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状痰样本对结核分枝杆菌镜检及培养的影响

来源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性状痰样本对抗酸染色镜检及液体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0年7月成武医院筛查的168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痰液样本168份,其中干酪痰22份、粘液痰117份、血痰21份及唾液8份.对荧光染色镜检及MGIT960液体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酸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干酪痰、粘液痰、血痰及唾液阳性率分别为81.82%、34.19%、57.14%、12.50%,不同性状痰样本抗酸染色镜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酪痰>血痰>粘液痰>唾液.MGIT960液体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酪痰>血痰>粘液痰>唾液.结论 干酪痰抗酸染色镜检及液体培养阳性率均较高,应强调收集清晨干酪痰送检.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内蒙古西部口岸地区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为该地区蜱传疾病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9年4月和9月,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在内蒙古满都拉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策克口岸、鄂尔多斯航空口岸、甘其毛都口岸地区采集游离蜱,用体表检视法采集黄羊、骆驼、牛等动物体表的寄生蜱.用PCR法检测蜱标本中的森林脑炎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伯氏疏螺旋体、粒细胞埃立克次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贝氏柯克斯体.结果 共采集到蜱970只,经鉴定为亚东璃眼蜱187只、草原革蜱674只和草原血蜱109只.
目的 了解青海口岸朝觐人群传染病感染情况,指导青海口岸朝觐人群传染监测.方法 对2014-2018年在青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12024名朝觐人群的传染病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传染病738例,检出率6.14%,其中病毒性肝炎、梅毒、HⅣ感染和肺结核的检出率依次为5.20%、0.30%、0.06%和0.58%.结论 应加强对朝觐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更好地保障朝觐人群健康.
目的 分析四川省崇州市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7-2020年四川省崇州市各医院报告的手足口病患儿信息,分析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布特征及病原学分布情况.结果 2017-2020年,崇州市儿童手足口病共724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5.17/10万、32.74/10万、21.79/10万、29.61/10万,呈逐年升高趋势.重症病例以男性、年龄0~<3岁、散居儿童为主.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573份,其中阳性314份,2017、2019年以肠道病毒71型为主,2018年以EV71和其他肠
目的 分析广州市高校大学生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8所广州市内高校的513名学生进行自编问卷调查,接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2名被调查者的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2.99%,得分中位数为5.00分,接种意愿率为84.66%.文化程度为本科(OR=2.111)、硕士及以上(OR=2.101),认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OR=15.355)、平时会主动了解健康科普知识(OR=1.547)、通过网站获取新冠肺炎疫苗信息(OR=4.22
新冠肺炎疫情从2019年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结合新冠病毒的特点及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现状,梳理疫情防控中海关的职责及采取的措施,分析海关在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难点,并提出口岸应对传染病的建议.
目的 探讨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和同期体检的88名健康儿童的资料,用ELISA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比值;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急性期患儿血清Th1/Th2和CRP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急性期血清Th1/Th2
海上搜救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如何统筹海上搜救与疫情防控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卫生检疫工作中发现的入境船员被检出传染病的案例,对海上救助的入境船员的卫生检疫监管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中国海上搜救工作在疫情防控方面可能存在的检疫风险,从加强立法、联防联控、技术职能、经验分享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旨在为落实口岸入境人员全员检疫,闭环管理的对策奠定基础.
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假阳性”现象,易造成人们的恐慌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质量控制3个方面,分析了核酸检测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标本质量、试剂耗材、仪器性能、人员培训、实验操作、消毒清洁及结果判读等多种因素均可能造成结果的假阳性.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保证日常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缺乏预防或治疗新冠肺炎的针对性药物,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了全球疫苗的快速开发[1].有序快速推进的新冠疫苗接种,在遏制新冠肺炎大流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2].保留了完整病毒外壳蛋白的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在接种环节中注射器排空气体,以及安瓿瓶和注射器内疫苗残留物的挥发,均可能产生含有大量长链核酸片断的气溶胶,污染周围环境.重庆市永川区根据重庆市统一要求[3],开展对疫苗接种环境日常监测,发现一起由疫苗气溶胶污染疫苗接种室的案例.
剖官产术是抢救围产儿和产妇生命的有效手术方案,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孕妇自愿接受剖官产分娩,术后并发症随之增多.剖官产术中麻醉药的应用和手术创伤可影响产妇术后胃肠蠕动,导致腹胀等.术后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对改善产妇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促进子宫复原和乳汁分泌有明显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