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喈谋刻聊斋诗文集与题跋风雨竹

来源 :蒲松龄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p2002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杨春喈系浙江省孝丰县人,于嘉庆十二年中举人,之后考取觉罗教习官,署理博山等县县事,担任淄川、郯城知县,代理贵州省铜仁等府知府。杨春喈担任淄川知县期间,曾计划刻印蒲松龄诗文集,因蒲松龄后裔不肯出借原稿作罢。杨春喈的夫人吴静君善画墨竹,工诗,曾作画题诗风雨竹,诗画碑现存于博山颜文姜祠。
  关键词:杨春喈;聊斋诗文集;风雨竹;考证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生前无力刊刻自己的诗文集,《聊斋志异》只能以抄录的方式传播于世。蒲松龄去世50多年后,出现了《聊斋志异》刊刻本,后来陆续有人计划刊印蒲松龄的诗词、文章,这些人中就有时任淄川知县的杨春喈。杨春喈谋刻聊斋诗文集之事,后来因蒲松龄后裔不配合,无果而终。杨春喈署理博山县事时,曾前往颜文姜祠祈雨成功,夫人吴静君作画风雨竹并题诗以纪其事,此事在博山地区影响很大。
  一
  杨春喈的生平事迹,《孝丰县志》《淄川县志》《博山县志》都有记载。
  清光绪《孝丰县志·选举志·科目》记载:“杨春喈,原名登,字凤冈。丁卯科,考取觉罗教习,用山东知县。历署博山、朝城、峄县、商河等县知县,补淄川县,调郯城县。甲午科山东乡试同考官。叙升知府,分发贵州,历任铜仁、都匀、黎平等府知府,护理贵东兵备道。己亥科贵州乡试内监试。” [1] 8
  清光绪《孝丰縣志·人物志·政治》记载:“杨春喈,字凤冈,号矞翘。年十三入郡庠,嘉庆丁卯举于乡,考取教习。期满,以知县拣发山东,补淄川,调补郯城。甲午科乡试同考官。升知府,分发贵州,署铜仁府事。己亥乡试,调内帘监试。署都匀府,兼贵东道篆。以疾乞退,上宪苦挽留之。又数年,始遂所请,而病已深,未及抵家而卒,年六十有五。”
  “春喈勤于吏治,所莅均有治绩,尤孜孜于士习民风、农桑水利。在山东商河时,与邻邑共诛剧盗。教淄川民种水田。乙未、丙申岁大旱、蝗,多方赈恤,全活无算。入黔后,仁怀县逆匪滋事,奉委谳狱,释无辜被株累者数十人。都匀民苗杂处界,镇远府地有苗不靖,会邻郡,设计平之。为八寨厅添设黉官,兴木棉蚕桑之利。值英夷滋扰,黔中兵差络绎。春喈督所部具夫船,亲护送,冒寒驰驱,遂以感疾,卒致不起云。”
  “春喈兼精医术,诊者必拨冗为调治,每应手愈。有自编医案一帙。又所著有《公余杂钞》两卷,已刊行,乱后版毁。子四人:治生、瀛生、溶生、澎生,俱有传。” [2] 17
  清宣统《淄川县志·三续历代秩官·国朝秩官》记载:“杨春喈,字凤冈,号旭桥。浙江孝丰县举人,道光十一年任。亲士爱民,赏识多知名士。” [3] 950
  据以上资料:杨春喈,原名登,字凤冈,号矞翘,浙江省孝丰县(今属湖州市安吉县)人。其父杨德裘,监生。杨春喈十三岁进学,成为秀才,可谓少年聪慧,学有所成。嘉庆十二年(1807)中举人,之后考取觉罗教习官,在觉罗官学校担任教习。觉罗,俗称为“红带子”,是清朝皇族的一部分,主要由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本家远亲组成。《清会典·宗人府·宗令宗正宗人职掌》记载:“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伯叔兄弟之支为觉罗。”教习,学官名,掌课试之事,清朝官学中亦有设教习者。杨春喈任教习期满,以知县官衔分发山东候补,先后代理博山、朝城、峄县、商河等县知县。杨春喈任职期间勤恳工作,多有惠政。据《淄川县志》所载,杨春喈于道光十一年(1831)担任淄川知县,率领百姓筑河坝,制水车,引河水,改旱地为水田,教导百姓种植水稻。杨春喈后来调任郯城知县,此地遭遇大旱蝗灾,他多方筹措钱粮赈灾,救活很多百姓。道光十四年(1834),杨春喈担任甲午科山东乡试同考官。同考官,系协同主考阅卷之官,因在闱中各居一房,又称房考官(简称房官)。大概道光十六年(1836),杨春喈经过朝廷考核,具备升任知府条件,调任贵州省,代理铜仁府知府。邻府仁怀县遭遇暴乱,众多百姓被官府关押,杨春喈受命前往审理,释放了数十名无辜百姓。再后来,杨春喈代理都匀府知府,兼掌贵东兵备道。期间,府治镇远有苗人闹事,他会同邻近府县平息判乱;他在八寨厅设立学校,以行教化;教导当地居民栽种木棉,养殖桑蚕,使百姓逐步富裕起来。杨春喈还代理(或担任)过黎平府知府,当时官场以“能吏”称之。