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艺术谈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课程教学其手段是多元的,课堂上提问是推进教学流程必不可少的手段。高中地理课堂的提问,必须充满艺术性,这不仅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教师都在积极追求的。地理教学的提问环节,促进了课堂教学流程的不断推进,提问可以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理想的体现,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地理教学课堂提问需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学科课程的教学,其教学方法不在于全盘指导,而应进行相机引导。尽管当今教育提倡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教学流程的先学后教,提倡教学课堂的少教多学以及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但教师的相机引导却是不能缺少的。教师对学生相机引导,其关键应当是“引”,而不是直接意义上的“告”。教师在课堂上的“引”,一般都以提問的形式进行。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问是一种启发,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铺垫。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提问能够真正意义上形成学生的可思维性,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注重自身课堂教学的提问可促进学生主动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维,教师的提问就应当摒弃那些不得要领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提问需要进行比较严密的设计,只有充分思考和研究意义上的提问才可以促进学生去主动思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在预设教案时,首先教师要努力做到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筛选,让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成为课堂教学提问的主要问题源。但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相关语言的提问,进行严格的推敲和组织。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提问去发挥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不断前行。如以往的一次教学,一位学生竟然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画成了东南信风。结合以往的情形,在教学此内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北半球东北信风真的变成了东南信风,那么南亚、北非、中美洲的气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会怎样?对此,学生的思维就不仅仅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上,而是建立在比较理想的积极而有质量的思维上。
  二、地理教学课堂提问需开阔学生思维思路
  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中学生很少能够在地理课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那是因为我们的高中学生还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大敌,作为地理教师,不能置若罔闻,应当予以高度重视。从平时地理教学的实践看,解决这样的问题还应当从课堂教学提问入手,如果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思路,而且相关问题将可能迎刃而解。所以,地理教学课堂提问需开阔学生思维思路,教师必须进行积极的实践。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进行自身提问以及开阔学生思维思路的研究和思考,不仅仅注重教学预设时的研究和思考,还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研究和思考,更要注重在学生拓展延伸性学习活动中的研究和思考。如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时,教师需及时将疑点呈现出来,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会不断地增进。比如,在讲授“时区、区时、地方时、自然和国际日界线”的内容时,教师先播放了一段董骠、沈殿霞主演的《富贵再逼人》电影片段。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便在欣赏喜剧的过程中,在较理想的多思路的思维中,产生学习“时区、区时、地方时、自然和国际日界线”的兴趣,比较完满地解决了“时区、区时、地方时、自然和国际日界线”的相关问题。
  三、地理教学课堂提问需促进学生有效思维
  应当说,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还是乐于进行自主思维的,也十分期望通过自己的思维体验成功的喜悦。平时的地理教学,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成功,学生可以因探究成功而产生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形成自主思维探究的内需和内驱力。学生是存有差异的,就学生的思维讲,思维的潜力和思维的质量存有较明显的差异;就学生的学习背景讲,学生地理学习的背景也是存有差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学生都获取思维的成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地理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获取有效思维的途径应当是某种程度上的提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地理课堂学习中的有效思维,其关键也应当就是“一问”,其起点也是“一问”。倘若我们去巧妙地设疑、质疑和激疑,学生的有效思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我们再去分层设计问题,激发出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把握地理内容之精髓的基础上,去提取精华,去发现问题,并比较准确地解决疑难,提升教学效益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提到“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震的国家”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六大板块构造和基本分布情况时,在让学生充分熟悉印尼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提出印尼为什么是一个多震国家的问题后,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比较具体,学生不仅回顾掌握了全球六大板块的分布情况,还以“地震”为“焦点”,从不同方向将思维“聚焦”到“中心”上,知道了地质灾害的分析方法和突破口。
  四、地理教学课堂提问需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不仅是地理课程内容的改革,还应当是绝对意义上的理念改革。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人们思考着学生学习地理主体地位的得以根本体现,人们遵循着地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将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教学课堂的全过程。应当说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学生能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主动搜索和获取地理课程学习内容方面的信息。但从平时的教学现状看,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还是比较缺失的。
