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洲关系60年

来源 :欧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1949年至2009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60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60年中顺利发展,取决于中国和欧盟能否认识相互之间的依存度和互补性,通过业已建立和正在构建的机制,包容历史和文化差异,相互学习和借鉴,以平等互利的精神开展合作。
其他文献
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是英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丁·怀特用来区分国际关系三大思想传统的经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是这三大思想传统对话的产物。从怀特到文森特,英国学派的主要代表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三大传统兼收并蓄,理性主义是他们的思想基础和基本框架,以至他们从维持秩序与和平的角度出发解释现实主义所关注的大国、均势、战争,以国家间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现实来怀疑革命主义,另一方面,对现实主义因素的肯定使他们看到了政治和军事,对革命主义的考虑则减少了其理论的保守风格。
一、加快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是推动公共服务的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发展模式和体制,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优先发展城市的倾斜型发展战略和政策,形成了城市和乡村不均衡的国民收入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与制度,和城乡不同的差异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基本制度。这种不平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主要表现在:城市所需要的公共产品是由政府财政包揽供给,所需的资金由财政预算安排,
期刊
期刊
六十一甲子,沧桑看巨变。 60年来,中欧关系从国别关系起步,经历风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欧.之间无论是政治对话、国际事务协调的深度,各领域合作的广度,还是民间交流的密度,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与欧盟建交30多年来,
随着公民社会运动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困惑急需得到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整套涵盖了评价框架、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程序的人力资源评价模式。最后,通过举例说明了如何应用该评价模式。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中国人民在这期间所创造的宏伟业绩,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和拓展,也给整个世界带来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中欧地处欧亚大陆两端,友好交往源远流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深刻改变了国际形势,也将中欧关系带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中欧关系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一组重要国际关系。六十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发展中欧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影响积极而深远。
近年来,中欧关系跌宕起伏,不仅与2003年双方商定的致力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很不相称,而且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美关系相对平稳发展,中日关系有所改善形成鲜明对照。欧洲一些学者声称,欧洲领导人过去对中国的看法过于理想化,现在终于清醒了,
近几年来,中欧关系成为国际上一个热门话题,各种议论纷纭,看法五花八门。欧洲舆论还经常围绕一两件事大肆炒作,有时竞闹得满天风雨。“中欧关系究竟怎么啦”?中欧各界许多人士对此深感关切。在此时刻,很需要中欧双方冷静的观察和思考,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