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解答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ar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设问,并引导学生解答,就成了教学的基本思路之一.文章将从如何设问和解题这两个部分,去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问;解题
  我们一直在强调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强调师生合作,强调学生互助,就是为了能够让课堂更为有效,更为灵活,避免刻板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对高中课堂教学而言,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对话的主要出发点和主线.因此,如何设问,如何引导学生解答,就成了高中数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之一.笔者将在下文就这一解题思路,进行相关的解析和探讨.
  一、创设学习情境,完成课题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课堂导入,就完成了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笔者认为,在设问之前,或者在设问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说,植树是学生熟知的活动,那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创设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课堂情境,作为课堂导入.如引入立体几何中的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判定定理等.又如,日食和月食是常见的天文现象,许多学生亲眼见过,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引入许多相关的天象奇观,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顺势提出:为什么天文工作者能测量日食或者月食的准确时间呢?其实,是因为天文工作者掌握了有关天体运动的轨迹.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教师再将“轨迹”导入课堂.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背景,让学生在现实中常见的情境中,理解数学问题.
  二、在探究过程中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上看,学生对所有新知识的掌握,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完成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完成课堂导入,在学生进入课堂语境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在笔者看来,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就需要在教学中,通过相关问题的设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进行思考.
  比如说,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中,课堂要解决的问题就是Sn的表达式.而此时,如果直接从新知识着手,那对部分学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笔者还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即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性质等着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所以,结合教学的需要,设计下列问题:
  问题1 1+2+3+…+100=?相信同学们在初中或者小学阶段已经学会用高斯求和知识解决,那么今天请同学们回顾已有知识,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2 能否用上述方法解决等差数列的Sn?特殊到一般Sn=(a1+an)+(a2+an-1)+…
  问题3 a1+an=a2+an-1=…是否成立?
  问题4 按上述匹配法,可分多少组?决定因素是什么?
  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注意结合n的特值,最终得出结论,取决于n的奇偶性.
  即n是偶数,an=12(a1+an)n,n为奇数,n-1为偶数,所以an=12(a1+an)(n-1)+an+12.
  问题5 an+12=12(a1+an),综上所述Sn=12(a1+an).
  问题6 观察以上所述结论Sn=12(a1+an),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公式比较类似?S梯形是怎么求得的?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熟知的知识着手,去认识和理解新的知识,同时通过这样的系列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也是极有帮助的.
  三、多种解题思路渗透,拓展学生解题视野
  解题,永远是高中学生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的问题.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解题,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笔者认为,在当前应试教育还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训练学生的快速解题能力,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理所当然.毕竟,即便是素质教育,也需要通过解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等等.因此,让学生建立起一套相应的解题思路,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解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学生觉得有效,就是可取的.比如观察法、构造法等.
  观察法 所谓的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发现事物性质和规律的方法.在高中数学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可以用观察法来解题的,或者通过数字,或者通过图形中有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解决问题.
  构造法 所谓构造法,就是在解题的过程中,根据题目的特点,构造出图像、向量、方程、不等式等,通过这些形式来解决另一种类型的问题.比如,在不等式的解题中,就可以构造图像来解题.
  四、结 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个层面出发,探讨高中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在解决学生解题难的问题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流程,从导入到设问,到解题,形成一个系统,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系统的知识,并能够在运用中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彭泽华.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0.
  [2]石立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进球”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1.
  
  
其他文献
近几年中考的数学压轴题题型多、题意创新,总体来说,大都呈现“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略翘”的趋势,综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平时在综合题的教学中,须和学生一起分析压轴题的结构及所考查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解析和点评,引导学生探索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准确把握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减轻学生解压轴题的心理压力.下面以2010年浙江台州市中考数学压轴题为例,谈谈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教学设计
期刊
近段时间连续听了一些小学数学的展示课,在材料中都附了教本内容的复印件. 听课过程中翻看之下却发现,部分展示课对于教本中提供的例子、主题图、练习等素材自始至终都没有涉及.   笔者认为:教本应该是教师教的蓝本,学生学的依据. 与语文的展示课不同,语文课还是要以教材提供的文本作为主体. 然而在小学数学的各类展示课中教本究竟该置于怎样的地位?为何得不到多数展示课教师的认同,而陷入被弃之不用的“尴
期刊
【摘要】 图形计算器具有“手持便携、图文并茂、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即时反馈”的特点,将图形计算器技术整合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利于创建师生交互式共同学习的新环境,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图形计算器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对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产生很多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图形计算器;多媒体教学技术;发现学习;优化    一、背 景  
期刊
在很多课堂,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情景,待小组讨论的口令一宣布,学生迅速地分组,教室里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在四人小组里,似乎每名学生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出声音,却谁也听不见谁. 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开始汇报个人意见……以上现象凸现出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所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1)小组合作的时机很随意;(2)目的不明确;(3)内容未经过选择;(4)小组合
期刊
当新课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时,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激起了教师们参与课程改革的极大热情,并积极投身其中,进行认真的实践和探索.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对口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我们对新课程下的口算教学有了一些启发. 但还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 重视解决问题,忽视口算练习   在口算教学中,教材往往将解决实际问题融入其中. 为了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解决新的“问题”,
期刊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进行教学前端分析. 所谓教学前端分析是指教学起点分析,包括两个层面:  教材层面:数学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学生层面:学生原认知基础.   笔者以“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课堂观察为例,对教学前端教师理性解读教材文本进行审视.   一、课堂回放:学生学了什么  下面是一位优秀教师执教的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学生的角度观察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
期刊
“减负增效”,犹如一对双胞胎,彼此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 要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必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果课堂上达到了增效的目的,那么孩子的作业负担自然就会减轻. 因此,这四个字中的关键词,应放在“增效”上. 下面以苏教版第五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练习”的教学为例,谈一些想法.   一、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白纸. (明确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 )请生指出纸
期刊
【摘要】 蒙太奇(法语:Montage)原指电影镜头或画面的一种剪接技巧,通过不同的镜头组合或重新排列能够表达多种情感,烘托多种气氛,从而达到调动观众情绪,有力表现作品主题的目的.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那么学生就会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关键词】 蒙太奇;初中数学;数学思维    思维是数学的核心内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启发
期刊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对学生的评价应尊重和体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同时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进行自评与互评的时候,学生能通过评价自己和他人,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而且能学习如何更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事物,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学会与人合作.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期刊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依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与相似性,推导出另一些事物的联系与相似性的一种思维方法. 心理学认为:思维起源于问题,联想是思维的渠道.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分数教学正是实现这一过渡的关键环节. 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