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许多人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还没有真正领会;有的则理解不当,造成在教学过程中易走极端;多媒体运用不当;教师现有水平不能适应语文课堂改革的高要求。认清这些问题,就是要让我们更好地克服它,使我们在改革中扬长避短、自我完善、不断实践、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之路,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语文课程改革大方向的指导下做得越来越好,同时又更好地为课程改革服务,更好地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任何改革都须经历理解、接受、实施的过程,每一次改革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去理解、探索、总结,稍有不慎,课堂教学改革容易流于形式和走极端,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说、读、写活动,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探索精讲精练、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特别是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只有领会和贯彻这一精神,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浅层的分析和反思,以便能达到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促进改革的目的。
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许多人还没有真正领会
正像许多小学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文却不懂得古诗文的意思一样,许多教师对语文课堂改革的概念很熟悉,但对其实质却没有领会和理解。这无疑为课堂教学改革设置了障碍,他们挂在嘴上的是一套,实际操作是一套,实施过程难免会草率行事或马虎应对。实际上许多教师是以不变应万变来对待改革的:不管怎么改,都按老办法来上课,能完成教学任务就行。
有些教师认为,无论怎样改革,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只要把学生的成绩提高,完成教学任务,你就别管我用什么方法上课。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就会消极地对待课堂教学改革,甚至置之不理,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授课,老师满堂灌,学生该做的老师全代替了,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缺少师生间的互动。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只保持了三分钟的热情,激情一过兴趣没了,又回归了传统;一旦要上公开课,就认真地用好几天时间来备课应付,过了又抛之脑后。有些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不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提问题,多给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多写新概念作文吗?这些看法都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这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难免片面或打折扣。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成绩单上,也不能以一篇新概念作文来衡量它。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学会动口、动脑、动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到第一位。只有领会了课堂改革的实质,才能真正做到自觉地投身到改革中去,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理解不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易走极端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师讲得过多过细,一节课全由教师包办,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睡得昏昏沉沉,学习效果不高。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专家提出要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要求。许多老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果断地付诸行动,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不就是解放自己吗?何乐而不为?于是老师讲课的时间少了,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在课堂中可以畅所欲言,想到什么说什么,只要你愿意说,老师都不会驳斥你的观点,越离奇越好,老师还会表扬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精神,同学们也会为你的奇谈怪论报以热烈的掌声。于是乎,每节课都掌声不断,每节课都热闹非凡,堂堂课的气氛都活跃,师生距离缩小了,感情增进了,关系融洽了,不亦乐乎,令还没有这样上课的其他老师羡慕不已。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果是,学生从课堂中获得的知识反而不如从前,以前课堂虽不怎么精彩,但只要记住老师讲的内容,结果考试成绩还不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收获。而现在课堂上这也对那也不错,究竟谁的对呢?虽说课堂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考试时却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呀,这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从热闹的课堂上什么也没学到,大家都在一窝蜂地起哄,大家都在准备热烈地鼓掌,大家都希望这一节课里出现什么新鲜的东西刺激刺激,凑凑热闹而已,根本没有什么心思思考问题和记住知识。
许多语文老师都认为,这样的语文课堂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些教材对教师也进行了不恰当的导向:不好好引导研读文本,不注意引导品味语言,不认真指导学习文章技巧,练习设计多是大而无当的整体把握,动不动就把学生引向课外,导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出偏差:热闹的讨论场面多了,朗朗的读书声少了,扎实的基础训练也少了。学生读错字、写错字、写病句的现象比比皆是,基础也不如从前,写出的作文语不成句,内容空洞乏味,更不用说有没有文采了。
因此,正确处理好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应引起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运用不当,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易走极端
多媒体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教师可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去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感受文中的情景,为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设置广阔的空间,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多媒体教学也一样,如果运用得好,那么效果就明显;如果运用不当,那么弊端也不小。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时费尽心思,设计很周全,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提问的内容、板书的内容等样样齐全,加上一些辅助性的插图和说明文字,大框架和细节问题都考虑得很清楚,整个课件看起来十全十美。但上课时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又拘泥于所设计的内容,讲课时缚手缚脚,放不开,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沉闷。由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多,讲课的速度快,学生想听来不及,想记记不了。一节课下来,老师讲课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但学生的收获却少得可怜。
