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费洗澡、免费体检、老人领上“退休金”……发生在通化市二道江区三道江村的这些新鲜事,无不得益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2009年“三项工程”实施以来,通化市以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制为主要经营形式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势头,为村级组织服务民生,增强凝聚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
建强组织,提升发展能力
选任能人富村。结合村“两委”换届,把一批有经营头脑、有致富本领、有群众基础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进村班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下派干部驻村。引导县直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帮助发展集体经济。梅河口市革新村党支部书记于术是2010年村“两委”换届时从市直机关选派的干部,上任后带领村班子通过盘活资产,不仅化解了债务,去年村集体收入还达到了70万元。强弱联建兴村。打破地域限制,鼓励优秀村书记跨村任职、兼职或村村联建,通过强村帮弱村、大村带小村,实现辐射带动、组团发展、共同富裕。柳河县安口镇半拉背村多年来经济发展落后,集体负债60多万元,邻近的经济强村烧锅村与其联建后,在党总支书记戴振甲的带领下,不到两年就全部还清外债,逐步走上富裕道路。
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
2010年,市委组织部与财政、国土、农业、税务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各地通过“产业服务创收”、“入股合作分红”、“资源优势转化”、“物业租赁经营”、“项目税收返还”、“存量资产增值”六种模式,多元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化县新设村采取“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引进肆益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公司每回收、加工1公斤食用菌,村里提取0.1元组织费,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增收50万元。辉南县朝阳镇城西村将村里2000平米的临街门市房和3000平米的宾馆对外租赁,村集体每年获取租金130多万元。柳河县制定了《关于烟叶税返还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实施办法》,通过按烟叶税10-20%比例返还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2011年县财政返还到村集体的烟叶税达到616.8万元,全县136个村受益,村均实现增收4.5万元,最高的将近2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985个行政村,村级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的已由2009年的394个增加到696个。
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对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市级为100万元,县(市、区)专项补助资金为100万元左右,用于以奖代补。完善村集体参与相关产业和项目的财政收入分配机制,村招商引资的企业和项目所形成税收的地方留用部分由财政等额补助给村集体,相关产业税收按比例由财政拨付村集体。实行税费优惠,对行政村以入股等形式兴办的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所需办理的各种证照免收除上交省、国家以外的一切规费,村级农业产业化组织经营性收入,税收按新农村建设有关规定予以优惠和减免。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市各地先后出台有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38个。
奖惩激励,凝聚发展动力
与村干部工作考评挂钩。把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党组织书记任期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三项工程”年度考评和建制村“划档分类、升级晋位”评比表彰,对村集体积累达不到20万元的村实行“一票否决”。与村干部政治待遇挂钩。二道江区出台了《经济强村党组织书记表彰奖励办法》,明确连续三年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的村党组织书记,参照副乡级非领导职务标准享受工资待遇,连续六年受到表彰的可在退休之前一直享受副乡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待遇。与村干部工资报酬挂钩。明确当年村新增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核批准,可提取10%作为村干部的奖励资金。2011年,全市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报酬最高的达到124700元,最低的只有9200多元。
服务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各地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全市新农村建设连续5年在全省排名第一。柳河县当石村从集体收入中拿出208万元,实施了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农田灌溉、文化广场、沿河公园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园式村庄”。增收门路得到拓宽。集安市清河村围绕香菇产业成立了森源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700多万元的经营收入,也使种植户年均增收8000元,实现了强村和富民的有机结合。特殊群体得到关爱。东昌区胜利村实行特困户生活补助、村内大学生及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补助、服兵役补助、老年人伤亡补助“四补”待遇,并对55岁以上老人给予100-150元的生活补助。“三项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各地先后建设村级活动广场764个,建立村党组织服务民生代办点910个,实行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村民的大事小情基本做到了村内“一站式”办理,基层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建强组织,提升发展能力
选任能人富村。结合村“两委”换届,把一批有经营头脑、有致富本领、有群众基础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进村班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下派干部驻村。引导县直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帮助发展集体经济。梅河口市革新村党支部书记于术是2010年村“两委”换届时从市直机关选派的干部,上任后带领村班子通过盘活资产,不仅化解了债务,去年村集体收入还达到了70万元。强弱联建兴村。打破地域限制,鼓励优秀村书记跨村任职、兼职或村村联建,通过强村帮弱村、大村带小村,实现辐射带动、组团发展、共同富裕。柳河县安口镇半拉背村多年来经济发展落后,集体负债60多万元,邻近的经济强村烧锅村与其联建后,在党总支书记戴振甲的带领下,不到两年就全部还清外债,逐步走上富裕道路。
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
2010年,市委组织部与财政、国土、农业、税务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各地通过“产业服务创收”、“入股合作分红”、“资源优势转化”、“物业租赁经营”、“项目税收返还”、“存量资产增值”六种模式,多元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化县新设村采取“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引进肆益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公司每回收、加工1公斤食用菌,村里提取0.1元组织费,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增收50万元。辉南县朝阳镇城西村将村里2000平米的临街门市房和3000平米的宾馆对外租赁,村集体每年获取租金130多万元。柳河县制定了《关于烟叶税返还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实施办法》,通过按烟叶税10-20%比例返还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2011年县财政返还到村集体的烟叶税达到616.8万元,全县136个村受益,村均实现增收4.5万元,最高的将近2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985个行政村,村级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的已由2009年的394个增加到696个。
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对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市级为100万元,县(市、区)专项补助资金为100万元左右,用于以奖代补。完善村集体参与相关产业和项目的财政收入分配机制,村招商引资的企业和项目所形成税收的地方留用部分由财政等额补助给村集体,相关产业税收按比例由财政拨付村集体。实行税费优惠,对行政村以入股等形式兴办的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所需办理的各种证照免收除上交省、国家以外的一切规费,村级农业产业化组织经营性收入,税收按新农村建设有关规定予以优惠和减免。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市各地先后出台有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38个。
奖惩激励,凝聚发展动力
与村干部工作考评挂钩。把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党组织书记任期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三项工程”年度考评和建制村“划档分类、升级晋位”评比表彰,对村集体积累达不到20万元的村实行“一票否决”。与村干部政治待遇挂钩。二道江区出台了《经济强村党组织书记表彰奖励办法》,明确连续三年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的村党组织书记,参照副乡级非领导职务标准享受工资待遇,连续六年受到表彰的可在退休之前一直享受副乡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待遇。与村干部工资报酬挂钩。明确当年村新增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核批准,可提取10%作为村干部的奖励资金。2011年,全市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报酬最高的达到124700元,最低的只有9200多元。
服务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各地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全市新农村建设连续5年在全省排名第一。柳河县当石村从集体收入中拿出208万元,实施了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农田灌溉、文化广场、沿河公园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园式村庄”。增收门路得到拓宽。集安市清河村围绕香菇产业成立了森源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700多万元的经营收入,也使种植户年均增收8000元,实现了强村和富民的有机结合。特殊群体得到关爱。东昌区胜利村实行特困户生活补助、村内大学生及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补助、服兵役补助、老年人伤亡补助“四补”待遇,并对55岁以上老人给予100-150元的生活补助。“三项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各地先后建设村级活动广场764个,建立村党组织服务民生代办点910个,实行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村民的大事小情基本做到了村内“一站式”办理,基层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凝聚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