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整体运作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就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整体中的功能与作用,构建整体运作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对就业教育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整体推进就业教育工作,从整体上探索解决大学就业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深层次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高等教育;就业教育;整体;运作模式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等多种原因,社会就业压力整体加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启动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从不同角度、以各种方式进行探索,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法与措施。通过深入研究不难发现,高等教育本身就蕴含了“就业教育”的成分——因为高等教育既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是高层次的职业准备教育;高等教育本身就是由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三大教育成分构成的一个教育整体,“就业教育”本来就是高等教育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深层次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必须构建整体运作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第一、对就业教育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立足高等教育、抓住构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要素,从整体上探索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第二、整体实施就业教育工作,将就业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于高校教育各领域,实现就业教育与高校教育教学的相结合。
  
  1.整体规划就业教育工作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不难发现,虽然构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因素很多,但最为关键的有三大要素:第一、社会因素,即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第二、教育因素,即大学生的培养模式;第三、大学生个人因素,即大学生个人对学习、生活和就业的认识程度等。这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只要其中某一因素失去平衡,必将导致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三大要素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客观存在的,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抓住三大要素,研究弱化其矛盾冲突的方法与措施。
  整体规划就业教育工作,就是要将构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三大关键要素当作一个整体看待,立足高等教育,以整体辩证的思路制定工作方案,在研究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并通过对学生实施学业、心理健康、生涯发展规划及就业技巧等指导,调整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就业的认识程度等,从整体上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1.1 研究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
  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对社会需求的研究必须放在高校就业教育的首位,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职业信息及就业动态信息,另一方面要研究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走向及职业发展趋势。
  1.1.1 了解和掌握社会职业信息及就业动态信息
  社会职业信息就是指社会各行业和岗位的工作特征及特性,以及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就业动态信息就是指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的需求动态。
  (1)社会各行业和岗位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要求的变化。(2)高校当前尚未开设,但有潜力开设的专业以及社会需求很大的行业的有关信息。(3)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的需求动态。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和统计,为进一步地分析研究提供资料与数据。
  1.1.2 研究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走向及职业发展趋势
  在掌握大量社会职业信息及就业动态信息的基础上,高校就业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从高等教育的高度,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预测性研究。
  (1)研究社会各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要求的发展趋势。(2)高校现设专业与社会相关行业之间的适应情况。(3)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结构与社会相应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4)社会各行各业对大学生需求的发展动态及趋势。(5)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各种职业的发展趋势。(6)对一些专业素质更新发展要求较快的、社会需求增涨势头明显的、科技含量较高、知识技能更新较快的职业,进行预测性研究。
  通过分析研究,为高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调整大学生培养模式、上报年度招生计划等提供决策依据。
  1.2 调整大学生的培养模式
  凡是教育活动都具有教育超前和效益滞后的特性,当前的教育行为要在几年甚至若干年后才能反映出效益,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超前预测、规划与作为。高校要将就业教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在研究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教育超前和效益滞后的特性、根据社会对未来从业人员的需求,根据各专业发展趋势,调整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超前制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素质结构,为几年后大学生的毕业、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调整大学生培养模式,可以采取阶段性调整和动态性微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四年左右为一个阶段,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每学年度根据具体情况随机进行动态微调。
  调整大学生培养模式应当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建设——完善已有专业、开办新专业;(2)课程建设——完善已有课程体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素质结构;(3)教学内容——提高专业针对性、培养应用型人才,超前更新教学内容,超前进行发展型素质教育;(4)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5)教学模式改革——与社会相关用人单位建立联合培养制,签订培养协议、制定学习实践同步教育规划,对学生实施学习实践同步教育。
  1.3 调整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就业的认识程度
  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就业的认识程度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本人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对是否成功就业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一般来讲,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就业的认识,都会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家庭的期望、社会的价值取向等),这些影响有的符合大学生本人实际情况,有的则不符。无论在生活、学习和就业哪个环节的认识程度不正确,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就业教育工作就必须通过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等,调整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就业的认识程度,使主客观相符,缩小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
  1.3.1 学业指导
  学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规划和修读计划、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式等。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构建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素质结构,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1.3.2 心理健康指导
  心理健康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能够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学会处理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为就业做好准备。
  1.3.3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
  国际上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叶。 1909年,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其著作《选择一份职业》中,第一次提出了职业生涯选择的三个步骤。此后,许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便开始就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式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或职业。
  我国借鉴国外模式,于21世纪初在高等院校启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工作,设立了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开展各种类型的就业指导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会等方式,力求为大学生择业、就业作好准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确定生涯发展方向,进行生涯规划和决策,通过实施生涯规划、学习求职技巧等,为实现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2.整体实施就业教育工作
  
