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汉卢广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i_zhangz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卢广一人道主义的关怀和一种奉献精神,用最真实的镜头真诚而严谨地记录和诠释着中国社会的种种变迁,从而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反思。

  最初学摄影,跟当年学抓鱼差不多,学一门手艺多赚点钱而已。
  如果卢广在大街上走,多半不会引来任何回头率。
  


  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起眼”。谁也看不出,这条矮矮墩墩的汉子,正是尤金·史密斯奖和荷赛大奖等众多奖项的得主。浙江人独特的韧劲遗传,给了他高能的生存智慧。这名54岁的大叔背着一个脏兮兮的电工包,那里面藏着他赖以行走江湖的全部工具和秘密。
  卢广以其揭露污染、艾滋病、吸毒者等的震撼照片为世人所熟知。采访这天,卢广刚刚从一个煤矿回来。这个煤矿的非法占地问题严重,他已经跟踪调查拍摄了三年。一个记者同伴被抓,到当晚十点才被放回。这些对他来说已经司空见惯。
  自由摄影师身份的卢广,20年来在中国仍然举步维艰。拍摄的题材自由,但也没有任何安全和待遇保障,是这枚貌似闪亮的硬币的另一面。
  人被打、相机被抢,对卢广来说都是再常见不过的工作景象。所以当他后来看到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之后,心有戚戚地说:白修德就是我,我就是白修德,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
  “给三万块钱的人头费,就让村民把自家的房子拆掉、搬走,这么低的条件,群众却没有任何办法反抗。我关注的是弱势群体,做这件事是我的责任。”卢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为名利,只为放在肩上的一份人道、一份责任。
  与妻儿相聚厮守的生活不是卢广的日常,他随时要走,在家仿佛就像出差。讲故事的时候,卢广是自在的、自信的、自得其乐的。在讲到那些化险为夷的情节时,他的眼神里经常闪过一丝狡黠,藏得更深的还是敦厚。但这些用人身安危去亲自验证的江湖经验,很少有听众能真的懂。
  卢广的个人奋斗史,与整个大时代的走势密切绑定。再倒回到人生的起点看,学摄影,不过是源于这个浙江人对“学一门手艺”的执着。
  位于浙江省中部的金华市辖区内有两个县:一为永康,二为义乌。两地仅仅相距70公里,民风民情却大不相同。义乌以善做小商品贸易闻名全球;而永康,祖祖辈辈最崇尚的却是“学手艺”的路子。无论日后走到哪里,卢广身上总有永康人的忠实烙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昭示出他走上摄影之路的必然性。
  家有三姐一妹的卢广,于1961年出生于永康一个从事丝线制作的家庭。上世纪80年代以前,永康小城只有两万多人口,一半是城市居民户口,一半是农业户口。由于1959年父亲被下放,卢广也跟着转为农业户口,成为了住在城里的农民。初中毕业那年他还不到15岁,学业上没有出路,可因为年龄太小,连农村生产队都不收,只好在当地打零工。
  1975年当地治理永康江,江里大量的沙子需要挑上岸。卢广没有技术特长,只好投入上千人的挑沙大军,挣6毛钱一天的工钱。这是卢广第一次真正进入社会赚钱,几个月的苦力让他到现在都深以为憾:“我现在这么矮跟当时挑沙子是有关系的,刚好十五六岁长身体的时候,被压住了,而且家里很穷,吃又吃不饱。”
  学一门手艺,掌握一种特长,仍然是他心底最大的愿望。在可能实践的范围内,卢广都愿意一展身手。
  两三个月后,托亲戚的关系,卢广又去做水泥临时工,工资涨到7毛钱一天。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卢广除了自己抹水泥的活,还开始“抢”老师的活。夏天中午师傅们都休息了,卢广就学着师傅的样子去砌砖头,一排摆开砌得很远。刚开始师傅就骂他:把这个东西给我全拆掉,方向都偏了。卢广就都拆掉,然后把水泥拿回来重新浇,加水搅拌再做。“我就是这样子一种人,特别执着,特别想学点手艺。”
  水泥工之后,卢广还学过木工,后来发现这也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就去抓鱼赚钱。在卢广的描述里,跟鱼斗智斗勇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找一个别人扔掉的破脸盆,先用牙膏再用沥青堵住破洞。纱布太贵,就拿旧口罩替代,打开后盖在脸盆上,底下扎住,中间搞个洞,花心思做成易进难出的结构,保证让鱼游进来出不去。里面放的鱼饵是豆腐和米糠,为了让豆腐能漂上来,还专门又放了两条泥鳅。
  然后就要在水里挖坑放盆。坑的深度很有讲究,太深不行,太浅也不行,要让四面的沙子固定住盆,按照水流的方向把鱼引到这里来,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卢广在五百米的距离内放了20多个脸盆。水大的时候不用去;水小的时候,一天能抓二三十斤小鱼。尽管卖价便宜,但还是比打工收入高。每天为了抓鱼,卢广要骑车十几公里,当天卖不掉的鱼就拿回家烘烤,再晒成鱼干。
  抓鱼的兴趣延续了两个夏天,冬天没鱼可抓的时候,卢广就去捡煤渣。当时大家都穷,没钱买柴火,就去溶剂厂捡没有烧完的煤渣回家继续用。捡煤渣大军里除了卢广,其他全是妇女。一开始他一到现场,发现煤渣都被她们捡完了,原来都是天一亮就来了。后来卢广就夜里两三点钟去捡,终于赶在了她们前面。
  说来有趣,若干年后,当卢广端着相机再次出现在当年一起捡煤渣的乡亲面前时,收获的全是满满的惊叹:“哎呀,你看卢广现在那么厉害了啊,在拍照啊!”
