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结合、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利用几方面探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
关键词:鉴赏能力 互联网 美育 感悟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个人艺术修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职业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程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教育专家和学者也对美术课的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建议和要求,笔者在此谈一下美术鉴赏课程在新课改中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美术鉴赏课程大多以欣赏、绘画、设计等几个大的人文结构来编排教材。如此结构虽然统一,却在实际教学中略显生硬,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将课程加以连接或重新编排,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艺术修养。这也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提高业务素养。
1.多交流,多合作
美术教师要将自己不断融入艺术环境中,应该经常参观和参加美术展览,关注当代的艺术发展趋向;将自己的作品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当代的艺术特征;关注美术学术作品,将自己的美术观点与人交流;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美术信息,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从而提高鉴赏能力,丰富自身的美术知识。
2.广泛阅读美术文献和著作
教师要广泛阅读美术文献和著作,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要结合实际,总结适合学生的知识要点,将课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如对于学生来说,油画发展史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学生听,并且配有代表时代特点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不同时代和政治时期美术作品的差别,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教学中,轻松接受知识。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指导方针的指导下,改变过去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往的美术鉴赏课程,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缺少交流,缺少互动,只是机械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45分钟结束,教学效果甚微。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美术鉴赏课程成为一种摆设。
这次新课改,就是要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一个融洽、合作、活泼的课堂气氛。例如:上民族文化的瑰宝一课时,在谈到中国古陶瓷的欣赏时,教师可以展示器皿,先让学生眼观、手摸,亲自感受陶瓷的机理和质感;然后让其品评。在欣赏中国画作品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简单临摹,给他们感受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感受画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以视觉为主,听觉、触觉、嗅觉相互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真实、愉悦的气氛中去感受和体会。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根据学生、学校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以往,我们的教学偏重于理论认识,忽视了感性认识的提升。现在需要注意两者的平衡。美术鉴赏课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不是概念,不能依靠分析获得。当学生对某些作品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并全身投入时,就会产生丰富而强烈的情感意象,此时的想象力也会格外活跃,这才是真正接近艺术的状态,也会促进其对艺术的感悟。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手段,使教师角色从“独奏者”变为“伴奏者”。比如游戏、影像、课件、小品、赏析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去体会生活中的美,使学生学会客观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制定适合其年龄段的教学方法,善于创新,善于总结。
(作者单位:即墨市技工学校)
关键词:鉴赏能力 互联网 美育 感悟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个人艺术修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职业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程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教育专家和学者也对美术课的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建议和要求,笔者在此谈一下美术鉴赏课程在新课改中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美术鉴赏课程大多以欣赏、绘画、设计等几个大的人文结构来编排教材。如此结构虽然统一,却在实际教学中略显生硬,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将课程加以连接或重新编排,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艺术修养。这也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提高业务素养。
1.多交流,多合作
美术教师要将自己不断融入艺术环境中,应该经常参观和参加美术展览,关注当代的艺术发展趋向;将自己的作品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当代的艺术特征;关注美术学术作品,将自己的美术观点与人交流;通过网络,查阅相关美术信息,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从而提高鉴赏能力,丰富自身的美术知识。
2.广泛阅读美术文献和著作
教师要广泛阅读美术文献和著作,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要结合实际,总结适合学生的知识要点,将课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如对于学生来说,油画发展史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学生听,并且配有代表时代特点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不同时代和政治时期美术作品的差别,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教学中,轻松接受知识。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指导方针的指导下,改变过去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往的美术鉴赏课程,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缺少交流,缺少互动,只是机械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45分钟结束,教学效果甚微。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美术鉴赏课程成为一种摆设。
这次新课改,就是要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一个融洽、合作、活泼的课堂气氛。例如:上民族文化的瑰宝一课时,在谈到中国古陶瓷的欣赏时,教师可以展示器皿,先让学生眼观、手摸,亲自感受陶瓷的机理和质感;然后让其品评。在欣赏中国画作品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简单临摹,给他们感受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感受画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以视觉为主,听觉、触觉、嗅觉相互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真实、愉悦的气氛中去感受和体会。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根据学生、学校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以往,我们的教学偏重于理论认识,忽视了感性认识的提升。现在需要注意两者的平衡。美术鉴赏课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不是概念,不能依靠分析获得。当学生对某些作品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并全身投入时,就会产生丰富而强烈的情感意象,此时的想象力也会格外活跃,这才是真正接近艺术的状态,也会促进其对艺术的感悟。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手段,使教师角色从“独奏者”变为“伴奏者”。比如游戏、影像、课件、小品、赏析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去体会生活中的美,使学生学会客观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制定适合其年龄段的教学方法,善于创新,善于总结。
(作者单位:即墨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