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形财产价值几何
2004年11月13日,20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贾斯汀·埃尔斯沃思在伊拉克遇难。1个月后,其家人请求雅虎公司提供贾斯汀的电子邮箱账号和密码。“我们希望看到他曾收发的信件,以此怀念他,这是我儿子留在世间最后的东西了。”他的父亲说。
但雅虎公司拒绝了这一请求:“虽然我们对死者的家人深表同情,但雅虎账户是不能转让的。本公司有明确规定,用户连续90天未登录服务器,雅虎将自动删除其全部记录。所有雅虎用户从最初就认可了这一用户须知——用户的ID和记录在用户死亡后将终结。”
这起事件在美国引发巨大争议,直到次年4月,在全国激辩数字遗产的舆论压力下,雅虎公司才做出让步,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将贾斯汀的邮件复制到一张光盘上交给其家人,而不是直接给出密码。雅虎再三声明,雅虎邮箱是一种“私人交流方式,内容是个人秘密,不对第三方公开”。
数字遗产包括什么?它含义宽泛,根据美国《连线》杂志的解释,包括个人在电脑上的全部数据档案,比如图片、视频、在各种网站注册的账号等。这些资产大多是人们在不经意间逐渐积累的,其价值似乎始终是一个未知数。
200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起草的《保存数字遗产宪章》对数字遗产做出如下定义:数字遗产是人类特有的人类知识及表达方式,它包含文化、教育、科学、管理信息和技术、法律、医学,以及其他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或从现有的类似模式转换成数字形式的信息。
2011年,伦敦大学史密斯学院对2000名英国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2的人拥有网上财产,包括付费购买的音乐、电子书和电子杂志等;1/4的人的网上财产价值超过200英镑(今约合人民币1750元);1/3的人认为200英镑这一数额已足够大,应由亲人继承;1/10的人已将相关账号和密码写入遗嘱。
畅销书《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交流以字节形式储存在服务器上,却没有一个政府可以控制整个网络王国。当一个人死后,他的“字节”该由谁掌管?在后工业时代,我们必须扩展相关所有权的观念。
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除了物质资产,一个人储存在云备份里的照片、自制的视频、购物记录、App上购买的音乐、博客日记、电邮及社交关系等,与留下的房子一样是其个人资产。
美国法学家迪文·德赛表示,探讨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第一拨使用网络的人群,正在走向生命尽头。
遗产如何处理
实际上,因涉及个人隐私、家庭伦理和相关法律,处理“数字身后事”,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
在英、美、瑞士等国家,已有专门的公司帮助人们处理数字遗产。谷歌在2013年就首先开始支持用户选择数字遗产继承人,这些遗产包括Gmail电子邮件、云存储服务和其他服务的数据。谷歌将这样的继承人称为“非活跃的账号管理者”。
游戏账号的继承也有先例。2017年5月,世界著名游戏公司暴雪宣布了一项新政策:当玩家去世后,账号所有权可以由他人继承。
在国内,由于网络虚拟产品的遗产继承问题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数字财产继承方面的立法。业内主流的观点是依照《继承法》,即具有人身性质的虚拟遗产不可以继承,如即时通信工具QQ、MSN、网络ID等;而没有人身性质的虚拟遗产可以继承,如网上店铺、作品版权、游戏币等。
针对继承账户财产,支付宝和微信都曾专门做过正式回答。支付宝称,“继承人只需要拨打客服电话,按指引准备相关证明给支付宝运营者,即可取出离世者的钱”。如果不知道支付宝账户,也可以通过身份证号,查询其是否有开通的支付宝账户。且只要账户里有余额,花呗、借呗里还有欠款,支付宝账号就不会被注销。微信的做法基本相同。
淘宝店铺也能继承。2013年,淘宝已宣布推出“离婚过户”“继承过户”细则,以解决因夫妻离婚、店主去世等情况带来的店铺在分割和继承上难以解决的问题。
