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三进”内容探析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890382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深刻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三进”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45-03
  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保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措施,是我们党赢得青年、培养青年的根本途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观点,深刻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新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三进”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即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习近平在提出中国梦这一重要思想概念的同时,还深刻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时,习近平用“三个必须”进一步论述了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路径。
  第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不仅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而且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因此,只有坚持走这条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伟大的梦想。
  第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说:“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團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1]因此,只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1]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是十八大后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又体现了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以中国梦凝聚力量的治国理政新思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关于群众路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
  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指导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路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首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2]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3]
  其次,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认为,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3]
  其三,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解决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习近平认为,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党对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新形势下,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这是因为,党内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2]因此,他强调指出,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党的干部特别是对党的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   其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习近平认为,当前,对党同群众血肉联系影响最直接的是作风问题。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上。因此,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解决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积弊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解决党的建设中的其他问题。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不仅为扎实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遵循,更是体现了党对群众路线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党力图以改进作风振奋人心的决心与信心。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基本结束。通过这场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使党员干部得到了党性锻炼,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推动了党从多方面集中深入思考解决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许多重大问题,使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且使党获得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宝库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
  三、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提法和新举措,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个《决定》中,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许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
  首先,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和提法。用“国家治理”取代过去提的“国家管理”,体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强调国家治理要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其次,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上,提出“使市场对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4]这是一个新的重大理论观点,以前的表述是“基础性作用”,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大力提倡市场化,会将一些垄断性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但不会搞私有化。这不仅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其三,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提出两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这一提法不仅再次重申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且第一次將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表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后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会有政策上的歧视,不再有老大、老二之分。
  其四,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4]这就清楚地说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而不能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样搞西方的那一套。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4]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此外,党在《决定》中还对如何深化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体制与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
  《决定》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党在《决定》中提出的新思想、新提法和新举措,集中地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问题上的高度自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这个《意见》中,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集中地体现了十八大以后党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之点。
  其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指出,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当前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5]
  其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论述,第一次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见》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正式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进一步概括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5]的结构体系,表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从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对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探索这方面工作的新路径也越发重要。“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本研究以陕西高校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为案例,从平台运行驱动方式、内部开放性、推广方式、平台交互性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者的宗旨及作用存在较大相似性。实现优势互补是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作为的方面。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
《美丽的语文课》是一篇“似曾相识”的小说,在于它取材的现实性和典型性,所谓“人人心中皆有”。以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为标靶,小说的情感倾向并不出人意料,却无处不激起读者的共鸣,具有社会问题小说的典型特质。  社会问题小说的一个歧途是“主题先行”,作者念兹在兹的情感或者观点流于直露,往往折损小说的趣味和可读性。在这一点上,《美丽的语文课》表现得可圈可点。小说的切入点格外重要。《美丽的语文课》并不急于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逐渐被我国各界认可,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了工程教育认证的行列。参加认证的专业是否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机制,成为此项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指导书(2016版)要求,以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研究制定与专业认证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机制,并在2014年交通工程专业认证通过后一直沿用至今,实践证明,能够有效监控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
摘要:闽台两岸高校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台湾高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本文作者总结在台湾东海大学进修访学体会,概括台湾东海大学金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的特色,结合福建江夏学院,提出若干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225-03  笔者于2013年下半
[摘 要]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实训硬件建设也不可避免地被这股洪流所裹挟。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项目执行、辅助资源、作品评价五个基础环节中,有对于设备使用的痛点与需求点,研发企业则有自己的着力点与市场卖点,弥合二者的有效途径不外乎从教学实践中来到教学实践中去,将教学主体需求点与企业研发着力点对接,合作提升智能实训设备配置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解释“文化自信”和“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进一步阐述“课程思政”“文化自信”及“大学英语”之间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性,其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这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一致,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有了丰富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开展面向轻度智障儿童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是诸多信息技术教师关切的问题,笔者研究发现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低;通过《浏览器的操作学习》一课进行对照实验,研究发现如果采用“上机实操中穿插理论讲解”的教学处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轻度智障;浏览器操作;信息技术  中图分
辛卯清明,珞珈山麓,樱花与书香并芳。由著名史学家冯天瑜主创,学者张笃勤协助的《辛亥首义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巨著,于冯天瑜七十华诞之际绣梓。这部洋洋六十多万言、七百余幅历史图片的百年巨献,广征博引,左图右史。首次提出了“城市起义”说,并运用“时段理论”、“历史合力论”驾驭全篇,对切关宏旨的细节进行精密考证,学术创获颇多,是辛亥史研究绽放的一朵奇葩。    “城市起义”说    19
摘要:《室内外专业绘画》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思维及图形表达训练,培养和构建空间意识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针对课程当前的教学问题,根据环境艺术教学培养目标要求,着重对基础教学过程中空间意识的培养体系提出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空间意识;空间思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97-02   一
摘要:以培养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是我国教育领域推行的重大改革项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为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多学科内容融合、实践性强、设计规范规程更新快等特点,因此,需要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期培养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本文遵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总结近二十年的《建筑给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