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词之争

来源 :世界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对关于语词之争这样的元哲学问题加以探讨,并指出可能的解决途径。在相当多的哲学争论中,有很多争论只是琐屑的语词之争,那么如何区别语词之争和真正的事实之争呢?我们可以通过语词测试来加以检验,从而辨别出何谓语词之争何谓事实之争,一旦某论题为事实之争,则在语言层面上的争论就变成了关于基底概念的讨论,比如关于意识问题,伦理学问题等等。在关于这样的基本概念上,无法给出唯一的定义,我们需要运用概念多元主义,不同的概念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因此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并不能彻底地解决争议,而是有助于我们接近问题的核心,重新题解问题本身。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meta-philosophical questions about the wars between words and points out the possible solutions. In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hilosophical arguments,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es that are trivial wars, how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wording of the words and the real ones? We can test it by means of word tests to distinguish what is meant by the wording of the wording If a topic is a matter of fact, then the debate on the linguistic level becomes a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base, such as the issues of consciousness, ethics and so on. In this basic concept, we can not give a unique definition, we need to use conceptual pluralism, different concepts assume different functions, so the method provided in this article does not completely solve the dispute, but to help us Approach the core of the problem and reinterpret the problem itself.
其他文献
当代俄罗斯教育家E·B·邦达列夫斯卡娅教育思想对当今俄罗斯教育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介绍邦达列夫斯卡娅的主要教育理论观点来了解俄罗斯教育研究发展的基
公孙龙的是一篇研究指称性质和功能的文章.中的"指"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指称行为,二是指称对象."物"也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指潜存的不可判分的存在之场(混沌),二是指具体
对于原始人性善恶的问题,西周人并没有明确界定,但我们通过对的考察,可以从他们的言论中推论出其对原始人性的看法.西周人看到现实人性中包含恶的部分,主张以德为主要指导原
采用问卷法对349名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发现:3.7%的学生有心理问题,44.4%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不同自尊水平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存在差异;自尊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心
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语言转向,指哲学由认识论转向语言论。本文透视转向后的语言研究,进一步揭示语言本体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语言的符号性出发,解读语义学和语用学
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之上的法律体系与公共领域交往产生的普遍主义道德具有同源性,即都产生于交往实践这一过程。同时法律体系的合法性核心依旧来自交往理性中的道德维度,其余
利用零维多项式系统的有理单变元表示,给出了求多项式在有限点集上的正性判定算法.同时,结合不等式证明,呈现了目标函数在零维系统约束下最优化的一个纯代数算法,从而将多元函数约
科学、合理地确定小学识字的字量和字种,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益的前提.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小学识字量方面的规定,从应"识"、应"会"总字量,各学段
站在以人为本的视角,理想信念的存在基础是人的高层次需要:彰显人的生命意义的存在;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性本质是对学生的终极关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本
美德不仅仅是内在心灵品质的存在性特征,而且是以社会健全的人伦价值为前提的.古代伦理学所推崇的美德看似指情感欲望品质的适度,即所谓"中道"或"中庸",但实际上有着当时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