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070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初中物理新课标中也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怎样使学生从有限的生活体验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又怎样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和生活中碰到的物理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
  1以生活情景的导入,引出物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物理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物理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从中引出物理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物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压强”时,首先让学生上台表演钉钉子:一枚是尖的,另一枚是钝的,让其分别用锤子钉入木头里,尔后让这位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接着引导每一位学生利用自己已削好的铅笔或圆珠笔,分别用两手指面用力压住其两端,体验一下两手指的感受,由此生活情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纷纷提出各种物理问题:为什么尖端的钉子更容易钉进去?钝的不容易且更要用力?与铅笔两端接触的手指,尖端痛而平端不痛?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景之中,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2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物理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初中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物理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物理意识,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例如,在教学“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一个题目:某一同学将一浸湿水的篮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后,地面上留下了如图1所示的印迹,问哪个印迹是球从较高的地方下落留下的?为什么?学生通过借助自己在体育课上或平常打篮球的生活经验,知道高处的球落下撞地后变形大,变形大的在地面上的印迹也大,由此迅速得出了图1a是球从较高的地方下落留下的印迹,并且能量转化关系也分析得非常透彻.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物理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据,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物理问题.
  3以生活实践的回归,解决物理问题
  学以致用是物理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物理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物理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悟出相关道理,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例如,在教学“密度的应用”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春季某农场需用密度为1.1×103 kg/m3的黄泥水进行优良品种精选,现用500 kg清水进行配制,问:需要加入多少千克密度为1.2×103 kg/m3的黄泥?你能帮该农场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象这样的问题不能凭空想象,只有尽快地列出方程算一算才知道,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又要搞清楚:(1)黄泥水是由水和黄泥混合而成的,故溶液密度为混合物的密度;(2)溶液质量应是水和黄泥的总质量;(3)水和黄泥皆有各自的体积,二者之和与总体积基本相等;(4)运用密度公式应注意它的同一性;(5)所列方程应合理简要,像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又巩固了数学知识.
  4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适时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物理兴趣,提高学生物理素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讲“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这节中,渗透了超导体知识及其应用前景,在讲“运动与静止”这一节渗透了同步卫星和神九对接的相关知识,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也正好达到了我们物理教学的目的.
  总之,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持之以恒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景中体验物理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基于文件阐释法的视频图像分析发现,教学仪式引导着教学互动,传递着教学规则,主导着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其在实践中存在着“真诚的假装”与“假装的真诚”等误用现象。为实现教学仪式的有效运用,教师应理性认识教学仪式的功能和运行特点,创设面向全体学生的情境,避免误读误用。  关键词视频图像分析;仪式化行为;教学仪式;形式阐释;反身性阐释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
思想政治课“交互———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协调传统课堂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与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21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培养方向立足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教学中要发展的不仅仅是某一知识或技能,更是学生全面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重新审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师定位,以前教师一统课堂、我说了算的专制教学已经落伍,已远远的与时代脱沟,学生再也不是“收音机”,再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  现在的物理课堂已经从教师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 在观察和实验中往往会发现许多新问题产生许多新想法, 从实验的设计、仪器的选择、现象的观察和方法的采用, 到数据的处理,整个实验过程中蕴涵了许多培养创新思维的因素, 物理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
摘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前高考听力仅作参考的30分也将计入总分,因此,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技能和教会他们把握听力应试技巧,把握学习策略,训练听说技能,增强语言交际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语言交际能力 听说技能 应试技巧    众所周知,一个人掌握一门语言,必须具有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听说在先,读写在后,有“听”才能“说”,听说训练好了,才有利于读写
对于假期作业,笔者一直都想进行创新和改进.去年的寒假,笔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那就是不让学生完成书面需要写的作业,改成动手让孩子们自己做些科技小制作.当把这个决定告诉学生时,从学生的欢呼、鼓掌、赞歌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对这项作业的喜欢与好奇.  为了保证孩子们都参与进来,临近放假前两个礼拜笔者征集了孩子们自己想做作品的想法,因为刚接触物理才一学期,有些想法可行有些则无法实现,对于不错的作品列了个清
高中物理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是一门很难熟练掌握的学科.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规律性很强,只要能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会让学生学得轻松.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不论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得是否认真,学生学得是否辛苦,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实验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将实验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实验教学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益.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准备不充分,实验效率较低  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要将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保证实验课堂的最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没有做好实
摘要努力讓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应当在“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这一主题下,抓住四个关键点,即强化教学工作领导,深化课堂文化建设,活化教师专业发展,催化教育技术整合。  关键词课堂文化建设;课堂革命;反应倾向;审辨性思维;教育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0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的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一个令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尤其在关键性的高一阶段很多学生由于没有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从而导致物理成绩出现断崖式下降,从而成为物理学困生中的一员.为什么高中物理起始阶段这么难学?笔者认为除了与物理学本身的特点有关外,还与高一物理考试制度的不合理有关.本文笔者尝试剖析此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