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课程 学生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 设计能力培养
【关键词】课题 校本课程 测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6-01
一、背景说明:
在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教学中,常用碰到测量问题,如测河宽,塔高,两小岛之间的距离等,都涉及到如河设计的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高度或者宽度都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比如楼房、树、水塔等的高度;河面、楼房等的宽度,直接测量相对比较麻烦,如果我们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设计优秀的测量方法,所花的人力、物力等都相对小的多。
又如09年海南高考就涉及到设计一个方案,测量两山顶M,N间的距离。测量学和测量设计又是大学土木工程中的重要课程。
二、课题的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测绘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从事测绘工作具备的初步素质;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通过与自然的密切接触,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增强环保意识。
三、课题介绍
本选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中方程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抽象的数学可以运用的具体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阶段:在课堂上介绍测量学发展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我国古代测量学的成就“(禹)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撵,左准绳,右规矩,载四行,以开九州,通九道”。 “准、绳、规、矩”是古代使用的测量工具。
2.外国古代测量学的发展。
3.我国测量工作成就。
4.目前测量学发展状况及展望。
(1)全站仪的测量室内外一体化。
(2)全球定位系统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发展。
(3)遥感RS(Remote sense)的发展。
(4)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发展。
(5)3S 技术的结合,和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
第二阶段:在课堂上讨论、设计方案,动员和培训。
目的: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复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了解解三角形方法。
3.了解生活中物体高度和宽度测量的一般方法。
4.尝试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提出多种方法去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5.了解测量设计的意义。
问题:楼高(只有楼顶能看到)测量你会设计吗?
方案一: 方案二:
分析:(1)两种方案的不同之处和优缺点。(2)还有其他方法吗?
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两个只有顶部可以看到的建筑物尖顶间的距离?
如:为了测量两山顶M,N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M,N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如示意图),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B间的距离。
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N间的距离的步骤。
第三阶段:提出课题,课外分组分工完成设计和测量,并上交实习报告。
课题:设A、B是两个底部不可以致到达的建筑物的尖顶,设计测量两者距离的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
1.分析活动结果,深入思考活动结果。
2.收获: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②如何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③在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④联系实际,学会反思,总结教训。
以上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题 校本课程 测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6-01
一、背景说明:
在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教学中,常用碰到测量问题,如测河宽,塔高,两小岛之间的距离等,都涉及到如河设计的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高度或者宽度都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比如楼房、树、水塔等的高度;河面、楼房等的宽度,直接测量相对比较麻烦,如果我们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设计优秀的测量方法,所花的人力、物力等都相对小的多。
又如09年海南高考就涉及到设计一个方案,测量两山顶M,N间的距离。测量学和测量设计又是大学土木工程中的重要课程。
二、课题的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测绘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从事测绘工作具备的初步素质;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通过与自然的密切接触,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增强环保意识。
三、课题介绍
本选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中方程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抽象的数学可以运用的具体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阶段:在课堂上介绍测量学发展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我国古代测量学的成就“(禹)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撵,左准绳,右规矩,载四行,以开九州,通九道”。 “准、绳、规、矩”是古代使用的测量工具。
2.外国古代测量学的发展。
3.我国测量工作成就。
4.目前测量学发展状况及展望。
(1)全站仪的测量室内外一体化。
(2)全球定位系统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发展。
(3)遥感RS(Remote sense)的发展。
(4)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发展。
(5)3S 技术的结合,和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
第二阶段:在课堂上讨论、设计方案,动员和培训。
目的: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复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了解解三角形方法。
3.了解生活中物体高度和宽度测量的一般方法。
4.尝试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提出多种方法去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5.了解测量设计的意义。
问题:楼高(只有楼顶能看到)测量你会设计吗?
方案一: 方案二:
分析:(1)两种方案的不同之处和优缺点。(2)还有其他方法吗?
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两个只有顶部可以看到的建筑物尖顶间的距离?
如:为了测量两山顶M,N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M,N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如示意图),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B间的距离。
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N间的距离的步骤。
第三阶段:提出课题,课外分组分工完成设计和测量,并上交实习报告。
课题:设A、B是两个底部不可以致到达的建筑物的尖顶,设计测量两者距离的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
1.分析活动结果,深入思考活动结果。
2.收获: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②如何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③在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④联系实际,学会反思,总结教训。
以上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