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用器色彩讲究多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g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主要分為五类:一是祭天、祭地、祭日、祭月,二是祭祀山河,三是祭祀祖先,四是祭祀神灵,五是祭祀亡灵。在这些祭祀活动中,尤以祭天地日月最为重要。
  在周朝,祭祀所用器物主要为璧、琮、圭、璋、璜、琥这六种玉器,称之为“六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日:“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其中“苍璧礼天”是指用蓝色的扁圆形玉来祭天;“黄琮礼地”是指用黄褐色方形的玉瓶来祭地;“青珪礼东方”是指用青色的长方形的珪来祭东方,因为东方属木,木色青,神为苍龙;“赤璋礼南方”是指用红色的长形而半尖似刻刀形的璋来祭南方,因为南方属火,火色赤,神为朱雀;“白琥礼西方”是指用白色刻成虎形的玉来祭西方,因为西方属金,金色白,神是白虎;“玄璜礼北方”是指用黑色半圆形的璜来祭北方,因为北方属水,水色黑,神是玄武。
  古人以玉的颜色和形制,来配合阴阳五行之说,从而产生了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后来的朝代开始用瓷器作为祭祀的礼器时,仍然遵循着这个原则。
  到明代,祭祀用的礼器放弃了先前的金属器和玉器,全部改用瓷器。《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卷四十四记载日:“洪武二年八月:今拟凡祭器皆用瓷。”并且在《大明会典》中,对不同地方的祭祀瓷器颜色有了规定,《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中说:“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如式烧造解。”祭祀用的瓷器以单色釉瓷居多,至此,单色釉瓷器的功用更多地由日用器转为祭祀器。在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中,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东南为阳、西北为阴。所以,北京城中日坛在东城,月坛在西城,天坛在南城,地坛在北城。
  一般来说,祭天用的是蓝色釉,祭蓝釉一称便是由此而来。其工艺继承元代传统,主要为祭器,也有部分陈设用瓷。是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色泽深沉,色调浓淡均匀,釉色蓝如深海,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与白釉、红釉并列,被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
  祭地时普遍会用黄釉瓷器。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的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黄釉。但正色黄釉,还属汝窑的高温黄釉一一茶叶末釉,洪武时的“老僧衣”即指茶叶末黄釉。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尤其宣德的娇黄釉,开创了黄色釉瓷器的里程碑。因是浇釉于素胎上,故也称浇黄釉。但黄釉瓷烧得最好的是弘治时期,清代也难以超越,尤其是娇黄釉。
  祭日用的是红色瓷器。红色釉的烧制相对难度较大,因为用高温还原焰烧造铜红釉时温度难以控制,废品率、成本都极高。但皇命不可违,祭祀是国家最高规格的礼仪,只能不惜代价烧造。为了烧好这一抹红,几百年来也成了诸多工匠、艺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事实上,红釉的种类很多,霁红、珊瑚红、胭脂红、豇豆红、郎窑红……
  祭月用的是白色瓷器。白釉是所有瓷器的基础。景德镇元代白瓷的出现是景德镇瓷器最终坐上头把交椅的一个保证。元人崇尚白色,元代卵白釉的烧制成功也为明代永乐时期的甜白釉烧制奠定了基础。
  链接TIPS
  皇帝心思你不懂
  除了作为皇家祭祀之用,单色釉瓷器在奢华的宫廷生活中也扮演着特立独行的角色。一说到宫廷生活,人们脑海里首先会浮现华丽与繁复,可单色釉瓷器凭借其独特气质在青花和彩瓷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也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
  《明太祖实录》中“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有这样一段记载:“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素洁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这“洁素莹然”之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无彩绘的素白瓷,所言“甚适于心”表示永乐皇帝对白釉瓷器非常喜欢。正是因为永乐皇帝的嗜好,以至于白瓷大量烧造,并达到中国白瓷烧造水平的高峰,从而形成明官窑中的“一代绝品”,常以“甜白瓷”闻名。白瓷因为没有过多花纹图案装饰,所以器物的造型优美取胜,永乐甜白瓷除了其白釉的美之外,器物的造型绝对是历代难以企及的。
  而明代另一位皇帝宣德帝对艺术的喜爱程度,在历史上完全可以与宋徽宗相媲美。因此,宣德朝瓷器在烧造上除青花瓷在历史上达到了巅峰之外,又创烧了青花五彩、黄釉青花等具有高水准的彩瓷艺术。但对于艺术水准很高的宣德帝来说,这些彩瓷只能符合大众化的艺术标准,他觉得单色釉瓷器才是属于文人雅士崇尚的艺术标准。为此,他在登基之后让景德镇御窑场仿制宋代五大名窑。目前,宣德瓷器存世量以青花最多,其次就是单色釉瓷器。
  到了清代,雍正帝更是对单色釉瓷器偏爱有加,不仅爱其恬静之釉质、素净之风格,更爱其娇美之形体。雍正帝自幼在父皇的严格要求下,注重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经典的学习。青年时,他远避皇子们之间残酷的皇位之争,而在圆明园潜心苦读圣贤之书,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位虽身处繁华,却超然尘俗之外的富贵闲人。具备良好艺术修养素质的雍正帝,为了使单色釉重新焕发昔日的光彩,不遗余力地开发研烧,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所以雍正瓷器素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
  怎么样,在了解了古代皇帝对单色釉瓷器的态度之后,是否觉得它愈发尊贵了呢?