道光十九年(1839),杨春喈担任己亥贵州乡试内帘监试。监试,为乡试主考及同考官助理人员,负有监督之责。杨春喈因为身患疾病,多次请求退休回家,上司苦苦挽留,一直未批准他的申请。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贵州兵差络绎不断。杨春喈筹备船只差民,顶风冒雪,亲自护送,由于劳累过度,致使病情加剧。等获准退休后,杨春喈已经病入膏肓,在回家途中病逝,终年六十五岁。杨春喈闲暇之时,喜好钻研医术。人们若是前来求诊,他一定利用空闲时间,尽心竭力调治,治愈了很多病人。杨春喈曾经编辑医案一套、《公余杂抄》两卷,可惜后来都散失了。
  二
  杨春喈计划刻印聊斋诗文集之事,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七《某老儒》有记述:“吾淄杨旭桥明府,欲刻聊斋诗、四六、古文,属予往索。其裔孙谓:前有某学使、某邑令索去,欲刻而不果,并原本不还,恐并此失落,遂坚不出。” [4] 425 据王培荀所言,杨春喈担任淄川知县期间,计划刻印蒲松龄的《聊斋诗集》《聊斋赋集》《聊斋古文集》,委托王培荀前往蒲家,与蒲松龄的嫡系子孙商议借阅其诗文草稿,蒲氏子孙坚决不肯外借,声称先前曾将文稿借给某某学使、某某知县,这些人不但没有刻印,反而连原稿也不归还,令人失望至极。王培荀关于杨春喈刻印蒲松龄诗文集的记述,未见其它资料佐证,但分析事情原委,应该真有其事。杨春喈于道光十一年担任淄川知县,离任时间不详,王培荀于道光十五年(1835)入川就任知县,那么杨春喈谋刻蒲松龄诗文集的时间当在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间。
  杨春喈非常欣赏王培荀的文史素养和写作能力,这从《乡园忆旧录》中可以看出。卷七《修志琐谈》记录:“《济南府志》不修,百余年矣,是吾乡一大缺陷。里居时,太守某公,雅意重修,征各属县志。杨旭桥明府招余商处,因取旧郡志,略一翻阅,体例多宜酌定。……座上匆匆一阅即退,后以载笔无人,事似终止。……近闻已修,可喜。” [4] 425-426 王培荀在文中谈到,自己在家闲居未任官职时,济南知府某人计划重修《济南府志》,征集济南府所属各县的县志。时任淄川知县杨春喈邀请王培荀商议此事,王培荀在淄川县衙翻阅过《济南府志》,感觉府志体例有待斟酌。后来重修《济南府志》之事搁置。王培荀在四川担任知县期间,听说《济南府志》已经纂修完工。王培荀所言即道光《济南府志》,全书72卷、首1卷,180余万字。由王赠芳、王镇主修,成爟、冷烜编纂,清道光二十年刊刻。   杨春喈谋刻聊斋诗文集,王培荀作为中间人玉成此事,其优越条件有二:一是王培荀当时是淄川的知名文人,与杨春喈关系较为密切。王培荀,字景叔,号雪峤,淄川县沣泉乡大窎桥村(今属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人。他自幼聪慧过人,精通经术,工诗善文,当时在淄川士子中很有影响,是近代山东知名诗人、颇有建树学者。他于道光元年(1820)以第四名中举人,十五年以大挑一等分发四川担任知县。宣统《淄川县志》记载,杨春喈于“道光十一年”担任淄川知县,“亲士爱民,赏识多知名士”。杨春喈在任期间,两人相互仰慕,王培荀一定会不时前往县衙拜访杨春喈,切磋学问,诗词酬唱。《修志琐谈》就曾谈到杨春喈与他商议修纂《济南府志》事宜。据王培荀回忆(《乡园忆旧录》卷七《女诗人》),自己前往四川任职时,前去县衙辞行,杨春喈曾赠送王培荀一份礼物——夫人所作的四幅墨竹图,这说明两人关系密切、情谊深长。二是王培荀与蒲松龄的后人有亲戚之谊,来往频繁。王培荀所居大窎桥村与蒲家庄相距10华里,其庶母是蒲氏族人,王培荀作为一名文人,仰慕蒲松龄的才学,会以亲戚的身份经常前往蒲家庄拜见蒲松龄的后人,借此借阅蒲松龄的著述。《乡园忆旧录》中涉及蒲松龄的史料有8条,对蒲松龄的生平及逸事多有记述,其中谈到自己亲见蒲家后人收藏的蒲松龄画像,这些资料对后世学者研究蒲松龄及其著述具有极为宝贵的参考价值。这说明王培荀与蒲松龄的嫡传后人关系密切。
  杨春喈谋划刻印蒲松龄诗文集之事,只是一个设想,并无结果,因此目前所见各种资料,包括《淄川县志》,都没有此类记载。
  需要说明的是,《孝豐县志》载明“杨春喈号矞翘”;《淄川县志》却写作“杨春喈号旭桥”,这可能是“矞翘”音误造成的。《辞海》注释:矞通獝,惊恐惶遽邈。《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六乐者”。郑玄注引《礼运》:“凤以为畜,故鸟不矞。”今本《礼记》“矞”作“獝”。[5] 1813
