆。例如可以将作者的生平或者相关影视作品拿到课堂上,让教学更富趣味性和个性化,而不仅仅是枯燥的幻灯片和教材内容的简单复制。同时,教师要改变自己一言堂的局面,采用讨论式、研究性的教学,引领和鼓励学生围绕设定的问题发表个性化见解,从而在与他人思想充分碰撞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认识。因此,网络时代教师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他的意义多是指导性的。
三、开设第二课堂
网络时代,教师在第二课堂的另一大使命就是帮助学生辨伪存真、去粗取精。网络是一个宝库,也是一个垃圾坑。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讨论、第二课堂笔记、测试等方面反馈的情况,运用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研究成果,针对学生们在网络上接触到的片面的、不准确的知识进行批判更正,对语焉不详的信息给予清晰的阐释,对肤浅的思想加以深化,保证学生在大量的网络资源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
第二课堂除了在网络上进行外,也可以走进现实。教师可以带领或组织学生在课外朗读文学作品原著、观看改编电影,也可以排演话剧,让学生们在角色的塑造中亲近外国文学作品,了解其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网络是把双刃剑,正确看待并有效利用网络,做到“学生课前有准备,师生课堂谈重点,教师课后有延伸。”让三位一体的课程设计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这才是网络时代下外国文学教学策略的正确方向。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成教院)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外国文学 教学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外国文学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老师和课本不再是高踞神坛的权威,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时代,信息资源规模大且获取便利,加上电脑、手机等电子工具的普及,学生们不再受课堂空间的限制,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搜索到大量相关信息,找到教材和教师那里得不到的答案。而对这一新的挑战,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策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各环节入手精心设计课程,以求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有限的课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布置相关阅读材料
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文学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而单靠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显然无法实现这个目的,这需要学生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课前,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参考书目。网络上能搜集到的外国文学作品很多,学生想要全面阅读是不可能的,而其自身又缺乏对作品的選择能力,这时教师的作用就已经开始显现。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与出发点,选择与课堂教学相关、难易程度相当、学生又完全能在课余时间完成的精华书目。课前阅读使学生们掌握了教材的相关背景知识,这些知识与课堂内容结合在一起,不断得到认证和加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教师精心选择的课前阅读书目学生未必领情,这就需要教师拿出其致胜法宝——作业。教师在布置课前阅读材料的同时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既能使阅读更具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考核以及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要以文本内容为基础,不需要有多深入,但要具体细微且无法简单翻看教材或是在网络上搜索就能轻松找到的,例如可以针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故事情节、具体描写等方面进行发问。
二、课堂个性化讲授
网络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给外国文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们认为自己能够从网络上学到足够多的,且比教师课堂讲授更易于理解的知识,教师和课堂的权威性被打破。教师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转变思维方式,找准角色定位,利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来获得学生的认可,重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经过了课前的阅读,学生就是带着问题有备而来。教师就要紧密联系这些参考阅读书目,并以教材为基础,将阅读与授课内容相结合。这样,不仅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之前的问题也在与教师思想的碰撞中找到了答案,获得了阅读的成就感,提升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形成了良性循环。
进入大学后,学生更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再限于书本知识的获取。加上网络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创新潜能被激发出来,对知识也有了自己独到地见解。教师的教学也不能再是一刀切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要不断创新,进行个性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和影像等结合起来,增强听觉和视觉效果,使文学作品更加直观易懂,促进学生有效记忆。例如可以将作者的生平或者相关影视作品拿到课堂上,让教学更富趣味性和个性化,而不仅仅是枯燥的幻灯片和教材内容的简单复制。同时,教师要改变自己一言堂的局面,采用讨论式、研究性的教学,引领和鼓励学生围绕设定的问题发表个性化见解,从而在与他人思想充分碰撞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认识。因此,网络时代教师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他的意义多是指导性的。
三、开设第二课堂
网络时代,教师在第二课堂的另一大使命就是帮助学生辨伪存真、去粗取精。网络是一个宝库,也是一个垃圾坑。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讨论、第二课堂笔记、测试等方面反馈的情况,运用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研究成果,针对学生们在网络上接触到的片面的、不准确的知识进行批判更正,对语焉不详的信息给予清晰的阐释,对肤浅的思想加以深化,保证学生在大量的网络资源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
第二课堂除了在网络上进行外,也可以走进现实。教师可以带领或组织学生在课外朗读文学作品原著、观看改编电影,也可以排演话剧,让学生们在角色的塑造中亲近外国文学作品,了解其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网络是把双刃剑,正确看待并有效利用网络,做到“学生课前有准备,师生课堂谈重点,教师课后有延伸。”让三位一体的课程设计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这才是网络时代下外国文学教学策略的正确方向。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成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