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伤科:不让祖传名方销声匿迹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氏伤科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世家,原籍江苏无锡前州镇石家岩。19世纪70年代迁沪悬壶济世,至今已有近140年历史。
  石氏伤科历经五代人的传承,以“十三科一理以贯之”的中医理念运用于中医骨伤科,在诊治、手法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用药上也积累了一系列名方验方。
  2007年,石氏伤科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次年获批。当时上报的石氏特色方药中,包括内服方18则、外用药13种。而实际目前临床上,除部分汤剂仍有运用外,很多散剂、片剂已不再生产,真正日常使用的外用药也只有三四种。
  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石筱山、其子石仰山
  石氏伤科传承百余年,在江南百姓尤其是上海市民中家喻户晓。白发苍苍的患者常常怀念过去简便廉价、不开刀治好骨折的日子,也有年轻的患者在长辈带领下来寻求石氏名药,却失望而返。
  缺医少药的年代发挥过卓越功效的传统医药,在现代临床上正遭遇着困境,这恐怕不独为我们这些石氏伤科继承者需直面的问题。
  石氏伤科疗法传承至今,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和优秀制剂,有方剂百余种、外用敷剂十余种,但由于种种因素,许多制剂已濒于失传。
  陈伤劳损名方——石氏损伤风湿膏
  此方为石氏经验方,处方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川军、全当归、黄金子、紫荆皮、小生地、苏木屑等。
  石氏损伤风湿膏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损伤以后筋络强硬牵掣或骨节酸痛,及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痛。损伤初起、肿胀者亦可应用。其疗曾经效得众多患家的肯定,尤其在陈伤劳损的治疗上疗效颇著。但由于受到制剂工艺的限制(传统手工制作过程中使用黄铅粉等收丹,产生环境污染及对制药师的伤害),石氏伤科科自20世纪70年代后就再未制作。
  最负盛名的外敷剂——三色敷药
  此方组成:?紫荆皮、黄金子、全当归、西赤芍、大丹参、淮牛膝、片姜黄、五加皮、宣木瓜、西羌活等,功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该方为石氏伤科最负盛名的外敷剂,在临床上曾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骨折伤筋、青紫肿胀疼痛,亦可治陈伤及寒湿痹痛。该敷药目前我院仍在临床上使用,并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其对于各种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有着确切的疗效。但由于该药采用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无法通过目前的药物审批制度,仍停留于院内制剂的范围,无法在更大的范围内应用。其次,由于该药制剂过程中部分成分的缺失(部分药材目前已法采集到),致使目前已无法完整地保留该制剂的原貌。
  很多中医的绝活、特别是一些经验方剂,在长期的临床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但由于缺乏制剂开发及相关政策的支持,面临着逐渐消亡的现状。
  涉及珍稀动物的验方——  桂麝丹
  桂麝丹处方组成:麝香、肉桂、公丁香。功能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主治一切损伤日久筋骨酸痛或风寒痹痛。由于涉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麝,此药也不再生产。有类似遭遇的药物,还有需穿山甲做原料的黑虎丹等。
  这些传统制剂曾经在许多疑难杂证的治疗上发挥了卓著的功效,如今在叹息之余,只能积极开发替代产品。目前,临床上以人工麝香加入丁桂散代替桂麝丹,以期尽量保留其功效。
  焕发新颜的传统名方——石氏伤膏
  当然,传统医药要想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被淘汰,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石氏传人做了艰苦的努力,对祖传中药的剂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其中, 石氏伤膏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外敷剂型,存在不易保存、使用不方便的缺点。第五代传人石仰山先生主持进行了祖传三色敷药的剂型改革,成功地开发出石氏伤膏(现名复方紫荆消伤膏),使这一传统名方以“巴布剂”(将药材提取物涂布在无纺布、弹力布等背衬材料上的贴膏剂,药物包容量大、渗透力强)的新面貌展现于当代临床。
  三色敷药是石氏伤科运用最广的外用方剂,制作时以饴糖调底,过去一般是当天制作、当天用完。新一代的骨伤外敷新药“石氏伤膏”不仅功效显著,而且透气性能好、保存期长、不污染衣物、使用携带方便。1993年,石氏伤膏作为新型外敷用药,通过了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且经上海市新药评审委员会认可。不久获得国药准字号,批量生产上市。它就是今天广大读者熟悉、喜爱的伤科名药——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
  石氏伤科传人寄语
  尽管前路险阻,我们仍会继续努力。我们希望,这些闪光的名字将来不只留存于教科书,不只是人们口中的一个传奇:
  三色敷药、消散膏、麒麟散、黑虎丹、新伤续断汤、牛蒡子汤、调中保元汤、石氏伤膏、骨密灵、椎脉回春汤、逐痰通络汤……
  服务信息
  去哪里看石氏伤科?