那不能继承的虚拟资产,将何去何从?实际上,很多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最终都通过注销回收流向网络供应商。
在我们注册互联网账号时,都需要勾选同意一个用户协议,很多人会忽视协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注册用户只拥有账号的使用权,账号的所有权归公司所有;用户不能擅自买卖、转让、出租账号。
例如,腾讯规定QQ的所有权归腾讯所有,用户只有使用权。如果用户3个月没有登录,其QQ号就可能被自动注销,号码归公司所有。
微博同样规定,若用户连续90天未使用微博,微博有权回收用户的昵称和账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在了,他生前又未将账号密码告知亲友,那么3个月后,他的QQ、微博账号将因长期未使用被回收。
因此,对那些想要继承亲人账号的人而言,最大的障碍可能就是没法获取密码。没有密码就无法登录,供应商也不支持亲友进行“过户”继承。
把数字遗产写进遗嘱
数字遗产催生了一个新行业:数字遗产守护者。2015年,瑞士信息技术从业者托拜厄斯的一个朋友在车祸中去世,直到现在,托拜厄斯还能收到这个故友社交账号发来的邀请函或是生日祝福。“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他告诉瑞士电视台,这是因为那些网站设置了自动发送功能。
不过,这让他有了一个创业点——成立公司,专门保存和管理顾客的数据资料。用户可以把密码存在公司里,并指定继承人。“5年后,我相信会有很多人把数字遗产写进遗嘱。”托拜厄斯说。
新浪微博上专门关注逝者的账号“逝者如斯夫dead”人气很高,该账号负责人林东平被媒体称为“网上入殓师”。他会把素昧平生的逝者的微博从头到尾阅读一遍,然后用幾句温情的文字勾勒其生平,并撰写“墓志铭”。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林东平曾这么回答:“全球几十亿人口,死一个真的没什么。但后来我发现,一个死者的微博,就是一个世界。”
在CNN看来,互联网不过是区区几十年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相关的管理和数字遗产保存等一系列问题尚无定论。但随着最早使用互联网的一批人老去,这些由0和1组成的字节势必超越数据,成为人们寄托感情的载体。
(十五删摘自《齐鲁周刊》2018年第15期,小黑孩图)
2004年11月13日,20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贾斯汀·埃尔斯沃思在伊拉克遇难。1个月后,其家人请求雅虎公司提供贾斯汀的电子邮箱账号和密码。“我们希望看到他曾收发的信件,以此怀念他,这是我儿子留在世间最后的东西了。”他的父亲说。
但雅虎公司拒绝了这一请求:“虽然我们对死者的家人深表同情,但雅虎账户是不能转让的。本公司有明确规定,用户连续90天未登录服务器,雅虎将自动删除其全部记录。所有雅虎用户从最初就认可了这一用户须知——用户的ID和记录在用户死亡后将终结。”
这起事件在美国引发巨大争议,直到次年4月,在全国激辩数字遗产的舆论压力下,雅虎公司才做出让步,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将贾斯汀的邮件复制到一张光盘上交给其家人,而不是直接给出密码。雅虎再三声明,雅虎邮箱是一种“私人交流方式,内容是个人秘密,不对第三方公开”。
数字遗产包括什么?它含义宽泛,根据美国《连线》杂志的解释,包括个人在电脑上的全部数据档案,比如图片、视频、在各种网站注册的账号等。这些资产大多是人们在不经意间逐渐积累的,其价值似乎始终是一个未知数。
200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起草的《保存数字遗产宪章》对数字遗产做出如下定义:数字遗产是人类特有的人类知识及表达方式,它包含文化、教育、科学、管理信息和技术、法律、医学,以及其他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或从现有的类似模式转换成数字形式的信息。
2011年,伦敦大学史密斯学院对2000名英国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2的人拥有网上财产,包括付费购买的音乐、电子书和电子杂志等;1/4的人的网上财产价值超过200英镑(今约合人民币1750元);1/3的人认为200英镑这一数额已足够大,应由亲人继承;1/10的人已将相关账号和密码写入遗嘱。