  整体实施就业教育工作,就是使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就业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结合,从整体上发挥就业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2.1 实现就业教育工作的全程贯穿
  实现就业教育工作的全程贯穿,就是将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作为一个教育周期,就业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周期的全过程。
  这个教育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入学初期、学习中期、毕业前期三个阶段,高校就业教育工作要根据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1.1 入学初期
  在大学生入学初期,就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为:
  第一,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消除应试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转变理念,调整心态,面对即将开始的大学学习生活;进行大学学习方法指导;生活适应指导与人际交往指导。
  第二,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指导学生进行自传分析,系统客观地认识自己;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进行兴趣倾向测试和能力倾向测试,为确定就业方向做好准备。
  第三,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信息和就业信息认知。指导学生对自己有意向从事的职业领域进行意向性职业分析,了解其工作特征与特性,以及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要求;指导学生关注自己有意从事的职业领域对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的需求动态等。
  第四,帮助大学生进行学业信息认知。指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课程结构,分析修读专业课程与构建职业素质之间的关系,学会按社会发展需求构建自己的职业素质。
  第五,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发展方向分析。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和学习目标、确定就业、自主创业以及升学考研的大致方向,制定学习规划,为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做好各种准备。
  2.1.2 学习中期
  在大学生学习中期,就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为:
  第一,指导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动态变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和发展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个人的就业和升学愿望与社会需求和客观现实相适应。
  第二,指导大学生进一步完善学业规划,选择和修读课程,构建职业素质;做好升学考试准备,积极参加各种等级考试和专业证书考试。
  第三,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学习活动、见习实习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职业体验、勤工俭学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实践能力。
  2.1.3 毕业前期
  在大学生毕业前期,就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为:
  第一,帮助大学生做好毕业准备。指导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做好答辩准备;做好毕业考试相关准备。
  第二,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指导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和就业技巧准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处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冲突,加强灵活应变能力锻炼,学会克服紧张心理。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前的信息收集以及资料准备工作,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并创设情景,锻炼和形成学生介绍自我、回答问题、应对面试等求职技巧。
  第三,帮助大学生做好自主创业准备。指导学生做好自主创业规划,了解国家与地方的相关政策,落实办理相关手续的程序,拟定实施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在对学生实施以上三个阶段的就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三个阶段之间的融会与贯通,既分阶段性,又有整体性,做到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形成整体。
  2.2 实现就业教育与高校各项工作的全面结合
  实现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各项工作的全面结合,就是实现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等方面的全面结合、整体实施。
  2.2.1 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教育相结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等各项教育,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就业指导因素,高校应当有计划地将就业教育与高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各项教育工作中渗透就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大学生在接受各项教育的同时接受就业教育。
  2.2.2 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教学相结合
  高校的教学工作本身就与就业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施专业教学、学科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就业教育相关内容渗透其中,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素质、向大学生传递职业信息、就业信息、培养求职能力等,使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就业教育,实现就业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2.2.3 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科研相结合
  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优势,高校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把对就业有关问题的研究作为科研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实现科研与就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2.4 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管理相结合。
  管理育人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要将就业教育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管理育人在就业教育方面的作用,在教育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活动管理、环境管理、后勤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中,渗透就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实现管理与就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2.5 就业教育工作与高校各项活动相结合
  高校的各项活动是实施就业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制定活动规划时,有意识地将就业教育渗透其中,通过教育活动、学习活动、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教育见习实习活动、参观考察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实施就业教育,实现就业教育与各项活动的有机结合。
  整体实施就业教育工作,将就业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全过程,实现就业教育的全程覆盖;渗透于高校教育各个领域,实现就业教育的全面覆盖,充分发挥就业教育的功能与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统筹兼顾、整体辩证,是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与思路。高校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立足高校教育,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和研究问题。在研究问题时,要把握问题的实质,抓住构成问题的关键要素,把问题放在高等教育整体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要以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构建与高等教育整体相结合的、整体运作的就业教育工作模式,从整体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美】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吴汉德.大学生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岩松.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5]黄昌建.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
  [6]黄娟.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探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5).
  [7]唐鑛.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需求行为的研究报告[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34—37.
  [8]于凤银,黄仕军.大学生就业难的教育原因论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7(11).
  [9]肖云,刘慧,陈刚.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核心素质需求的比较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7(11).
  [10]孟勇.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EB/OL].论文天下论文网,2007-11-22.
  [11]高红星.在高校平台培养模式中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EB/OL].论文天下论文网,2007-11-23.
  [12]赵秀芝,彭化成.论普通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实践研究[EB/OL].论文天下论文网,2009-3-4.
  [13]张晓峰.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EB/OL].论文天下论文网,2009-4-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学院校级科研基金。
  
  作者简介:帅兆云(1956—),女,云南昆明人,学士,昆明学院副教授,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就在今年1月份,小黄车(全称“OFO共享单车”)宣布正式进军重庆.从最开始的1000辆单车投放试水沙坪坝区大学城,到如今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小黄车的数量突飞猛进.据统计,目前已
期刊
In SOS Children’s Village, a charity specializing in foster care, the “mother”plays a crucial role. Every village is composed of many families, with seven or eight children to a home. Hermann Gmeiner,
期刊
针对制造领域的外包活动,本文运用协同理论,探索搭建外包多模态协同管理体系.旨在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机制,实现管理和效率的提升.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与空间差异,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但目前的初中学生大多数对地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为满足当前社会的环保需求,建筑企业开始将绿色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绿色施工技术可以
期刊
我国施行的“营改增”方案是我国重要的税务制度改革.“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是践行“十二五”规划,向“十三五”大踏步的重要变革.这项规定的实施,意味着未来的税收会更加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在假期或者休闲之余的选择,旅游市场正在不断扩大,生态旅游逐步被大家所认可,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本文就生态旅游资源管理
在当前严峻的发展环境下,并购重组已显然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事实上,并购重组之路是很艰难的,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各种问题和情况。社会在发展,中国的纺织行业要
在我国,因各地域气候差异显著、改造存量大、政策等因素影响,改造效果不显著.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建造技术水平低,没有科学的指导性是其建筑的主要特点.进行具有区域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