  石氏伤科目前主要在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上海地区还分布于曙光医院、龙华医院、闸北区中心医院、浦东新区崂山地段医院。此外,南京市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医院也有石氏伤科传人。
  石氏伤科有哪些特色专病专科?
  在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石氏伤科下设颈椎病、骨质疏松症、腰腿痛、骨折迟缓连接、老年性骨关节病等专病专科。
  《大众医学/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栏计划用稿
其他文献
《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子路、颜回等问答言论的著作,是孔子去世后由其门人相与论而辑之,成书于春秋末至战国初,共二十篇,包括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等各个方面,被儒家奉为圭臬,故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其中有很多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后来发展成格言和成语,具有广泛的影响。  在《论语·乡党》篇中,有一段孔子论述饮食保建的言论,很符合卫生要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如何能承受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因此,闲暇之余,我非常留意阅读报刊、网络上的健康知识,并学以致用。      有一次,儿子感冒,出现了偏头痛、流眼泪、流鼻涕的症状。我当即想起有关报纸上刊登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患者因感冒引起了鼻窦炎。儿子的症状跟报纸上介绍的情况较为相似,我立即带儿子到医院看病,经过医生诊治,确定是感冒引发的鼻窦炎,儿子因
惊蛰为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此时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并出土、活动,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进入仲春,是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且春雷渐现,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及万物始生的
我1947年学医,从此与医药结下不解之缘。如今耄耋之年,以几句歪诗报我以“玩”为乐、健康生活的现状。  “古稀等闲去,耄耋忙相迎。伏案游方塘,提笔写心声。晚弹月光曲,朝吹东方红。乐天人难老,八十小顽童。”    日前健康查体,胸透医生说我:“心肺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可少十岁”。话虽诙谐,意却真挚。去年做白内障手术,测血压的护士问我:“大爷,你用的什么雪花膏?皮肤这么好!”我信口答道:“老年青春牌的”
无可否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很聪明,很先进——我们造花样百出的房子来满足遮风避雨的需求;我们研发四个轮子的车子来代替两条腿辛苦的走路;我们设计千奇百怪的衣服来取暖蔽体,我们将食物做得精致可口来饱口腹之欲。   现代生活,器官老化越来越早   可惜的是,我们人体本身却正在退化——四肢越来越退化,器官越来越早老化,我们越来越依赖科技,却将人体自身的功能遗弃。依照中医理论,人体自身就是一个小宇宙,
殷大奎,卫生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等职。  钓70%的戒烟成功者是在医生劝告下戒烟成功的。医务人员的刁空烟行为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吸烟刁惯,在很多国家,全民吸烟率的下降都始于医生群体吸烟率的下降。  根据调查统计,我国有烟民约3.5亿人,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人群中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5.4亿,其中1 5岁以下儿童为1.8亿,每年约有100万人因吸烟导致的疾病
“脂肪肝”是近年来人们时常谈起的话题,尤其是在体检过后,看着体检报告上的诊断,人们这才慌了神。脂肪肝到底是一种什么病?脂肪肝会演变成肝硬化吗?脂肪肝该怎么防治呢?其实,对脂肪肝不必恐慌,通过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合理营养,规律地进行运动,不但可以有效预防脂肪肝,而且还能控制脂肪肝的进一步恶化。     脂肪肝,只是肝脏中多了点脂肪吗?  形成:肝细胞中脂肪异常堆积  顾名思义,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
专家简介  孙光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人们喜爱养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历代中医名家关于养生的名言名术却知晓不够。本文选录的历代经典著作中的经典名言,有“养生之理”,也有“养生之法”。希望喜爱中医养生的读者能从中领略到中医养生保健的精髓,获得健康、快乐和长
生活实例:  76岁的张爷爷罹患糖尿病多年,活动不便。1周前,受凉后因急性支气管炎就诊,医生,给予氨苄西林静脉抗感染治疗,用药5天后张爷爷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水样便,每天10余次,同时伴随发热,遂再次来医院就诊,化验大便,诊断为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停用氨苄西林,给予口服整肠生、补液等治疗措施后,张爷爷症状缓解。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简称AAD)是指应用抗菌药物后继发的腹泻,发病率5%~42%不
18世纪60年代,英国掀起工业化革命,人民开始富裕起来,饮食也比较充足了。但由于工厂多了,烟囱里冒出来的黑烟污染了空气,遮挡了阳光,孩子们沐浴在阳光下的机会太少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了佝偻病。  当年这病被称为“英国病”,“晒太阳”是治疗“英国病”的一大法宝。在“晒太阳”的基础上,人们又进一步研究了预防措施。后来,这种病在发达国家基本消灭,“英国病”已成为英国的历史。  在我们国家,佝偻病仍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