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植物威氏绿绒蒿种子表型及萌发特性研究

来源 :种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x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珍稀濒危植物威氏绿绒蒿(Meconopsiswilsonii)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和体视镜观察种子微形态特征,同时测定种子的含水量、吸水率以及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外源激素浸泡种子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GA3、6-BA、SA和NAA处理对威氏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威氏绿绒蒿种子近肾形,种皮纹饰为褶皱型;种子处于正常状态且具有活力,具备萌发潜力;在所设激素浓度范围内,使用800 mg·L-1 GA3处理时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最高,分别为93.33%和27.56%;NAA浓度为80 mg·L-1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最高,分别为82.22%和18.89%;6-BA浓度为1 mg·L-1时发芽率最高,为73.33%,在浓度为20 mg·L-1和40 mg·L-1时显著降低了发芽率和发芽势(p<0.05);SA浓度为25 mg·L-1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最高,分别为74.44%和13.33%,在浓度为800 mg·L-1时显著降低了发芽率和发芽势(p<0.05).
其他文献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和《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精神,加强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队伍建设,强化对各地普查工作的技术指导,确保普查工作方法统一、操作规范,全面推进普查工作开展,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于7月9日在北京市举办了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技术培训班.
期刊
根据2016年春、秋季在厦门湾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使用种类组成更替率、相对重要性指数、相对资源量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指标及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厦门湾海域春、秋季共捕获鱼类100种,隶属于2纲13目46科74属;湾内鱼类春、秋季种类组成更替率为59.60%,优势种组成的变化主要由鱼类洄游导致,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和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
本刊讯7月7日,农业农村部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集中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战略部署和《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作要求,总结交流各地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当前形势与任务,研究谋划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部署“十四五”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
期刊
本刊讯(周玉国报道)为提升社会公众科学放流意识,加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技支撑,7月9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浙江省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共同在“东海鱼仓”舟山渔场的中心区域,中街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举办2021年科学放流(放生)东海行活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党委书记、副站长张锋出席活动.
期刊
海带产业发展现状rn(一)海带养殖和捕捞情况rn1.规模布局rn据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监测调查情况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海带是我国渔业生产的主要藻类产品之一.2018年我国藻类总产量为235万t,其中海带152万t,占藻类总产量的64.68%.全国藻类养殖面积为14万ha,其中海带养殖面积达4.51万ha,占比31.29%,主要分布在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广东省.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也在随着蓬勃发展起来。跟随着建筑工程的管理也应该有所提高和改善。但是在真正的管理过程中由于一些管理者在其思想以及对建筑工程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把握不够准确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的现状应该根据现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相关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管理形势。本文就是针对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针对
期刊
本刊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切实维护长江禁捕秩序,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抽调部际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专班和地方相关渔政执法业务骨干50余名同志,安排30余艘执法船艇,组成7个陆上工作组和6个水上工作组,分片包干、责任下沉,于6月16日~30日组织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四清四无”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回头看”进行了专项调研核查.
期刊
以224份山西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多次聚类结合优先取样法构建了包含68份种质的核心种质.经过对以SSR标记8次抽样比例形成的候选核心种质进行分析,30.36%为构建核心种质的最佳抽样比例.核心种质、原始种质及保留种质的4个遗传参数t检验结果表明,该核心种质最大程度代表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保留种质也保留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构建的核心种质将有利于育种人员对育种材料的评价、保存、研究和在育种中的有效利用.
为明确小麦高配对材料CS-PhI的染色体组成,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和重复序列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利用23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小麦高配对材料CS-PhI进行抗白粉病基因推导,以混合菌株进行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CS-PhI中易位染色体为小麦染色体6 B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双末端小片段易位.CS-PhI与Pm4c或Pm3b的抗谱有些相似,成株期表现对白粉病免疫,CS-PhI可用于小麦白粉病抗病育种,其是否为新的基因还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以20份糜子(Panicummiliaceum L.)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2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研究干旱胁迫对糜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比较其抗旱性.结果表明,20份糜子材料萌发期抗旱性间存在差异;干旱胁迫下,20份糜子材料幼苗生长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株高和根长均低于对照(除TL和ML外);幼苗地下部生长速度快于地上部的;RWC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且降幅在不同材料间存在差异;叶片内MDA和Pro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增加量在不同材料间有差异,但XY和TG叶片内MDA含量低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