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雪是一名普通的“90后”毕业生,但她却有一份不普通的工作——在青岛黄海学院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担任讲解员。多年的讲解工作使她变得沉静,外表看起来比同龄人更稳重、更有内涵。她说,改变她的是位于博物馆一层的雷锋纪念馆。
做雷锋纪念馆的讲解员
上大学前,于雪对雷锋几乎没有印象。她说,她生长在一个对雷锋事迹宣传太少的时代,对雷锋的印象就是“一个做好事的”。
2010年,于雪考入青岛黄海学院。她被学校传统的“雷锋精神”教育课洗礼了。于雪回忆说,一位解放军报社的将军到学校作报告,讲起雷锋皮夹克的故事很有画面感,“他说,‘有一次雷锋参加舞会前,战友告诉他,你知道别人怎么说我们吗?说我们是土包子……’”这句话让她开始对雷锋“走心”,“我可以理解雷锋当时的想法、理解他穿皮夹克的做法。这和我们现在年轻人的想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2012年3月1日,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对外开放,于雪正在上大三。凭借标准的普通话,她去雷锋纪念馆做了一名实习讲解员。
那时,雷锋纪念馆每年都会从新生中选取数十位有乐于奉献精神的学生,组成志愿讲解实习小组。新生郭雅昊就是挑选出来的学生之一:他是一名班干部,入学不久便在学生会任职。他看上去很精神,思维敏捷活跃,做事却自由散漫。他是志愿讲解实习小组中的一员,但培训两次后就再也没有露面。
之后,他所在的新生班来到雷锋纪念馆时,他还向于雪发难。当时,于雪讲解到雷锋参军之后做好事的图片内容时,郭雅昊突然指着一张雷锋表情稍显刻板的照片大声说:“这张照片是不是合成的呀?”他的话引得在场新生哄堂大笑。于雪没有被难住,反而冷静地给出了解答。
于雪的表现让郭雅昊震惊、钦佩。此后的培训,他不仅一次也没有落下,还成为最积极的讲解员。他对雷锋照片的兴趣比于雪更加浓厚,他和同学们讨论每一张照片,在网上查找资料,为图解做补充说明。他还在“百度知道”开设自己的社团。在对待雷锋的态度上,他不再轻视、不再嬉闹,而是变得敬仰和认真。他还对于雪说:“我现在和你一样,不想让这种正能量,在我们这一代消沉下去。”
做雷锋事迹的学习者
对于雪来说,讲解雷锋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好奇、提出问题的过程,但她又无法在现有的资料中找到更好的解释。因此,她只能祈求在讲解中不要被人问住就好。
雷锋纪念馆建立之初,由于知名度有限,参观者大都是老年人。他们对雷锋有着深深的情感。讲解过程中,她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掏出手帕擦拭眼泪,好几次惹得于雪也想跟着流泪。
有一天上午,一批老领导来到了雷锋纪念馆。当讲解到雷锋在望城县当公务员那段历史时,于雪就照着讲解稿背了下来。一位60多岁的老领导问她:“小姑娘,你认为雷锋做公务员都干些什么?”于雪下意识地回答:“公务员是铁饭碗吧?”老领导笑了:“那时候还没有铁饭碗一说。公务员就是做些打扫卫生、整理文件以及端茶倒水等日常琐碎的工作。”
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于雪回答错误了,但也让她深刻地认识到了讲解稿的不全面。此后,她主动寻找研读有关雷锋的出版物,并上网查看关于雷锋的各种评论;有见过雷锋的人来校作报告时,她会格外用心听讲并作下详细的记录;碰到老年参观者,她会主动上前求教。
纪念馆的实物展区里,展出了两张雷锋当年的捐款存款单,共300元。一次,一个参观的同学看到展板介绍,“雷锋当兵津贴只有6元钱”后,有些疑惑,雷锋当兵到牺牲只有50个月时间,他是怎么攒了这300元钱的呢?
