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亮亮,今年35岁,太重煤机液压分厂数控车组长,普通车工技师、数控车工高级技师。虽然才过而立之年,但他头上的光环却不少。
2009年在太原市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数控车组第2名;
2012年在山西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车工组第1名,并被授予“全国数控车工优秀选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太重煤机技术明星”等荣誉称号;
2013年获得了“三晋技术能手”“全国最美青工”称号;
2014年获得“山西省十大金牌工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5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同时,他设计制作的“1800KW采煤机换向阀阀体内孔车削夹具设计”荣获2015年度山西省企业职工“五小”成果一等奖……
超凡的绝活加上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能设计、制作出一般车工想都不敢想的组合工装夹具,洛亮亮终成业界翘楚。
太重煤机是我国采煤机的主要生产基地,大功率采煤机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洛亮亮是该公司液压分厂数控加工中心车工组的车工,承担着液压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换向阀等液压元件的精加工任务。
特殊的是,该组所加工的零件都是小批量,种类多、更换频繁,有时两三天换一种,最多时一个月能换40多种零件,这就意味着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新工件、新任务。因此,这个工序上的工人不仅要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备及加工工艺,从而实现高品质的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最大化。
站在宽大的数控车床前,洛亮亮对着加工工件给记者介绍道:“你看,当上一道工序的毛坯和设计图纸来到我们数控车时,我的任务是要把毛坯变成图纸要求的样子,首要的任务不是先动手,而是先动脑。在理解、‘消化’图纸的同时,我的脑海里会出现一幅似清明上河图般的‘长卷’。这幅‘长卷’的内容全部是立体的,从分析选择加工工艺、选择刀具、怎样装夹、加工工步的划分,到最后选择哪种量具、怎么检测测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下,让一块冰冷的铁疙瘩在数控机床上变成一件有生命力的‘艺术品’,而真正决定这件‘艺术品’生命力周期的是设计人员的完美设计和加工人员的极致追求。”
洛亮亮自1999年進厂分配在生产一线从事车工工作以来,坚持十几年如一日,刻苦钻研,虚心请教,在技术革新、技能创新过程中勇于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但掌握了高超的车削技术,还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数控加工技术及各种刀具的切削参数,并在镗铣及加工中心上合理应用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粗加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资料,利用下班时间加班加点练习实践。凭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扎实的实践基础,他终于从数控机床技术的“门外汉”变成了小有名气的“专家”,成为厂里公认的技术能手。
2011年12月,他为进出口公司生产加工Φ130×101.6mm四头丝套,为公司解决一项重大技术难题。
2012年4月,他用普通切槽刀具在数控车上一次加工完成多头蜗杆。其方法是利用切槽刀切入工件的原理,同切槽刀沿着蜗杆的牙型角逐层左右切削,直至切削到合格的蜗杆齿厚及牙底尺寸。这样既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证质量及蜗杆分线精度,缩短加工时间1倍以上。
2013年2月,为了提高镗铣床及加工中心生产效率,洛亮亮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机夹刀具在实际应用中的加工参数,逐渐摸索出一套高效的粗加工方法,及在刀具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小切深,超大走刀量”,通过连续多层切削从而达到很高的金属去除率,在此种加工条件下不仅缩短了加工时间,而且刀具耐用度明显提高,对机床刚性要求反而降低。经过简单测算,一台设备每天节省一个刀片(每个刀片30元左右),仅刀具采购费用一项,每年每台设备可为公司节省费用上万元,全集团公司数控镗铣床、加工中心按50台计算,每年可为集团公司节省刀具采购费用50万元以上。
2015年10月,洛亮亮设计制作的“1800KW采煤机换向阀阀体内孔车削夹具设计”荣获2015年度山西省企业职工“五小”成果一等奖。
洛亮亮小心翼翼地从数控车床后的一个工具柜子里捧出了3个锃光瓦亮的“铁家伙”轻轻地放在地上。“这就是我设计的那套组合工装夹具,涉及9个零件。”记者看到,这个被洛亮亮视为宝贝的组合工装由3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上面有大大小小的孔,但3个不规则的铁家伙可以严丝合缝地套在一起。“每次用完,都要上防锈油保养,不能有丝毫磕碰,否则精度就会受到影响。”这个由洛亮亮他们量身定做出来的组合工装,将工序繁琐程度降低90%以上、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9%,每年为公司节约10万余元。
2016年,洛亮亮将深孔镗导向套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刀具拆装效率提高了5倍,并获得2016年山西省“五小”竞赛创新成果二等奖……
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总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洛亮亮认为,各行各业的技术修炼都是一样的,只有沉下心、认真专注、心无旁骛,才能做到极致。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不就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吗?