畅销书《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交流以字节形式储存在服务器上,却没有一个政府可以控制整个网络王国。当一个人死后,他的“字节”该由谁掌管?在后工业时代,我们必须扩展相关所有权的观念。
按照弗里德曼的说法,除了物质资产,一个人储存在云备份里的照片、自制的视频、购物记录、App上购买的音乐、博客日记、电邮及社交关系等,与留下的房子一样是其个人资产。
美国法学家迪文·德赛表示,探讨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第一拨使用网络的人群,正在走向生命尽头。
遗产如何处理
实际上,因涉及个人隐私、家庭伦理和相关法律,处理“数字身后事”,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
在英、美、瑞士等国家,已有专门的公司帮助人们处理数字遗产。谷歌在2013年就首先开始支持用户选择数字遗产继承人,这些遗产包括Gmail电子邮件、云存储服务和其他服务的数据。谷歌将这样的继承人称为“非活跃的账号管理者”。
游戏账号的继承也有先例。2017年5月,世界著名游戏公司暴雪宣布了一项新政策:当玩家去世后,账号所有权可以由他人继承。
在国内,由于网络虚拟产品的遗产继承问题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数字财产继承方面的立法。业内主流的观点是依照《继承法》,即具有人身性质的虚拟遗产不可以继承,如即时通信工具QQ、MSN、网络ID等;而没有人身性质的虚拟遗产可以继承,如网上店铺、作品版权、游戏币等。
针对继承账户财产,支付宝和微信都曾专门做过正式回答。支付宝称,“继承人只需要拨打客服电话,按指引准备相关证明给支付宝运营者,即可取出离世者的钱”。如果不知道支付宝账户,也可以通过身份证号,查询其是否有开通的支付宝账户。且只要账户里有余额,花呗、借呗里还有欠款,支付宝账号就不会被注销。微信的做法基本相同。
淘宝店铺也能继承。2013年,淘宝已宣布推出“离婚过户”“继承过户”细则,以解决因夫妻离婚、店主去世等情况带来的店铺在分割和继承上难以解决的问题。
那不能继承的虚拟资产,将何去何从?实际上,很多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最终都通过注销回收流向网络供应商。
在我们注册互联网账号时,都需要勾选同意一个用户协议,很多人会忽视协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注册用户只拥有账号的使用权,账号的所有权归公司所有;用户不能擅自买卖、转让、出租账号。
例如,腾讯规定QQ的所有权归腾讯所有,用户只有使用权。如果用户3个月没有登录,其QQ号就可能被自动注销,号码归公司所有。
微博同样规定,若用户连续90天未使用微博,微博有权回收用户的昵称和账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在了,他生前又未将账号密码告知亲友,那么3个月后,他的QQ、微博账号将因长期未使用被回收。
因此,对那些想要继承亲人账号的人而言,最大的障碍可能就是没法获取密码。没有密码就无法登录,供应商也不支持亲友进行“过户”继承。
把数字遗产写进遗嘱
数字遗产催生了一个新行业:数字遗产守护者。2015年,瑞士信息技术从业者托拜厄斯的一个朋友在车祸中去世,直到现在,托拜厄斯还能收到这个故友社交账号发来的邀请函或是生日祝福。“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他告诉瑞士电视台,这是因为那些网站设置了自动发送功能。
不过,这让他有了一个创业点——成立公司,专门保存和管理顾客的数据资料。用户可以把密码存在公司里,并指定继承人。“5年后,我相信会有很多人把数字遗产写进遗嘱。”托拜厄斯说。
新浪微博上专门关注逝者的账号“逝者如斯夫dead”人气很高,该账号负责人林东平被媒体称为“网上入殓师”。他会把素昧平生的逝者的微博从头到尾阅读一遍,然后用幾句温情的文字勾勒其生平,并撰写“墓志铭”。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林东平曾这么回答:“全球几十亿人口,死一个真的没什么。但后来我发现,一个死者的微博,就是一个世界。”
在CNN看来,互联网不过是区区几十年间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相关的管理和数字遗产保存等一系列问题尚无定论。但随着最早使用互联网的一批人老去,这些由0和1组成的字节势必超越数据,成为人们寄托感情的载体。
(十五删摘自《齐鲁周刊》2018年第15期,小黑孩图)