其他文献
古书恒古、好书恒贵,这种流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强烈。古籍善本是最古老、最受藏家青睐的收藏项目之一,而古籍市场更是一个呼风唤雨出传奇的地方。不久前,《嘉德亲历:古籍拍卖风云录》新书签售会以及读者交流活动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闻讯赶来的古籍收藏粉丝们将活动现场挤了个满满当当。  提到《嘉德亲历:古籍拍卖风云录》的作者拓晓堂,对于熟悉古籍收藏拍卖的人来说,这个名字都是如雷贯耳的。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
期刊
他的作品,喷涌、直抒胸臆,似是横空出世;他的为人,癫狂,多疑,杀妻之举令人错愕……  在中国传统书画史上,能用乖张、佯狂乃至偏执这类词语来形容的艺术家不在少数;然而,生前落寞,故去多年才被人“后知后觉”,并且给予“里程碑”式评价的大家却并不多,徐渭就是其中的一位。  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普及热的升温,徐文长(即徐渭)这个名字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藏家、艺术爱好者们所知晓。不过,对比起唐寅、文征
期刊
“这里一物一型,一器一色。红、黄、蓝、绿、白……那么纯粹却又是那么深邃。”面对展厅中陈列的单色釉瓷器,不少参观者情不自禁地这样感叹道。“单色釉尽管只是单色,但她很美,美得让人难以释怀。”  9月20日,一场名为“大朴尚简一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在位于北京东二环的保利艺术博物馆隆重登场,而云集于此的诸多行家里手、收藏家、瓷器爱好者被这里陈列的110余件(组)单色釉瓷器深深吸引住。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
期刊
日前,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以1.36亿英镑(折合人民币11. 83亿元)总成交额收官。其中,备受瞩目的毕加索“金发缪斯”——《戴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玛莉·德雷莎·沃特)》以4982万英镑成交,成为欧洲历来成交价最高的画作。  此次拍卖共推出47件拍品,逾一半作品为首度登上拍场,吸引了35个国家的藏家踊跃竞投,亚洲、俄罗斯、美国及英国的藏家尤为积极。作为本场最大的焦点,毕加索的“金发缪
期刊
10月24日至28日,备受瞩目的2018嘉德典亚艺术周(GuardianFine Art Asia,简称GFAA)将在位于北京王府井1号的嘉德艺术中心拉开大幕。作为国内古董、经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引领者,也是当今艺术消费的“风向标”,今年嘉德典亚艺术周将迎来5周年庆典。经过了前四届的不断摸索与优化,GFAA将为观众呈现一场数量更多、价值更高的艺术盛宴。无论是对业界藏家、艺术专业人士,还是广大艺术爱
期刊
故宫,是众多文物艺术爱好者心中朝圣的殿堂,来到这里,总能满足人们关于历史的各种想像。如今,古老的文化氛围却与当代的艺术创作相碰撞,这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日前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隆重登场的“瓷艺生辉——杨学棒作品展”,给各路观者带来了别样的艺术体验。故宫办展已不是什么稀奇之事,但这场“进宫”大展却有着很多的“不一般”:故宫博物院首次为当代陶瓷艺术举办大展;展览的主角一反常态,不是著作等身的老艺术
期刊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如何创新与传承,这是摆在许多艺术家和业内人士面前的一道难题。创作容易,创新不易,传承更难,而“瓷艺生辉一一杨学棒作品展”则让人耳目一新一一不少作品不失传统,却又不落入窠臼。  展览开幕的同期,多位来自文博界、艺术界、工艺美术界的专家云集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里,就“瓷艺生辉一一杨学棒作品展”展开研讨。从展览切入,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尽管这只是对一位当代陶瓷美术家作品的研讨,但无疑也是一次
期刊
尽管单色釉瓷器是我们的独创,但她的美、她所彰显的极简美学却具有一定的国际语言,深得一些欧、美及日本藏家的推崇。也正因有他们的助推,单色釉的世界更显这一抹抹的釉色鲜亮。  有诸多海外大藏家因庋藏中国珍稀瓷器而闻名天下,其中也不乏单色釉瓷器的收藏者。如大名鼎鼎的瑞典工业家卡尔·坎普、英国大维德爵士、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室主任霍尔、美国私人收藏家高登等,在他们的珍藏中,单色釉这一独特品种是难以跨越的
期刊
对于色彩,中国古代文人艺匠在运用上一贯对单色格外青睐。纯净的色彩象征高洁素雅、绝世独一,正符合古人对高节之忐的追求。千百年的儒道观念最终累积成只应天上有、人间绝此一品的艺术精粹。于绘画上,墨分五色、青山绿水都足文人贵族对色彩审美极致的表达。而于瓷器上,北宋的大青汝釉如世外清潭般绝尘出神。在经过了元明时期各种瓷器种类的发展之后,到了清代,单色釉瓷器的烧造义达到了空前盛况。清雍正时,粉青、胴脂水、柠檬
期刊
这个春天,一场前所未有的青铜器大展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上演。从商代至今,跨越3400多年的约180件中国青铜器及相关作品,亮相“吉金鉴古:皇室与文人的青铜器收藏”特展,被认为“绝对是今年美国最不容错过的大展之一”。  这批展品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及部分重要私人收藏。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天下第一鬲”——师趁鬲、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柉禁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