  除此之外,卢广还做过水果小贩、摆书摊出租小人书。人在城里,见识的东西总是更多。卢广有一个农村邻居是放牛娃,就跟他想法不一样。有时候卢广跟他一起去放牛,总会想出些点子找乐子,比如钓青蛙、抓黄鳝。
  1977年起,卢广结束了散漫的生活状态,开始正式进入农村生产队干活了——种菜成了他的第一个职业。   将近3年后,新政策来了,城市居民退休后可以由子女顶替工作。当初因为卢广年纪小,所以放弃城市户口跟随父亲下放农村。城乡户口在工作机会上存在着天壤之别。如今身份转换的良机终于到来,在城里工作的母亲选择在45岁就提前退休,由卢广顶替进入永康丝厂。
  


  到了工厂上班以后,卢广突然发现很空虚。原来当农民的时候,在生产队干完活以后,回到家还要去自家的自留地里种菜。从早晨天一亮就要忙活,晚上下班后还要去挑水浇菜,一天到晚忙不停。进了单位以后,除了上班就没事干了。停不下来的卢广就想,一个人没有事干怎么能行?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卢广去一个初中同学家里玩,发现他在冲洗照片。“我那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灯一亮一闪的,就觉得这东西真好玩儿,真新鲜。”帮忙干完活,同学请他顺带把箱子送回借的人家。卢广接过来,一口气跑回家,马上就打开,量尺寸,画线路,看用的什么灯泡,多少瓦,记下来之后才还回去。回到家马上照式照样做了个箱子。做完箱子还没有药水,也没有胶卷和相纸,永康到处都没得卖,于是卢广专门去了一趟金华,买到人生中第一批胶卷、药水、相纸。
  兴冲冲的卢广千方百计借到了一个相机,跑到永康著名景点方岩山,凭感觉乱“按”一气,一口气拍光了两个胶卷。
  当时,卢广还住在太太公留传五代的祖屋里。他住楼上,夏天热得出奇,但也只能在那里配药水。按照说明书配好了药水,也买了书参考,请那位同学过来一看,还是不合格。药水不够,定影也没有定透,导致整个胶片还有乳白。当第一次看到自己拍的方岩山风光照片,“学会了”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他只要教我这一招,马上一学就会。”1980年这一年,卢广天天下班就钻到小屋里偷偷学,整整一年。“偷学”是因为摄影在当时还是坏名声。如果有相机,会被当地人说成是特务,或者流氓。会摄影的,都抬不起头来。在秘密自学了一年之后,卢广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商机。
  有个邻居送他一套方岩风光照片,是60年代照相馆拍的,黑白照,非常漂亮。卢广就想,既然黑白照片能卖钱,那我的不也能卖钱吗?他找了其他两个朋友一起合作印照片。他在自己拍的方岩风光底片上用钢针笔刻上景点的名称。那时候连烘干机都没有,大家就用煤炉在下面烤干,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制作 1600张。找到在方岩摆摊的小贩,一套15张,6×6厘米,以5分钱一张批发给他们。不到半年的时间,三个人总共赚了60多块钱。
  因为投入产出比不算高,后来两个朋友就嫌累退出了,卢广一个人继续干。当时的工资是18块钱一个月,加上外快,卢广每个月能存10块钱。到了要过年的时候,他就有了一笔120元的积蓄,用这些钱卢广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架海鸥4B照相机。
  1981年的这个春节,卢广过得特别难忘。别人过年都在家里呆着,他坐不住,骑车跑到距离永康35公里远的一位朋友家里。这个村子地处偏僻的大山里,他发现了给村民去拍全家照的商机。从腊月二十八工厂开始放假到大年初六的几天里,卢广耗在村子里,在村里过年。白天拍照,晚上冲胶卷、印照片、烘干、剪照片、分装,天亮再出门送照片、拍照片。一天到晚没时间睡觉,整整拍了六天,赚了260多块钱。骑车回家的路上,因睡眠严重不足,边骑车边打瞌睡,后来狠狠摔下来才醒。
  拥有了人生第一笔“巨款”,卢广专程到上海买了第二架相机海鸥DF1相机。两年后,他遇到了一个看似无心插柳的机会,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
其他文献
Andrzej Wiktor(安德烈·维克多),波兰著名摄影家、肖像摄影家。最负盛名摄影比赛受奖者,波兰摄影艺术家组织和波兰记者协会成员。开始他作为新闻记者拍摄波兰及全球重要事件,目前主要从事肖像摄影,《骑士》(Rycerze)是他正在拍摄项目中完成度最高的一个项目。    奔腾翼骑兵如同在战场上驰骋,征战沙场。    格涅夫翼骑兵的掌旗兵被迎风吹来的旗子遮了眼。    中世纪早期的木匠在战场后方
期刊
这里闻名于世的毒品交易中心——金三角  “面对他们冷峻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我不断反省自己的摄影创作,记录真实,表现真义是我记录金三角拾荒人这一群体的创作追求。”  王艺忠,这位云南独立影像工作者,历时十年,数十次独闯缅甸佤邦特区,用镜头记录了武装割据与毒品交易的链结;被罂粟主宰的土地和人;原始的刀耕火种部落……这些珍贵的影像揭露了神秘金三角的真实社会形态。  《金三角拾荒人》是王艺忠历时三年(2