他当场向于雪提出质疑,并先入为主地为学雷锋活动下了结论:如此完美且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世上根本就不存在。雷锋一定是一个被美化了的存在,对他的美化程度至少超过90%,“我不会学习一个虚假的、经过美化包装的人。”
面对质疑,于雪向大家讲述了雷锋当兵前在工厂的收入情况以及雷锋的勤俭节约。于雪的讲解不仅为同学们解除了疑惑,还使大家对雷锋产生了敬佩之情,他们纷纷表示,如果是自己的话,一定不会这么高尚。
做雷锋精神的宣传者
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所设在高校的雷锋纪念馆,是校园宣传雷锋精神、雷锋文化的阵地。随着雷锋纪念馆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一次,一个由60多个小学生组成的参观团到雷锋纪念馆参观。于雪拿捏不准这些不满10岁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她尽量用容易理解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讲解结束后,于雪站在门口与孩子们告别时,一个孩子从她身边走过,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朵大红花塞给她,并低声说:“老师,给你的。”于雪一共收到7朵这样的大红花和10多张小纸条。回到休息室,她展开纸条,上面写满了孩子们对她的感激、对雷锋的敬仰。于雪很感动,她小心翼翼地把纸条和大红花收藏起来。
除了校外的参观者,黄海学院本校学生也逐渐成为了参观雷锋纪念馆的常客。于雪介绍说,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有一节“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的课程,以前都是在教室对着课本学习,但自2015年起,一些老师开始带领学生到雷锋纪念馆上课,让大家把雷锋当作学习对象。
于雪说:“如果黄海学院没有雷锋纪念馆,肯定也会有其他正能量替代现有的校园文化,但都不如雷锋精神更贴切与自然。雷锋年轻,又是中国杰出的代表人物,年轻人只要对他有足够的了解,就很容易产生感情产生共鸣。”
在雷锋纪念馆担任讲解员对于雪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巨大影响,她深刻地认识到社会是多么需要雷锋精神,而她也很愿意做一名雷锋精神的宣传者。为此,毕业后,她留在雷锋纪念馆继续担任讲解员,她希望通过她的讲解,让更多的人知雷锋、学雷锋。
责任编辑 马玥
做雷锋纪念馆的讲解员
上大学前,于雪对雷锋几乎没有印象。她说,她生长在一个对雷锋事迹宣传太少的时代,对雷锋的印象就是“一个做好事的”。
2010年,于雪考入青岛黄海学院。她被学校传统的“雷锋精神”教育课洗礼了。于雪回忆说,一位解放军报社的将军到学校作报告,讲起雷锋皮夹克的故事很有画面感,“他说,‘有一次雷锋参加舞会前,战友告诉他,你知道别人怎么说我们吗?说我们是土包子……’”这句话让她开始对雷锋“走心”,“我可以理解雷锋当时的想法、理解他穿皮夹克的做法。这和我们现在年轻人的想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2012年3月1日,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对外开放,于雪正在上大三。凭借标准的普通话,她去雷锋纪念馆做了一名实习讲解员。
那时,雷锋纪念馆每年都会从新生中选取数十位有乐于奉献精神的学生,组成志愿讲解实习小组。新生郭雅昊就是挑选出来的学生之一:他是一名班干部,入学不久便在学生会任职。他看上去很精神,思维敏捷活跃,做事却自由散漫。他是志愿讲解实习小组中的一员,但培训两次后就再也没有露面。
之后,他所在的新生班来到雷锋纪念馆时,他还向于雪发难。当时,于雪讲解到雷锋参军之后做好事的图片内容时,郭雅昊突然指着一张雷锋表情稍显刻板的照片大声说:“这张照片是不是合成的呀?”他的话引得在场新生哄堂大笑。于雪没有被难住,反而冷静地给出了解答。
于雪的表现让郭雅昊震惊、钦佩。此后的培训,他不仅一次也没有落下,还成为最积极的讲解员。他对雷锋照片的兴趣比于雪更加浓厚,他和同学们讨论每一张照片,在网上查找资料,为图解做补充说明。他还在“百度知道”开设自己的社团。在对待雷锋的态度上,他不再轻视、不再嬉闹,而是变得敬仰和认真。他还对于雪说:“我现在和你一样,不想让这种正能量,在我们这一代消沉下去。”