  地理教学的课堂,需要学生获取知识手段的创新,更需要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创新。学生地理思维的创新,一般取决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但也不可否认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所发挥的作用。如地理教学的课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所提的问题是学生能够从书本上直接获取的,这样学生根本不可能进行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提问,那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就会大不一样。可以由此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可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的审美情趣。再如:教学相关的地理信息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从当今信息社会的相关特点出发,以提问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地震是人类的一大灾害,但由于地球板块的不同特征,在某些地方地震频发。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学生: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未来人,应当多去思考地震的可预防性,大家应当从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究。学生便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相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达成创新思维的目的。
  凡事都需要艺术,这是人们所谙熟的道理。地理教学的提问需要艺术,更需要人们积极的追求。但提问的艺术不是某种程度上的为了艺术而艺术,而应当是实事求是的艺术。提问的艺术还需要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期实现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听、说、读、写的情感体验过程。语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在此,谈一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引导学生爱上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包罗万象,学习的时空广阔,我们在生活中时时都在接触语文,也就时时都在运用、学习语文。基于这样的观念,笔者认为:只要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有了对它的自觉探讨意识,那么就等于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某些学生之所以不会解答算术应用题,正是由于他们不会把题目流利地、有理解地读出来。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在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计算”单元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任意写一个三位数(111,222,333,……,999除外),将三位数的3个数字重新组合,求出其中最大的与最小的差。再将得到的差像上面那样重新组合,重复这个过程,你能发现什么?”  
期刊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充分渗透隐性教育,是促进幼儿知、信、情、行、意全面进步,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当前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探索、开发和利用隐性体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一、提高幼儿体育教师对幼儿体育隐性教育的认识  隐性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目前的幼儿园体育教学实践中仍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幼儿体育教师和幼儿园相
期刊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有密切关注课堂,关注课堂中的“人”,我们才能引领学生的发展向更深处漫溯。  一、渗透审美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课堂的点点滴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建立追求美好事物、区别是非美丑、欣赏美与评价美的能力,并由此形成一些
期刊
在小学英语启蒙阶段,通过“说英语”使学生初步获得英语的感性知识,以兴趣牵头带动开口说英语。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口语训练的机会,以口头造句、模仿朗读和情境表演来强化口语训练,提升口语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尽情展示自我的口语活动,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放在第一位。  一、兴趣牵头,带动学生开口说英语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科学教学开始推崇探究性学习,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也掌握了不少科学知识。但是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因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一节课全部完成,但这些内容却又是《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开展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它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这种现象,可以让学生通过“组建小组→菜单选择→编审方案→活动实施→成果展示”五步式探究流
期刊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否认的,也是教学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面对学生知识基础上的差异和学习能力高低间的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势利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这样的课堂就能留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关注。为了造就这样的生态课堂,我们要做好细致的备课,从而让课堂教学有较強的层次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承认差异,给予充足的自由  学生在过往的学习中已经出现
期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公布,是当前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如果说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而言,重在转变教育
期刊
一年前听过市级骨干教师陆惠香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公开课。近日,有幸再一次聆听她执教的这一课。如何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个、十、百、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让学生真正理解“逢十进一”的数学规律,这一次,陆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她的课堂,让我们领略到她从“繁华”到“朴实”的转身,从“教”到“学”的主体性地位的转变,从生活中来又运用于生活的相互印证。沿着她一年来的课改痕迹,我们感受到她
期刊
现代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的环节主要包括词汇展示、生词讲解和词汇巩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学词汇量通常会多于教材所编排的词汇量,因此每个环节的教学都应采取一定的技巧才能保证词汇教学的有效开展。现代汉语生词的讲解包括对生词词义和对生词用法的讲解,常用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形象释义  形象释义法是指用实物、图片、动作等具体形象可感的教学手段来解释词义的方法。这种方法直观形象、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