有些老师的课件,图片一幅接一幅,不但与课文有关,还拓展到课外去,把自然与人文紧密联系,图文并茂,简直是一部极佳的风物片,加上老师的动情讲解,可谓丰富细腻。按道理学生在这节课应该学到很多知识,但一节课下来,课文的知识点却没能解决,倒变成了老师的电脑秀了。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关键的内容来点,见什么用什么,这也好,那也不错,不加选择,弄得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语文课了。
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些老师只是思考自己怎样来做好课件,自己怎样教,要学生做什么,让学生怎样做,而很少研究学生怎样去学,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学。因而这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容易与学生脱节,发挥不出多媒体应有的作用。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教师才能自觉地思考学生要学什么,学生要怎样学,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这样制作的课件才符合实际,才能使学生主动来学,才能改变教师让学生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做的被动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四、语文课堂改革的高要求与教师现有水平的矛盾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单凭老经验和现有的水平远远满足不了教学改革的需要,这就产生了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广大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一些老师忙着去充电,外出学习,借鉴和推广别人成功的经验,但毕竟人数不多,涉及面小;有些老师懒得学习,干脆吃老本。继续教育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一般情况下,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费用高,时间也不允许;本校教师互相听课、交流经验已流于形式,而且怎么也跳不出自己原来习惯的框框,缺乏新鲜感。教育部提倡的继续教育适应形势的需要,给教师带来了希望,是教师们接受新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教师们带来了许多新的信息、新的教学理念;阐明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教学改革的步骤及实施过程,使改革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有针对性地上示范课,在课堂中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展示出来,理论结合实践,效果不错,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而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些老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过程中消极地对待,甚至缺席,这种态度必须端正。
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不继续学习就会落后。学习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老师也应该自觉地加强自学,多看报纸,多看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把握改革的方向;多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为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化解矛盾,推进改革。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任何改革都须经历理解、接受、实施的过程,每一次改革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去理解、探索、总结,稍有不慎,课堂教学改革容易流于形式和走极端,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说、读、写活动,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探索精讲精练、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特别是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只有领会和贯彻这一精神,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浅层的分析和反思,以便能达到扬长避短、不断完善、促进改革的目的。
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许多人还没有真正领会
正像许多小学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文却不懂得古诗文的意思一样,许多教师对语文课堂改革的概念很熟悉,但对其实质却没有领会和理解。这无疑为课堂教学改革设置了障碍,他们挂在嘴上的是一套,实际操作是一套,实施过程难免会草率行事或马虎应对。实际上许多教师是以不变应万变来对待改革的:不管怎么改,都按老办法来上课,能完成教学任务就行。
有些教师认为,无论怎样改革,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只要把学生的成绩提高,完成教学任务,你就别管我用什么方法上课。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就会消极地对待课堂教学改革,甚至置之不理,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授课,老师满堂灌,学生该做的老师全代替了,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缺少师生间的互动。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只保持了三分钟的热情,激情一过兴趣没了,又回归了传统;一旦要上公开课,就认真地用好几天时间来备课应付,过了又抛之脑后。有些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不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提问题,多给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多写新概念作文吗?这些看法都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这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难免片面或打折扣。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成绩单上,也不能以一篇新概念作文来衡量它。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学会动口、动脑、动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到第一位。只有领会了课堂改革的实质,才能真正做到自觉地投身到改革中去,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理解不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易走极端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师讲得过多过细,一节课全由教师包办,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睡得昏昏沉沉,学习效果不高。