做雷锋事迹的学习者
对于雪来说,讲解雷锋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好奇、提出问题的过程,但她又无法在现有的资料中找到更好的解释。因此,她只能祈求在讲解中不要被人问住就好。
雷锋纪念馆建立之初,由于知名度有限,参观者大都是老年人。他们对雷锋有着深深的情感。讲解过程中,她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掏出手帕擦拭眼泪,好几次惹得于雪也想跟着流泪。
有一天上午,一批老领导来到了雷锋纪念馆。当讲解到雷锋在望城县当公务员那段历史时,于雪就照着讲解稿背了下来。一位60多岁的老领导问她:“小姑娘,你认为雷锋做公务员都干些什么?”于雪下意识地回答:“公务员是铁饭碗吧?”老领导笑了:“那时候还没有铁饭碗一说。公务员就是做些打扫卫生、整理文件以及端茶倒水等日常琐碎的工作。”
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于雪回答错误了,但也让她深刻地认识到了讲解稿的不全面。此后,她主动寻找研读有关雷锋的出版物,并上网查看关于雷锋的各种评论;有见过雷锋的人来校作报告时,她会格外用心听讲并作下详细的记录;碰到老年参观者,她会主动上前求教。
纪念馆的实物展区里,展出了两张雷锋当年的捐款存款单,共300元。一次,一个参观的同学看到展板介绍,“雷锋当兵津贴只有6元钱”后,有些疑惑,雷锋当兵到牺牲只有50个月时间,他是怎么攒了这300元钱的呢?
他当场向于雪提出质疑,并先入为主地为学雷锋活动下了结论:如此完美且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世上根本就不存在。雷锋一定是一个被美化了的存在,对他的美化程度至少超过90%,“我不会学习一个虚假的、经过美化包装的人。”
面对质疑,于雪向大家讲述了雷锋当兵前在工厂的收入情况以及雷锋的勤俭节约。于雪的讲解不仅为同学们解除了疑惑,还使大家对雷锋产生了敬佩之情,他们纷纷表示,如果是自己的话,一定不会这么高尚。
做雷锋精神的宣传者
青岛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所设在高校的雷锋纪念馆,是校园宣传雷锋精神、雷锋文化的阵地。随着雷锋纪念馆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一次,一个由60多个小学生组成的参观团到雷锋纪念馆参观。于雪拿捏不准这些不满10岁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她尽量用容易理解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讲解结束后,于雪站在门口与孩子们告别时,一个孩子从她身边走过,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朵大红花塞给她,并低声说:“老师,给你的。”于雪一共收到7朵这样的大红花和10多张小纸条。回到休息室,她展开纸条,上面写满了孩子们对她的感激、对雷锋的敬仰。于雪很感动,她小心翼翼地把纸条和大红花收藏起来。
除了校外的参观者,黄海学院本校学生也逐渐成为了参观雷锋纪念馆的常客。于雪介绍说,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有一节“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的课程,以前都是在教室对着课本学习,但自2015年起,一些老师开始带领学生到雷锋纪念馆上课,让大家把雷锋当作学习对象。
于雪说:“如果黄海学院没有雷锋纪念馆,肯定也会有其他正能量替代现有的校园文化,但都不如雷锋精神更贴切与自然。雷锋年轻,又是中国杰出的代表人物,年轻人只要对他有足够的了解,就很容易产生感情产生共鸣。”
在雷锋纪念馆担任讲解员对于雪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巨大影响,她深刻地认识到社会是多么需要雷锋精神,而她也很愿意做一名雷锋精神的宣传者。为此,毕业后,她留在雷锋纪念馆继续担任讲解员,她希望通过她的讲解,让更多的人知雷锋、学雷锋。
责任编辑 马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