  《聊斋志异》的刻本,自蒲松龄近世50年之后,便陆续出现。先有赵起杲、鲍廷博刻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的青柯亭刻本,继有王金范刻于乾隆三十二年的十八卷刻本(1767),此后各类刻本、石印本和铅印本,多依其规模。与其相反,蒲松龄的诗文、杂著等,最初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只是以零散的抄本在社会上流传。其文集最早刻本,是光绪十九年(1893)由孙济奎、耿士伟题跋的石印本《聊斋先生遗集》。1936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路大荒先生编辑的《聊斋全集》,当为蒲松龄著作较大规模的结集。此后,路先生对蒲松龄著作重新整理,编订为《蒲松龄集》,1962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63年重版,它为“聊斋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此来看,如果杨春喈当年能够刊印蒲松龄的诗文集,使其著述不致损毁,对于今人研究蒲松龄的思想和著述,功莫大焉。对于杨春喈谋刻聊斋诗文集未果,王培荀在失望之余感叹:“然先生《志异》一书,已风行天下,不必籍此以传。” [4] 425 这句话高度赞扬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同时也客观地表明蒲松龄的其它著作不如《聊斋志异》艺术成就辉煌。
  三
  杨春喈的夫人吴氏是位才女,不但善画竹,还工诗。《乡园忆旧录》卷七《女诗人》记载:“吾淄杨旭桥春喈明府,嘉兴人。夫人吴氏善画竹,兼工诗。予来川辞行,赠以四轴拓于石者,自题五古一首。大竹王鲁之题五绝。带来川,李廉侯借去。” [4] 446-447 文中介绍,杨春喈的夫人吴氏善画竹,会作诗。王培荀前往四川前夕,到杨府辞行,获赠四幅墨竹拓本,其中一幅有杨夫人题写的五言古诗。王培荀极为珍视,随身带往四川,可惜后来被一李姓知县借去,没有归还。
  杨春喈夫人善画竹,清宣统《淄川县志·三续历代秩官·国朝秩官》也有记载:杨春喈“其内子吴静君夫人精书画,尤善墨竹。凡遇名胜处,辄留题,今石刻尚有存者。” [3] 950 文中提到杨春喈的夫人吴静君,精通书画,尤其擅长墨竹,大凡风景名胜区都留有她的书画作品,并且说直到宣统年间还能见到她的石刻作品。不过淄川何处留有吴静君的石刻书画,县志中没有明确说明。
  民国《续修博山县志·职官志》也有杨夫人擅画墨竹的记录:杨春喈“其内子吴静君女士,工诗画。灵泉庙有石刻墨竹,系春喈题跋,静君画并题诗。至今人争购之。” [5] 5 县志写明在颜文姜祠中有吴静君的石刻墨竹,画中有吴氏的题诗,还有杨春喈的题跋。并且说,直到现在,博山文人还争相购买杨夫人的画作。《续修博山县志》的成书年代是民国初年,这说明近百年之后,博山文人仍然十分欣赏吴静君的书画作品。
  吴静君的风雨竹诗画碑嵌于颜文姜祠正殿西北墙壁,高132厘米,宽50厘米,字画全为阴刻。诗画碑右上端刻“笼泉洒润”。杨春喈题跋:“丙戌春杪,二麦苦旱,喈同僚友步祷于夫人之祠。次日,大沛甘霖,欢腾遍野,咸呼为娘娘雨。缉笼余涌,百里同沾。因倩内子画竹,勒石以当匾额。盖竹以象德,风雨之竹所以志灵也。是为跋。内廷觉罗官、署博山县事、天目杨春喈。” [6] 左上端所画竹子为雨中劲竹,竹叶下垂,似遭暴雨淋浇。右下端所画竹子为风中劲竹,竹叶倾斜,如被狂风吹偃。左下端吴静君题写一首七绝:“者番瞻拜慕前贤,挚孝由来可动天。清节高风谁与比?为栽修竹护灵泉。静君女史吴秦姮写并题。” [7] 22 据风雨竹诗画的题跋可知,道光六年(1826)春末,博山大旱,知县杨春喈与同僚步行前往颜文姜祠祈雨。第二天,天降喜雨,旱情缓解,全县百姓欢呼雀跃,呼作娘娘雨。杨春喈因此请夫人画竹并题诗,让人刻制石碑,当作祠堂的匾额。杨春喈在跋中特别说明,竹子象征德行,风雨之竹因此用来表明祈雨之灵验。
  从风雨竹的题款来看,吴静君名秦姮,静君当为其字。“女史”是女官名,《周礼》天官、春官所属都有女史,以知书妇女充任,后用作对知识女性的美称。从杨春喈的题跋来看,民国《续修博山县志·职官志》称杨春喈于“乾隆三十一年任”博山知县,其实是错误的。第一,杨春喈是署理博山县事,并非实任博山知县。第二,杨春喈署理博山县事,在道光六年前后,而不是《续修博山县志》所说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文中杨春喈自称“天目”人,是因为明清时孝丰县治所在地称天目乡。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湖州府知府王珣以安吉县孝丰等九乡崎岖险远、民艰输役,于是奏设孝丰县,遂分安吉上九乡即孝丰、天目等地为孝丰县境,辖里五十有四,属湖州府。正德二年(1507)升安吉为州,安吉州领孝丰县。