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专家提出要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要求。许多老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果断地付诸行动,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不就是解放自己吗?何乐而不为?于是老师讲课的时间少了,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在课堂中可以畅所欲言,想到什么说什么,只要你愿意说,老师都不会驳斥你的观点,越离奇越好,老师还会表扬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精神,同学们也会为你的奇谈怪论报以热烈的掌声。于是乎,每节课都掌声不断,每节课都热闹非凡,堂堂课的气氛都活跃,师生距离缩小了,感情增进了,关系融洽了,不亦乐乎,令还没有这样上课的其他老师羡慕不已。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果是,学生从课堂中获得的知识反而不如从前,以前课堂虽不怎么精彩,但只要记住老师讲的内容,结果考试成绩还不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收获。而现在课堂上这也对那也不错,究竟谁的对呢?虽说课堂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考试时却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呀,这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从热闹的课堂上什么也没学到,大家都在一窝蜂地起哄,大家都在准备热烈地鼓掌,大家都希望这一节课里出现什么新鲜的东西刺激刺激,凑凑热闹而已,根本没有什么心思思考问题和记住知识。
许多语文老师都认为,这样的语文课堂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些教材对教师也进行了不恰当的导向:不好好引导研读文本,不注意引导品味语言,不认真指导学习文章技巧,练习设计多是大而无当的整体把握,动不动就把学生引向课外,导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出偏差:热闹的讨论场面多了,朗朗的读书声少了,扎实的基础训练也少了。学生读错字、写错字、写病句的现象比比皆是,基础也不如从前,写出的作文语不成句,内容空洞乏味,更不用说有没有文采了。
因此,正确处理好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应引起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运用不当,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易走极端
多媒体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教师可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去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感受文中的情景,为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设置广阔的空间,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多媒体教学也一样,如果运用得好,那么效果就明显;如果运用不当,那么弊端也不小。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时费尽心思,设计很周全,学习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提问的内容、板书的内容等样样齐全,加上一些辅助性的插图和说明文字,大框架和细节问题都考虑得很清楚,整个课件看起来十全十美。但上课时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又拘泥于所设计的内容,讲课时缚手缚脚,放不开,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沉闷。由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多,讲课的速度快,学生想听来不及,想记记不了。一节课下来,老师讲课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但学生的收获却少得可怜。
有些老师的课件,图片一幅接一幅,不但与课文有关,还拓展到课外去,把自然与人文紧密联系,图文并茂,简直是一部极佳的风物片,加上老师的动情讲解,可谓丰富细腻。按道理学生在这节课应该学到很多知识,但一节课下来,课文的知识点却没能解决,倒变成了老师的电脑秀了。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关键的内容来点,见什么用什么,这也好,那也不错,不加选择,弄得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语文课了。
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些老师只是思考自己怎样来做好课件,自己怎样教,要学生做什么,让学生怎样做,而很少研究学生怎样去学,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学。因而这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容易与学生脱节,发挥不出多媒体应有的作用。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教师才能自觉地思考学生要学什么,学生要怎样学,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这样制作的课件才符合实际,才能使学生主动来学,才能改变教师让学生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做的被动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四、语文课堂改革的高要求与教师现有水平的矛盾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单凭老经验和现有的水平远远满足不了教学改革的需要,这就产生了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广大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一些老师忙着去充电,外出学习,借鉴和推广别人成功的经验,但毕竟人数不多,涉及面小;有些老师懒得学习,干脆吃老本。继续教育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一般情况下,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费用高,时间也不允许;本校教师互相听课、交流经验已流于形式,而且怎么也跳不出自己原来习惯的框框,缺乏新鲜感。教育部提倡的继续教育适应形势的需要,给教师带来了希望,是教师们接受新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教师们带来了许多新的信息、新的教学理念;阐明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教学改革的步骤及实施过程,使改革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有针对性地上示范课,在课堂中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展示出来,理论结合实践,效果不错,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而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些老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过程中消极地对待,甚至缺席,这种态度必须端正。
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不继续学习就会落后。学习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老师也应该自觉地加强自学,多看报纸,多看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把握改革的方向;多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为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化解矛盾,推进改革。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