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来源 :纺织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oda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介绍了天然染料的概念、历史和染色方法,综述了天然染料用于纺织品染色印花的研究和产业化现状,展望了天然染料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抛釉砖产品表面普遍存在硬度不足,耐磨强度不够,容易出现刮痕,易磨损。从而影响产品的美观和档次,因此开发研究一种能够满足耐磨、通透、高硬度的陶瓷砖及其工艺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陶瓷砖,保证现有陶瓷砖花色、紋理、效果、质感的前提下,使其制造过程便捷、安全和耐用。  关键词:耐磨 ;透明釉 ;耐磨熔块; 高硬度 ; 瓷砖釉面砖  1 前 言  陶瓷抛釉砖具有图案丰富多彩,光鲜亮丽的镜面效果,通透感
摘 要: 本文分析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对中国瓷器创新发展的影响。中国瓷器在唐宋时期就到无与伦比的境界。在当时,中国瓷器烧造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由于缺乏外部先进文化的刺激,当时的中国瓷器长期处在单调守旧的状态,无法自我发展和突破。元朝之后,多亏来得正是时候的外来先进文化和技术,结合自身的实力和需要,中国本土瓷器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瓷器的发展轨迹和业绩充分说明本土文化的
摘 要:氧化铝陶瓷注射成型是一种制备陶瓷零件的新型技术。目前已得到良好的产业应用。本文论述了该技术最新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在陶瓷CIM领域面临的市场问题,认为当前氧化铝陶瓷注射成型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创新和行业融合性不足,产业利润率提升慢,材料种类单一。展望未来,应建立“应用拓展、产业发展、行业联合”的思路,以推进氧化铝陶瓷注射成型产業的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氧化
9月13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坚实。这不仅表明当前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不可撼动,也再次突显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开卷机是镀锡工艺流程中的关键设备,对开卷机进行精确有效控制是入口区域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深入研究开卷机卷径计算方法、开卷机甩尾计算,通过变频器转矩限幅实现对开卷机的恒张力控制.详细分析了首钢京唐镀锡产线入口段出现的活套跳辊被拔起以及开卷机断带故障案例,明确了恒张力控制丢失的根本原因,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改进效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摘 要: 纳米材料特殊的纳米结构,使它具有了很多优异的性能,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综述了纳米材料在水处理、果蔬保鲜、绿色建筑、农药残留及电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纳米材料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1 前 言  纳米技术是21世纪的三大发明之一,它是主要研究在0.1—100nm结构范围内,用单个的分子、原子来制备产物的技术[1-3]
TESTEX瑞士纺织检定有限公司成立于1846年,前身为丝绸生产商所创办,是苏黎世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机构最初的核心业务是测量生丝产品的重量.早在19世纪50年代,公司就表达了扩展业务领域的愿望,从1872年开始,除了检定蚕丝的水分和重量外,机构还开始检定蚕丝的线密度和强度.1932年,公司搬迁至现在总办事处的新址.
期刊
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的重点棉纺织企业的产品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棉纺织品牌(包括纱线、梭织面料产品品牌)的发展现状、产品特点、产品品牌的集聚效应以及产品品牌对企业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明确行业品牌建设的挑战与突破路径。
方坯加热炉具有生产节奏快、产品规格变化频繁、加热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实现加热炉温度全自动控制的难度很大.为了满足不同炉况下的方坯加热炉炉温以及燃烧最优控制,实现产品高质量自动加热,研究了炉温动态控制、待轧炉温控制、燃烧优化控制以及钢坯表面脱碳等关键模型,形成了全套方坯加热炉在线模型控制系统和工艺辅助计算软件.模型自动控制系统上线运行后,结果表明,方坯实际出炉温度和目标温度的偏差控制在10℃以内,吨钢能耗降低5%以上,为提升加热质量以及节能降耗发挥了巨大作用.
文章基于“十一五”以来工业设计逐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提,通过工业设计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重点从国家政策支持、行业服务平台建设、企业设计能力提升、产业集群特色发展等维度,系统梳理总结了工业设计在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及强国建设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此外,结合工业设计今后的发展趋势,对纺织行业工业设计尚存的现实问题和重点发展方向予以展望,提出构建行业工业设计基础研究体系、完善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建议路径,以增强行业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自信力,扩大时尚话语权,实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