  风雨竹诗画碑是博山现存唯一的诗画碑,历来为人称道,现已成为博山颜文姜祠的镇馆之宝。不知《淄川县志》所言“今石刻尚有存者”,是否指的就是这块石碑?这留待有志有才者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刘浚.光绪孝丰县志(卷六)[G].光绪二十九年.
  [2]刘浚.光绪孝丰县志(卷七)[G].光绪二十九年.
  [3]王敬铸.宣统淄川县志[G]//陈涟远,白相房.淄川县志汇编.淄博市新闻出版局,2010.
  [4]王培荀.乡园忆旧录[M].蒲泽,校点.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
  [5]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6]王荫桂.续修博山县志(卷八)[G].民国二十六年.
  [7]淄博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淄博石刻[M].淄博市新闻出版局,1998.
  (责任编辑:李汉举)
其他文献
分析农网变压器过热性故障、放电性故障中油务监督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电网负荷密度越来越大,配电网络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电网供电方式逐步向环网型供电方式发展。随着不断加快的电网发展步伐,中压环网柜将依托计算
我国在城乡配电网建设与改造中,Yyn0接线组别的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配变)使用量最大,Dyn11接线的配变应用较少,而Yzn11接线的配变应用更少。而国际上,如日本、德国、瑞士等多数国家
变电站微机型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其强大的功能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系统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弱电电子设备,相比以往的电磁式保护装置所具备耐热容量要小,对尖峰脉冲的耐
分析了发电机进相运行作为调压手段所具有的优点及受制因素,结合宁波电网的运行实践,对进相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聊斋志异·画皮》本事,朱一玄先生集得六则;今检前代文献,考补四则。将诸本事与《画皮》对读,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典型环境诸方面甚类,故均可视为《画皮》之本事,亦从中可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蓬莱宴》,是以唐人裴铏《传奇》中的《文箫》一篇为本事而进行的再创作。《蓬莱宴》脱胎于《文箫》而又超越了《文箫》,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典型环
该文从山区农配网运行管理实际出发,通过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建设,开发并实用化10kV辐射型架空线路故障诊断及运行监控系统,有效解决了山区农村10kV配网单辐射型馈路线长面广,接地
少壮志凌云,一拙笑学步。草木渐萧瑟,津迷桃源渡。两榜何渺萑,蹉跎步老苦①。驰心万由旬,雪北香南住②。猗与“野狐禅”,禹鼎聊斋铸。传奇抒性灵,志怪导先路。写梦八十韵,为友寄旖旎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代表了他在俗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改编自《聊斋志异·张鸿渐》这篇小说的俚曲有两种——《富贵神仙》和《磨难曲》,后者代表了蒲氏俚曲的最高成就。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