2009年在太原市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数控车组第2名;
2012年在山西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车工组第1名,并被授予“全国数控车工优秀选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太重煤机技术明星”等荣誉称号;
2013年获得了“三晋技术能手”“全国最美青工”称号;
2014年获得“山西省十大金牌工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5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同时,他设计制作的“1800KW采煤机换向阀阀体内孔车削夹具设计”荣获2015年度山西省企业职工“五小”成果一等奖……
超凡的绝活加上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能设计、制作出一般车工想都不敢想的组合工装夹具,洛亮亮终成业界翘楚。
太重煤机是我国采煤机的主要生产基地,大功率采煤机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洛亮亮是该公司液压分厂数控加工中心车工组的车工,承担着液压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换向阀等液压元件的精加工任务。
特殊的是,该组所加工的零件都是小批量,种类多、更换频繁,有时两三天换一种,最多时一个月能换40多种零件,这就意味着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新工件、新任务。因此,这个工序上的工人不仅要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备及加工工艺,从而实现高品质的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最大化。
站在宽大的数控车床前,洛亮亮对着加工工件给记者介绍道:“你看,当上一道工序的毛坯和设计图纸来到我们数控车时,我的任务是要把毛坯变成图纸要求的样子,首要的任务不是先动手,而是先动脑。在理解、‘消化’图纸的同时,我的脑海里会出现一幅似清明上河图般的‘长卷’。这幅‘长卷’的内容全部是立体的,从分析选择加工工艺、选择刀具、怎样装夹、加工工步的划分,到最后选择哪种量具、怎么检测测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下,让一块冰冷的铁疙瘩在数控机床上变成一件有生命力的‘艺术品’,而真正决定这件‘艺术品’生命力周期的是设计人员的完美设计和加工人员的极致追求。”
洛亮亮自1999年進厂分配在生产一线从事车工工作以来,坚持十几年如一日,刻苦钻研,虚心请教,在技术革新、技能创新过程中勇于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但掌握了高超的车削技术,还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数控加工技术及各种刀具的切削参数,并在镗铣及加工中心上合理应用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粗加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资料,利用下班时间加班加点练习实践。凭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扎实的实践基础,他终于从数控机床技术的“门外汉”变成了小有名气的“专家”,成为厂里公认的技术能手。
2011年12月,他为进出口公司生产加工Φ130×101.6mm四头丝套,为公司解决一项重大技术难题。
2012年4月,他用普通切槽刀具在数控车上一次加工完成多头蜗杆。其方法是利用切槽刀切入工件的原理,同切槽刀沿着蜗杆的牙型角逐层左右切削,直至切削到合格的蜗杆齿厚及牙底尺寸。这样既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证质量及蜗杆分线精度,缩短加工时间1倍以上。
2013年2月,为了提高镗铣床及加工中心生产效率,洛亮亮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机夹刀具在实际应用中的加工参数,逐渐摸索出一套高效的粗加工方法,及在刀具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小切深,超大走刀量”,通过连续多层切削从而达到很高的金属去除率,在此种加工条件下不仅缩短了加工时间,而且刀具耐用度明显提高,对机床刚性要求反而降低。经过简单测算,一台设备每天节省一个刀片(每个刀片30元左右),仅刀具采购费用一项,每年每台设备可为公司节省费用上万元,全集团公司数控镗铣床、加工中心按50台计算,每年可为集团公司节省刀具采购费用50万元以上。
2015年10月,洛亮亮设计制作的“1800KW采煤机换向阀阀体内孔车削夹具设计”荣获2015年度山西省企业职工“五小”成果一等奖。
洛亮亮小心翼翼地从数控车床后的一个工具柜子里捧出了3个锃光瓦亮的“铁家伙”轻轻地放在地上。“这就是我设计的那套组合工装夹具,涉及9个零件。”记者看到,这个被洛亮亮视为宝贝的组合工装由3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上面有大大小小的孔,但3个不规则的铁家伙可以严丝合缝地套在一起。“每次用完,都要上防锈油保养,不能有丝毫磕碰,否则精度就会受到影响。”这个由洛亮亮他们量身定做出来的组合工装,将工序繁琐程度降低90%以上、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9%,每年为公司节约10万余元。
2016年,洛亮亮将深孔镗导向套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刀具拆装效率提高了5倍,并获得2016年山西省“五小”竞赛创新成果二等奖……
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总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洛亮亮认为,各行各业的技术修炼都是一样的,只有沉下心、认真专注、心无旁骛,才能做到极致。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不就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