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策略是一种师生矛盾转化的方法,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的技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是其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地为学生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服务,才有可能迅速发展自己的课堂策略。
及时纠正自身失误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阐述概念、性质,又要进行推理,还要安排演示、操作,还要随时注意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如此复杂的数学活动中,难免出现局部的、个别的失误。但在对待失误的问题上,教师最忌讳的是巧言掩盖、文过饰非,应该采取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是人,不是神,偶有失误也是正常的现象。把自身的失误主动点明并纠正,既不会丢面子,也不损自己的威信。如果处理的恰当,对学生还会是一次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在德、才两方面均受益。
及时向学生学习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这句话主要是从宏观意义上讲的。其实,在微观上也能体现:教师不一定事事处处都比学生强,学生也未必事事处处不如老师。一名好的数学教师,应当具备虚心向学生学习的品质和及时向学生学习的策略。
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解一道应用题:“食堂买来一批菜,原计划每天吃30千克,7天吃完。实际提前1天就吃完了。实际每天吃多少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是30×7÷(7-1),运算结果是35。也就是,实际每天吃35千克,这一思路是先算出这批菜的总数量,再除以实际吃的天数,结果就是实际每天吃菜的千克数。显而是正确的。
不料有位学生举手发言,提出另一种解法:30 30÷6=30 5=35 (千克),教师要他讲讲这种解法的算理。他讲道:“原来准备7天吃的菜,实际只吃了6天,这说明有一天的菜分在6天吃掉了,实际每天就多吃了这样的一份菜,而这一份菜是30÷6,所以把计划每天吃的30千克再加上这多吃的30÷6=5千克,就是实际每天所吃的菜的数量。”
教师听后,非常高兴,当即对他的解法作了充分肯定,并帮助这位学生将综合算式改为“30 30÷(7-1)”,以便用上题目中的条件。接着教师又告诉大家,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不仅可以用“总量÷实际天数=实际每天的量”去思考,还可以用“原计划每天的量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的量=实际每天的量”去思考。
教师这样处理,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而且也体现了教师的良好教风和课堂教学策略。
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应贯穿于各种教学之中。数学课与语文、自然等课相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确实不易。因为数学具有系统性、抽象性和严谨性等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弄不好就会使人产生牵强附会的感觉。所以,数学教师具备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在教学“数与整除”中,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我国领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地大物博,请你们把960分解质因数。”当学生做完后,教师又口述一道练习:“我国哪一年申办奥运成功,哪一年在我国举行奥运会?”现在,我国已成功举办奥运会,因此,每一个中国人在欣喜过后,更要奋发努力,振兴中华。少年儿童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好,现在请同学们把2008分解质因数,看谁分得既快又正确。
及时评价学生答问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种数学形式,不管是齐答还是单独回答,都是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检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获取学生思维信息的好机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告诫教师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些名言警句都值得教师们牢记和深思。因此,及时注意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龙华乡田头小学)
及时纠正自身失误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阐述概念、性质,又要进行推理,还要安排演示、操作,还要随时注意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如此复杂的数学活动中,难免出现局部的、个别的失误。但在对待失误的问题上,教师最忌讳的是巧言掩盖、文过饰非,应该采取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是人,不是神,偶有失误也是正常的现象。把自身的失误主动点明并纠正,既不会丢面子,也不损自己的威信。如果处理的恰当,对学生还会是一次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在德、才两方面均受益。
及时向学生学习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这句话主要是从宏观意义上讲的。其实,在微观上也能体现:教师不一定事事处处都比学生强,学生也未必事事处处不如老师。一名好的数学教师,应当具备虚心向学生学习的品质和及时向学生学习的策略。
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解一道应用题:“食堂买来一批菜,原计划每天吃30千克,7天吃完。实际提前1天就吃完了。实际每天吃多少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是30×7÷(7-1),运算结果是35。也就是,实际每天吃35千克,这一思路是先算出这批菜的总数量,再除以实际吃的天数,结果就是实际每天吃菜的千克数。显而是正确的。
不料有位学生举手发言,提出另一种解法:30 30÷6=30 5=35 (千克),教师要他讲讲这种解法的算理。他讲道:“原来准备7天吃的菜,实际只吃了6天,这说明有一天的菜分在6天吃掉了,实际每天就多吃了这样的一份菜,而这一份菜是30÷6,所以把计划每天吃的30千克再加上这多吃的30÷6=5千克,就是实际每天所吃的菜的数量。”
教师听后,非常高兴,当即对他的解法作了充分肯定,并帮助这位学生将综合算式改为“30 30÷(7-1)”,以便用上题目中的条件。接着教师又告诉大家,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不仅可以用“总量÷实际天数=实际每天的量”去思考,还可以用“原计划每天的量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的量=实际每天的量”去思考。
教师这样处理,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而且也体现了教师的良好教风和课堂教学策略。
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应贯穿于各种教学之中。数学课与语文、自然等课相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确实不易。因为数学具有系统性、抽象性和严谨性等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弄不好就会使人产生牵强附会的感觉。所以,数学教师具备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在教学“数与整除”中,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我国领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地大物博,请你们把960分解质因数。”当学生做完后,教师又口述一道练习:“我国哪一年申办奥运成功,哪一年在我国举行奥运会?”现在,我国已成功举办奥运会,因此,每一个中国人在欣喜过后,更要奋发努力,振兴中华。少年儿童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好,现在请同学们把2008分解质因数,看谁分得既快又正确。
及时评价学生答问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种数学形式,不管是齐答还是单独回答,都是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检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获取学生思维信息的好机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告诫教师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些名言警句都值得教师们牢记和深思。因此,及时注意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龙华乡田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