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部外国影片叫《风流寡妇》,如若改成《风流遗孀》,就会立刻韵味全无。再如《旧事重题》是鲁迅先生回忆往事的一组散文,后来结集出版时,先生已将其更名为《朝花夕拾》,使之立即有了浓重的诗情。试想,在黄昏时分捡起早晨的花朵细看细想,那思绪之联翩,那感慨之万千,不是足以让人品味再三再四吗?
怪不得文章学家们把写文章称为“遣词用字”,真是太深刻了!
如果不信,不妨让我们讨论一首古诗: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
讨论一,“经冬复立春”是指多长时间?是半年(从冬到春正好半年)?一年(一年内恰有一冬一春)?两年(从今冬到明春恰有两年)?还是指多年(过了一冬又一春,岂非多年)?
讨论二,“岭外音书绝”,显然是说杳无音讯了,那么,为什么断了书信?是因为兵荒马乱?还是因为其它?
那么,结论何在?答曰,就在小诗中的一个关键字眼上,这个关键字眼就是“不敢”。不是吗?既然是久别回家,既然是“近乡情更切”,问就是了,为什么“不敢”呢?显然,是回乡者已经猜到等待他的可能是“噩耗”,他太害怕那个“噩耗”了,这才提心吊胆不敢询问。
于是,“岭外音书绝”的原因,必是“战祸频频兵荒马乱”,“经冬复立春”究竟是几年,也自然理解为“多年”才最为惊心动魄。
那么,如果把诗中的“不敢”二字换成“含笑”二字又会怎样?您想过吗?不妨试试看,就这么一试一品,您准会发现:“易一字而毁全文”、“改一词而救全文”、“写文章即遣词用字”之类的提法,绝非危言耸听。
对于文章,“遣词用字”一说的“遣”与“用”,是万万不可以马虎的。
怪不得文章学家们把写文章称为“遣词用字”,真是太深刻了!
如果不信,不妨让我们讨论一首古诗: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
讨论一,“经冬复立春”是指多长时间?是半年(从冬到春正好半年)?一年(一年内恰有一冬一春)?两年(从今冬到明春恰有两年)?还是指多年(过了一冬又一春,岂非多年)?
讨论二,“岭外音书绝”,显然是说杳无音讯了,那么,为什么断了书信?是因为兵荒马乱?还是因为其它?
那么,结论何在?答曰,就在小诗中的一个关键字眼上,这个关键字眼就是“不敢”。不是吗?既然是久别回家,既然是“近乡情更切”,问就是了,为什么“不敢”呢?显然,是回乡者已经猜到等待他的可能是“噩耗”,他太害怕那个“噩耗”了,这才提心吊胆不敢询问。
于是,“岭外音书绝”的原因,必是“战祸频频兵荒马乱”,“经冬复立春”究竟是几年,也自然理解为“多年”才最为惊心动魄。
那么,如果把诗中的“不敢”二字换成“含笑”二字又会怎样?您想过吗?不妨试试看,就这么一试一品,您准会发现:“易一字而毁全文”、“改一词而救全文”、“写文章即遣词用字”之类的提法,绝非危言耸听。
对于文章,“遣词用字”一说的“遣”与“用”,是万万不可以马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