期刊
方世南FANG SHINAN苏州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政治学、生态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推进绿色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战略环评作为注重环境污染的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的全局性、整体性、高层次性和长期性的环境战略的理念与实践,是切实推进绿色发展战略的一项科学的制度安排和坚实的政策支撑,必将在解决我国人与自然越来越尖锐的生态矛盾以及在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
期刊
卢广,注定是一个坚硬而富有韧性的名字。  这个名字会让无数所谓的摄影大师们感到脸红!这是一位“坚持透过镜头反映社会丑恶”,维护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良知公民,一个敢于对社会阴暗叫板的影像勇士和生态保护的独行侠……  “纪实摄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家们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地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张,大多以抓拍
期刊
1869年,法国传教士皮埃尔·阿尔芒·戴维在四川雅安宝兴县蜂桶寨乡新华新村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而震惊世界。2006年,以雅安为主的邛崃山系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这里保存有全世界30%的野生大熊猫,被誉为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经历800万年沧海桑田,这座有着千万公顷森林的“天然生物基因库”见证了包括大熊猫在内的诸多古老而丰富的物种间与生俱来的生存方式,以及它
期刊
夜深了,学摄影的卢广忘不了搜寻拍摄信息,下铺的金真一知道家乡延边的女友要来,盘算着心事。  对摄影艺术的探索过程就是我人生的沉淀过程。  保密很久之后,到了1981年,卢广才让别人知道他在拍照。工厂里有一个同事告诉他,你喜欢拍照,那可以跟县委报道组合作啊,一个同村老乡就在报道组,听说他们有人写文章却没人拍照。就这一句话,卢广找到了报道组,受到了热情欢迎。  卢广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去三四十公里之外
期刊
采访老树颇费了点周折。致电过去,无人接听,想起杂志社老编的嘱咐,“电话不通,那可能就是老树又是猫在地下室了”,他和老树极熟,深知老树脾性。无奈,加微信,无人应。隔了一天,终于收到回音,询问:“您哪位?”说明来意,快过年了,有年节热闹的期待,但也有年尾烦乱诸事燎心的烦恼,《中国周刊》欲借“老树的画”博读者会心一笑。半天,老树惜字如金,回了一个字,“好!”  老树本名刘树勇,本业是教书匠。上世纪八十年
期刊
昆明虽然被全中国人民称之为“春城”,但这里的冬天并不太友好,尤其对于长江以北习惯暖气生活的游客来说,这里冬日的夜晚让人觉得尤为寒冷。在昆明市中心有条街名为文林街,街西口约20米有条叫“光宗巷”的小巷,巷子里的光宗三号咖啡馆在这样的冬日夜晚已经打烊,但咖啡馆的吧台却仍然灯火通明。咖啡师小文、瑶瑶和龚纾正在为即将开始的“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云南区选拔赛”进行准备。咖啡师龚纾根据咖啡的湿香调整萃取方式
期刊
2015年12月21日,钱仁凤被无罪释放,当晚就在亲友的陪同下踏上了回家的路。汽车一驶离昆明,她就换上了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从上到下换成了一身喜庆的红色,从狱中穿出来的衣物换下后就被丢弃了。换上的新衣,代表着对未来的期许,扔掉的旧衣算是对不堪往事的告别。  回家后的钱仁凤每天都很忙很累。给母亲上坟,与亲朋好友叙旧,陪伴父亲,接待一拔又一拔的新闻媒体采访,参加亲戚的葬礼……自由的生活让她很幸福。可带
期刊
杨律师,救救我,我是冤枉的!  “杨律师,救救我,我是冤枉的!”时隔五年,杨柱依然记得当一个犯人刚咨询完问题离开后,排在后面的钱仁凤走到他面前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为自己“喊冤”。这与以往他在监狱进行法律援助时,服刑人员向他询问自己被判处的刑期是否合理,亦或是请他帮带话给家属的情况迥然不同。    这引起了杨柱的好奇,进而详细询问了钱仁凤事情经过:2002年2月22日,昭通市巧家县“星蕊宝宝园”发生了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